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一、资料助读1.作者简介贾平凹,原名贾平娃,陕西丹凤人,1952年2月21日生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当代作家。1982年发表作品《鬼城》《二月杏》,1992年创刊《美文》,1993年创作《废都》,1997年凭借《满月儿》获得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2008年凭借《秦腔》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2011年凭借《古炉》获得施耐庵文学奖。贾平凹的散文内容宽泛,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个人内心的情绪变化、偶然感悟的哲理等等皆可入文。他的散文,浓的如酒般醇厚绵长,淡的如溪水清纯透明。在一种古朴而又平淡的氛围中,道出他对生命、历史、宇宙的深深思索,使他的散文具有一种深邃的哲思。《秦腔》是贾平凹1983年的散文作品。文中不但写出了一个地方剧种的生成、变迁的特点,更重要的是通过对秦川大地上人们的喜怒哀乐等风土人情的描绘,展现出他们热情蓬勃的生命力。2.秦腔简介秦腔源于古代陕西、甘肃一带的民间歌舞,是在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安生长壮大起来的,经历世代人民的创造而逐渐形成。因周代以来,关中地区就被称为“秦”,秦腔由此而得名。它“形成于秦,精进于汉,昌明于唐,完整于元,成熟于明,广播于清,几经衍变,蔚为大观”,是相当古老的剧种,堪称中国戏曲的鼻祖。秦腔音色高亢激昂,表演朴实、粗犷、豪放,保持了原始豪放的特点。秦腔的很多剧目都表现了我国历史上反侵略战争、忠奸斗争、反压迫斗争等重大的或富有生活情趣的题材,通过秦腔也反映了陕甘人民耿直爽朗、慷慨好义的性格和淳朴敦厚、勤劳勇敢的民风,它的表演朴实、粗犷、豪放,富有夸张性。二、字词梳理苦楝()犁铧()石磙()碌碡()妊娠()泾()阳敦()厚冷颤()疙瘩()涤()荡熨()平田埂()人头攒()拥往外扛()漩涡()帽翎()
三、课文预习1.从文章中找出能表现秦腔特点的句子,并概括秦腔的特点。2.作者围绕秦腔这一极富地域特色的文化现象,着重从哪两方面来写?它们又如何与秦腔惟妙惟肖的统一?3.文章从几个方面来表现秦人对秦腔的痴迷热爱?四、文本探究1.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作用和内涵,探讨贾平凹先生为何会说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也只能有秦腔,为什么只有也只能有秦腔使秦地百姓喜怒哀乐。
2.为了突显秦地百姓对秦腔的热爱与痴迷,贾平凹先生将场面细节描写的出神入化。品读下面这段文字,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1)庙里一个跟斗未翻起,窗外就哇的一声叫倒号,演员出来骂一声:谁说不好的滚蛋!他们抓住窗台死不滚去,倒要连声讨好:翻得好!翻得好!(2)左边的喊后边的踩了他的脚,右边的叫左边的挤了他的腰;一个人说:狗年快完了,你还叫啥哩?一个人说:猪年还没到,你便拱开了!言语伤人,动了手脚;外边的乘机而入,一时四边向里挤;里边向外扛,人的漩涡涌起,如四月的麦田起风,根儿不动,头身一会儿倒西,一会儿倒东,喊声,骂声,哭声一片;有拼命挤将出来的,一出来方觉世界偌大,身体胖肿,但差不多却光了脚,乱了头发。(3)如果是演《救裴生》,那慧娘站在台中往下蹲,慢慢地,慢慢地,慧娘蹲下去了,全场人头也矮下去了半尺,等那慧娘往起站,慢慢地,慢慢地,慧娘站起来了,全场人的脖子也全拉长了起来。
五、课后作业阅读文章5—9段,回答下面问题。1.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窗外看排演的观众“哇地一声叫倒好”,只是开玩笑而已,并不是对演员的表演不满意。B.秦腔的排练条件艰苦,但演出的戏台讲究,说明村民不重视排练过程,只注重演出结果。C.演出的幕布已经放下,但锣鼓一直“叮叮咣咣不停”,渲染着演出的气氛,迟迟不开演。D.摇帽翎的演员,一会双摇,一会单摇,双摇时上下飞闪,单摇时纹丝不动。令观众叫绝。E.村民们不爱看生戏爱看熟戏,因为他们不追求表面的新鲜刺激,追求陶醉于其中的乐趣。2.解释词、句在文本中的特定含义,并回答问题。①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本文里的特定含义。高高的土屋上的窗口里就飘出一阵冗长的二胡声,几声雄壮的秦腔叫板,我就痴呆了……②解释第5段的划线语句“全场一个冷颤,从头到脚,每一个手指尖儿,每一根头发梢儿都麻酥酥的了”,在文中的意思。3.第六段中作者写了两类观众,他们有什么特点?选这两类观众来写,对表现中心有什么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