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不懂就要问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板书课题:《不懂就要问》 看到这个题目,同学们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课文里是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 2.带着问题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不明白的字、词意可查字典,字典解决不了的问题可划划、圈圈。读完读文还可跟周围的同学小声议论议论。 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4.同学们交流有关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二、深入学习,质疑解疑。 细读课文,围绕重点展开质疑、讨论研究,进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这一问题的提出,要让学生懂得,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这也是故事发生的原因。) 2.指名读第二自然段,质疑、解疑。 “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在课文里是要说明什么的?课文前面写了先生对孙中山的学习背诵是“连连点头”,而后面孙中山自己却认为这样糊里糊涂地读书没有什么用。孙中山是怎样对待学习的?对先生的提问为什么要“壮着胆子”?对先生请求时用了礼貌用语说明了什么? (通过二次问题的讨论,让学生从“照例”、“流利”、“连连点头”、“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3.找出带有下列词语的句子读一读: “吓呆了、害怕、霎时、鸦雀无声、拿着戒尺、厉声问道、收起戒尺、让孙中山坐下”。 接着看课文插图,对比想一想,同学们的表现与先生的态度怎样?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围绕上列词语展开讨论研究: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出示课文插图,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并能有感情地运用有关词语复述图意。 4.学生质疑: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 (教师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或教育的不同。) 师:孙中山在那种棍棒教育下敢于提问,可以看出他有什么样的精神?课文是怎样告诉我们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明确:孙中山当时就有宁愿挨打也要弄清道理、勤学好问的可贵精神。)三、深入画面,指导朗读。 1.自由组合,三人为一组(一人读孙中山先生的话,另一人读私塾先生的话,一人读旁白)练习。 2.请两组同学汇报。 在分角色朗读时,注意引导学生根据句子所表达的意思读出不同的语气。 如“……,有什么用呢?”这句话是说孙中山认为糊里糊涂没有用,要读出肯定的语气;“……,不怕挨打吗?”是别的同学感到奇怪,不明白,才问孙中山的,要读出疑问的语气;“你会背了吗?”是先生厉声问的,要读出严肃、生气的语气。又如“请您给我讲讲吧!”应读出恳求、期待的语气;“我就讲讲吧!”应读出表示答应的语气。四、深入探究,学习精神。 师:学习了课文,你有哪些体会?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背诵,毫不糊里糊涂,能够自己对自己提出问题,正如名人所讲“读书要有疑,大疑大悟,小疑小悟,不疑不悟”,所以先生对他小时候的学习成绩是“连连点头”,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一百多年前的封建社会里,孙中山为弄清道理,不怕挨打,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读书求理”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师:说说你在平日的学习中是怎样勤奋好学的。 (……)板书设计: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5初中地理会考试题(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读图1“我国的疆域示意图”,完成1—3题。①②AB图11、有关我国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回归线穿过我国南部B、最北端在漠河,最南端在曾母暗沙C、我国领土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D、我国位于东半球,亚洲的东部,东临大西洋2、图中①、②所代表的邻国是A、蒙古、日本B、菲律宾、哈萨克斯坦C、蒙古、菲律宾D、哈萨克斯坦、日本3、春节前后,当我国B省还是冰天雪地时,A省已是春耕大忙季节了,这主要是因为A、两地所跨的纬度大B、两地所跨的经度大C、两地地形不同D、两地生产习惯不同4、王刚同学的居住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一天有阳光直射井底的现象,王刚同学有可能住在下列哪些省份?A.台、闽、粤、桂 B.滇、黔、粤、闽C.云、桂、粤、台 D.粤、闽、桂、滇.读下图,回答5、6题。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