大堰河—我的保姆教案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背诵、默写。2、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3、品味诗歌的写作特色。4、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学习劳动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2、品味诗歌的写作特色。学具准备《新教材完全解读》教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而背诵、默写。2、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教学重难点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学具准备:《新教材完全解读》教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1分钟)诗歌这种体裁,对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接触过许多类型的诗歌,而今天我们要欣赏的是现代著名诗人艾青献给他的养母的一首赞美诗。大堰河——我的保姆。 二相关背景简介(4分钟)《新教材完全解读》第14页“学习课文必备”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10分钟)1.自由读诗,读通顺,读流利。2.小组互评、互相正音。3.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语勾画出来。4.学生反馈并质疑。(师适时板书并回答学生的质疑)四自学指导与自主学习(5分钟)(教师出示题目,学生自主学习并思考)学生诵读课文,然后思考本文可以分为几部分? 五师生质疑解惑(10分钟)
学生讨论后明确: 全诗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节),交代了“我”与大堰河各自的阶级地位和二人之间 的特殊关系。 第二部分:(第3—10节),集中刻画了大堰河的形象,抒发了诗人对贫苦的农 民母亲的无限热爱和怀念之情。 第三部分:(第11、13节)诗人从回忆过渡到现实,诗人的感情也达到了高潮。一连串的排比句,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与深情礼赞。 六当堂检测(15分钟)1《新教材完全解读》第20页一语言文字积累2挑选喜欢的段落背诵下来。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2、品味诗歌的写作特色。3、认识旧社会的黑暗和不公,学习劳动人民无私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难点1、理清诗人情感发展的脉络。2、品味诗歌的写作特色。学具准备:《新教材完全解读》教时安排1课时导学过程一导入(1分钟)简介上节课学习内容,并找学生背诵课文,检查背诵效果。二教师精讲(15分钟)(赏析诗歌,句段全解)第一部分 第一节内容:交代了“我”与大堰河的关系以及大堰河悲惨的身世。这三句诗的容量很大,所交代的所给我们展示的内容都经过了作者精心选择和加工。诗人舍弃了大堰河的家世及其许许多多的生活遭遇,只写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 问:分析这句话中可以看出大堰河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明确:大堰河,和诗中说的一样,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的村庄叫大叶河,大堰河是谐音,她从小就嫁到艾青的村庄里做童养媳,度过了悲苦的一生。作者仅仅抓住了人物的名字这个细节来描写,这个贫困保姆的名字问题,看似平淡无奇,却深刻地揭示了封建压迫下贫苦妇女完全丧失了人的尊严和价值。
童养媳:领养人家的小女孩儿做儿媳妇,等儿子长大后再结婚,这样的小女孩叫童养媳。 最后一句反复:直接抒发了诗人对贫苦保姆的真挚同情。 第二节,首先交代“我”的阶级出身。诗人虽然出身地主家庭,实际上遭到了父母的变相遗弃。出身贫贱的大堰河,却给予了这位弃儿以深厚的母爱。 第二部分 第一层:第3节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点明了时间和环境,既是写实,借写景来烘托压抑而悲愤的氛围。 “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诗人以深情的的笔调描写这位贫苦的农民保姆,没有正面刻画人物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而是在环境、气氛上多用笔墨,写了一大串与大堰河相关的事物:压着雪、满是荒草的坟墓;因无人出入而关闭了的破旧农舍;仅仅一丈平方而又早已变成别人的园地;无人光顾而长满了青苔的石椅……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令人伤感的悲凉画面。而开篇就写大堰河的墓地,则为全诗罩上了悲剧的气氛。 第二层,第4—5节 描写“我”在大堰河家里的情景。 诗人深情地回忆起大堰河厚大的手掌。这是一双勤劳、温暖的母亲的手。诗人没有用抽象的词句,而是用鲜明的画面,把她的繁重劳动表现出来。 