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刘景文》的诗意解析 《赠刘景文》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作于元佑五年(公元1090年),是送给好友刘景文的一首勉励诗。此诗前半首说"荷尽菊残'仍要保持傲雪冰霜的气节,后半首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伴侣困难只是一时,乐观向上,切莫意志消沉。下面是我为您细心整理的《赠刘景文》的诗意解析,盼望可以帮到您。 【原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说明: 1、荷尽:荷花枯萎,残败凋谢。 2、已无:已经没有方法,没有力量。3、擎:举,向上托。4、雨盖:旧称雨伞,诗中比方荷叶伸展的样子。5、菊残:菊花凋谢。6、犹:仍旧。7、傲霜:不怕霜动寒冷,顽强不屈。8、君:原指古代君王,后泛指对男子的敬称,您。9、须记:肯定要记住。10、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犹绿的时候,指农历秋末冬初。 【翻译】
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傲寒斗霜。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肯定要记住,那就是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季节啊。 【诗意一】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诸莲塘荷,现在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立的枝干斗风傲霜,依旧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占胜场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人的高超还在于,他不是简洁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这是由于,在百花中,"唯有绿荷红菡萏',是"此花此叶长相映'的(李商隐《赠荷花》)。历来诗家咏荷,总少不了写叶:如"点溪荷叶叠清钱"(杜甫《绝句漫兴九首》)、"接天莲叶无穷碧'(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由此看来,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行或缺的。苏轼深知此理,才用擎雨无盖表明荷败净尽,真可谓曲笔传神。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由于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由于它有挺立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杖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行。诗人的观看可谓细致炙,诗人把握事物本质的力量亦可谓强。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刀。"已无刀、"犹有',一挥而就,写出二花之异。 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到底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气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示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妙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季节。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始终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就有人借用它比方坚贞不屈的人。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曾将此诗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一诗同日而语。两诗虽构思和描写手法相像,艺术工力悉敌,内容却以苏诗为胜。这是由于,韩诗虽也含有肯定哲理,却仍只是一首单纯的写景诗;苏诗则不然,它融写景、咏物、赞人于一体,借物喻人,赞颂刘景文的品行和节操。韩诗所赞乃人人心目中皆中皆以为好的早春;苏诗却把那些"悲秋伤春'的诗人眼中最为萧条的初冬写得富有生意和诗意,于此也可见他旷达开朗、不同寻常的性情和胸襟。真是浅语遥情,耐人寻味。苏轼这首诗虽为赠刘景文而作,所咏却是初冬景物,了无一字涉及刘氏本人的道德文章。这好像不是题中应有之义,但事实上,的高超之处正在于将对刘氏品行和节操的称颂,不着痕迹地糅合在对初冬景物的描写中。由于在看来,一年中最美妙的风光,莫过于橙黄橘绿的初冬景色。而橘树和松柏一样,是最足以代表人的高尚品行和坚贞的节操。因此假如以情韵与理趣来看,苏诗却似略胜一筹于韩诗。 【诗意二】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诗歌,诗中所托为秋天景物。第一句写枯荷。荷出污泥而不染,本为高洁品质之象征,惟到秋末,池荷只剩残茎,连枯叶也已无存,确是一片凄寂。昔李璟作《山花子》,首句云:"菡萏香销翠叶残。'王国维乃谓"大有从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苏轼此诗首句,殆更过之。夫留得枯荷,尚能听雨,近则连枯叶亦无之,其衰飒至极矣。然则嗟叹感喟之情仅此一句,其次句便将笔势劈空振起,转到了"菊残犹有傲霜枝'。残菊与枯荷,虽同为衰飒场面,却以"傲霜枝'三字写出了秋菊的孤高之态和贞亮之节,看似与第一句对文,有互文见义、相与呼应之势;事实却侧重在"傲'字上。"擎雨'之"盖'乃实写,不过说像伞盖一样的荷叶都已一尘不染;而"傲霜'之"枝'的"傲'则以移情手法写出了菊的内在精神,示人以凛不行犯的气概。这就比第一句深化了,也提高了。第三句则爽性喝破,人人皆以萧瑟秋风、寒冷冬日为苦,却偏偏赞之为"一年好景',且谆谆叮嘱"君须记',此真以平淡无奇之语言给人以出乎意料之感受;至于收句,倘无力回天,则全诗必成虎头蛇尾,强弩之末。而乃从花写到枝,从枝叶写到果实,所谓"正是橙黄橘绿时',乃金秋乍逝,百物丰收的季节,"橙黄橘绿',又呈现一派熙熙融融景象,在前两句枯淡凄清的背景下突然消失了炫目摇情的颜色,真使人疑为神来之笔。然而除了用几个植物名称和几种简洁明快的色调之外,再无其他噶枝蔓之句,这就赐予一种踏实稳重、矜平躁释的美的感受。
为了突出"橙黄橘绿'这一年中最好的景致,诗人先用高度概括的笔墨描绘了一幅残秋的图景:那曾经碧叶接天、红花映日的渚莲塘荷,早已翠减红衰,枯败的茎叶再也不能举起绿伞,遮挡风雨了;独立疏篱的残菊,虽然蒂有余香,却亦枝无全叶,唯有那挺立的枝干斗风傲霜,依旧劲节。自然界千姿万态,一年之中,花开花落,可说是季季不同,月月有异。(.lz13.cn)这里,诗人却只选择了荷与菊这两种分别在夏、秋独领风骚的花,写出它们的衰残,来衬托橙橘的岁寒之心。诗人的高超还在于,他不是简洁地写出荷、菊花朵的凋零,而将描写的笔触伸向了荷叶和菊枝。终荷花之一生,荷叶都是为之增姿,不行或缺的。同样,菊之所以被誉为霜下之杰,不仅由于它蕊寒香冷,姿怀贞秀,还由于它有挺立劲节的枝干。花残了,枝还能傲霜独立,才能充分体现它孤标傲世的品行。这两句字面相对,内容相连,是谓"流水对'。"已无'、"犹有',一挥而就,写出二花之异。 可是,不论是先谢还是后凋,它们到底都过时了,不得不退出竞争,让位于生气盎然的初冬骄子──橙和橘。至此,诗人才满怀喜悦地提示人们:请记住,一年中最美妙的风光还是在"青黄杂糅,文章烂兮'(屈原《橘颂》)的初冬季节!这里橙橘并提,实则偏重于橘。从屈原的《橘颂》到张九龄的《感遇(江南有丹橘)》,橘树始终是诗人歌颂的"嘉树',橘实则"可以荐嘉客'。橘树那"经冬犹绿林'、"自有岁寒心'的坚贞节操,岂止荷、菊不如,直欲与松柏媲美了。 这首诗写的是初冬的景色。南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中说此诗咏初冬景致,"曲尽其妙'。说,虽然秋去冬来,荷尽菊残,但仍是橙黄橘绿的美妙时间。诗中用"傲霜枝'作比,意在歌颂刘景文孤傲岸世的高洁品行。"菊残犹有傲霜枝',后来有人借用它比方坚贞不屈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