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1.积累文学常识2•理解诗意,体会诗情3•培养用比较的思维方法进行阅读的习惯评价任务:1.朗读诗歌,划分节奏。2.给诗歌拟恰当的标题。3.了解作者抒发的情感。4.比较《山行》《渔家傲》《苏幕遮》三首诗词的情调有何不同。教学过程:一、预习展示1.作家作品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汉族,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著有《樊川文集》。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o“大李杜”李白和杜甫。2•读准字音石径斜()()霜叶()塞下()千嶂()燕然未勒()()羌管()不寐()独倚()二、整体感知1、朗读诗歌,划分节奏。山行(杜牧)远上丨寒山II石径丨斜,白云丨生处II有丨人家。停车丨坐爱II枫林丨晚,霜叶丨红于II二月丨花。2、解释题目,理解词语“山行”的意思是在山中行走。“寒山”深秋时节的山。“坐”因为。3、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寒山、石径、白云、人家、枫林、霜叶4、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山林秋景图。三、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1、作者说“白云生处有人家”,这里用“白云深处”也是可以的,“生处”与“深处”有何区别?深是浓厚,浓郁的意思;生是生出,存在的意思。“生处”和“深处”都给人有点朦胧飘渺,产生超越世俗的神往之感,都是很动人的。但“生处”为云之源头,给人高山之巅、更为遥远的感觉,同时又有云腾雾涌、白云飘忽的动态感。应当是“生”字好于“深”字。2、“霜叶红于二月花”中“红于”改为“红如”效果一样吗?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四、赏析诗歌,体会诗情。1、前两句写景和后两句写景有何区别?前两句写的是远景,诗人只是在作客观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是为了引出下文的内容。后两句写远景,写出作者内心深处对秋天的独特感受,成就了诗的个性化立意。2、“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千古名句,你是如何理解的?①对比、比喻新杲。一般而言,秋叶意味着飘零、衰落、萧条,二月鲜花意味着新生勃发,一般人的心理是不容易将两者在共同点上联系起来的。诗人不仅将经霜的枫叶比作二月鲜花,而且说比这春天里最为鲜艳的花朵还要鲜艳。②情感独特,一反历来悲秋之调。落脚在红色,强调红色。引起的联想是“红得鲜艳,红得旺盛,红得热烈,红得有生命力”o并且又说秋叶的红胜过了新生勃发的新春之红。诗人从秋天里感受到的,就迥异于一般咏秋诗的“悲壮”之调,而是甚至胜过春天的勃勃生机。诗人的情感是独特的。③富有哲理。这是此诗句成为千古绝唱的一个重要特点。把枫叶经霜喻理、象征为经受挫折、磨难,然而“经霜色愈浓”,因而“霜叶红于二月花”有种对世间事理的醒悟和鼓舞、激励人们的作用。3、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本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4、描述画面。假如你是杜牧,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象,该会用怎样的语言描述呢?
学生自由发挥。(略)五、学习《渔家傲》《苏幕遮》1、了解作考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在诗词文章方面都有名篇传诵于世。曾守卫西北边疆多年,政治上主张革新,他的词风格明健,对苏轼、辛弃疾豪放诗派的形成有很大影响。著有《范文正公集》。2、朗读诗歌,体会词意。要求把握字音、节奏、语速、情感。3、两首词描写的景色一样吗?《渔家傲》描写了边塞秋景图,刻画出边塞风景的“杲3异寒、异声、异势。《苏幕遮》描绘了绚丽高远深秋图,通过色彩和视觉的变化,营造寥廓清新的意境。4、两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渔家傲》抒发了守边将士建功立业之志和思乡之情。从“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可以看出。《苏幕遮》抒发了作者浓重的思乡和思念亲人之情。从“黯乡魂,追旅思”“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可以看出。六、比较探究1、同是由秋天引发的感思,三首诗词表现的情调各不相同,区别在哪里?《山行》的情调:热爱、赞美大自然。《渔家傲》的情调:悲壮。《苏幕遮》的情调:悲凉。2、这些差别,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山行》:“生处”、“坐爱”、“红于”。《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苏幕遮》:“碧云天”、“黄叶地”、“寒烟翠”、“相思泪”等。3、三首诗词景物描写各具特点,主题的表达也不一样,谈谈你的认识。《山行》:由远到近,景中有情,景中寓理。
《渔家傲》:情景相生、相融。《苏幕遮》:描绘色彩,借景抒情。
七、达标检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石径斜()()霜叶()塞下(••••)千嶂()燕然未勒()()羌管(•••)不寐()独倚()2、下列句了都有一个错别字,找岀并改正。①衡阳燕去无留意。()②四面边生连角起。()③山应斜阳天接水。()④芳草无晴,更在斜阳外。()3、解释加点的词的意思。①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寐:②黯乡魂。③明月楼高休独倚。休:4、三首诗词分别描绘了什么景物?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八、作业设计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书写自己心中的秋天。教学反思:1、本教案按照新课标的要求,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注重语文与生活的联系。
2、紧扣学习目标展开教学,目标教学贯穿课堂始终。3、注重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分析,对富有表现力的词句进行赏析。4、学生要在诵读的基础上,从整体把握,局部分析,感受作者描绘的图景和表达的感情。5、教学时对《渔家傲》和《苏幕遮》的讲解不必过细,主要是进行比较阅读,不可耽误太多时间。6、训练学生对作者所描绘的景物进行拟标题训练,可以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学生有自己的主见。内部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