问:通过“搭”“拍”“放”“补”“拿”等动作表现什么? 表现出保姆的辛苦和劳累。但是,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堰河仍然用她“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怀里,抚摸我”。通过对比表现了深厚的母子情意。 第5节 问:为什么艾青走了,本来,可以卸下一付负担,应该高兴,但是她却流泪了。 答:在这泪水里,包含了贫苦的保姆对乳儿无比真挚深厚的感情。 第三层、第6—8节 写回到父母家后的感受和大堰河的生活。 第6节: 问:从哪些方面描绘自己的家? 答:从住、穿、吃三个方面描绘了自己的家,和大堰河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问:为什么要和大堰河的家做对比? 答:他所回忆的一切都是在展现大堰河的淳朴善良。 第7节:
但是生活对大堰河是很残酷的,在她流尽了她的乳液之后,她就开始了繁重的劳作。那大堰河为什么笑啊? 答:反映了大堰河不向艰难生活低头的倔强性格,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了她的麻木和不觉悟。从这个意义上说,她的笑,比满眼眼泪更凄楚。 第四层:第9—10节 描绘了大堰河的悲剧结局。 第9节:展现大堰河死时的情景。 她是在梦还没有醒来的时候死去的。也就是说,她是在没有弄清自己悲剧命运的原因,没有弄清解脱悲剧命运的道路时死去了。 问:诗人强调:“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她死时,轻轻地呼着她的乳儿的名字。”为什么? 答:这样写加重了悲剧气氛,表达了自己非常遗憾之情。 第10节:用几个排比句,描绘勤劳一生的大堰河死后的悲惨境遇。最可悲的是大堰河的悲剧还在他的丈夫和他的儿子身上重复和继续着,只有他的乳儿“在写着给予这不公道的世界里的咒语”,这也许是给死去的大堰河一点宽慰吧! 由此可见,诗人在主体部分,以自己的深情笔墨,尽情讴歌了“大堰河”勤劳、淳朴、善良的感人形象,并借此表达诗人对她的感激之情,这样的情感是人世间的大美。 第三部分:(11、13节) 从回忆过渡到现实,诗人的感情也达到了高潮。一连串的排比句,表达了诗人对大堰河的无限怀念和深情礼赞。 最后一节,句式又整齐的排比,转为长短错落,语气也又急促变舒缓。 教师总结:主题全解 作者通过对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怀念之情、感激之情和赞美之情,从而激发人们对旧中国广大劳动妇女悲惨命运的同情,对这“不公道的世界”的强烈仇恨。 三自主学习(4分钟)(教师出示学生学习内容)本课的写作特色是什么?四师生质疑解惑(15分钟)1、是抒情诗,但在叙事中抒发强烈的感情:如第4、7、8、11小节的叙述,抒发了同情、怀念、赞美、爱戴的感情。2、修辞手法:妙用对比:两个家庭生活对比,体现社会制度不合理;两家的不同待遇对比,显示诗人的爱憎;生前的操劳和死后的凄惨;美丽梦境和凄惨死亡对比,深刻表现了文章主题。大堰河的勤劳、善良的品格与她的悲惨的命运就在这对比中凸显出来,从而显示诗人对大堰河的赞美和对不合理的世界的诅咒。
大量反复:表现特有的感情,使诗句一唱三叹,增强抒情效果。(为了加强情感和音节的旋律,诗中还大量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方法。如第1段的首尾两句,反复吟咏“大堰河,是我的保姆”,表现对大堰河特有的深情。第3段首尾句反复:“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进一步渲染了抑郁低沉的思念之情。第4、6、7、8、9、10、11段中,也都采用了的开头和结尾的诗句反复的手法,使诗歌一唱三叹,回环婉转,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效果。)多次排比:既使内容凝炼,形式整齐,节奏鲜明,气势酣畅,也有助于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诗歌的气势。。(排比的手法是这首诗艺术表现上最主要的特征。全诗除了一、二、五、十一、十三节之外,全使用了这种手法,诗中所形成的巨大的撼动人心的力量,浓烈的抒情气氛,都与这种大排比的手法与句式相关。)总之,反复、排比更有助于表达强烈浓厚的感情五当堂检测(10分钟)《新教材完全解读》第20页二知能提升训练六课外扩展艾青的诗作在形式上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自由奔放的诗体。也有人把它称为“散文化”而加以指责。但是,应该说,这并不是缺陷。艾青也曾尝试过各种形式,尝试的结果证明,对于他来说,这种带有“散文化”的倾向的自由诗体比较得心应手,他用这种形式写出了成功的诗作。他的诗脱去了格律的外壳,不押严密的韵脚,但是并没有抛弃诗的内核。在这首诗里,诗并没有因散而失去诗味,而是诗意更浓,抒发的更自由,表达的更充分。用排比、反复来体现格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量的排比,层层递进,不仅展现了多种画面,增强了抒情气势,也增强了诗的内在旋律。最后,我们不妨看看著名诗人鲁黎对艾青艺术风格的评价:想到艾青的诗就想到散文美他的诗不胫而走不是依靠那整齐的韵脚他的诗轻柔似云一般的飞翔,是以它内在的美作为翅膀他的诗是绿野碧溪上的姑娘不是灯红酒绿里的贵妇不需要金手镯或是珠玉项链需要的是清风和晨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