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
加入VIP免费下载

语文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赠刘景文

ID:850404

大小:13.69 KB

页数:2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学设计:吆喝一.教学目标:1、了解北京吆喝的特点2、感受北京底层人民的生活3、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故乡以及故乡传统文化的情感,唤起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关注二.教学重点:1、要求学生在朗读中,读出韵味,读出吆喝的特色2、理解作者对儿时生活故乡以及故乡传统文化的情感,唤起学生对家乡传统文化的关注三.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曲折的胡同,幽深的四合院,代代相传的老字号……这就是北京。昔日的沧桑一去不复返,怀旧的滋味总能与人以温暖和慰藉。今天,就让我们随着作家萧乾的脚步,回到北京的胡同里,聆听这座古老城池的心跳,回味老北京最有特色的声音。(一)、走进演播室,感受吆喝艺术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中都介绍了哪些吆喝。老北京的吆喝多,涉及的行业广,“百货行业与修理行业样样都有”。一年四季,从早到晚,吆喝声不绝于耳,在这声声叫卖声中,我们仿佛看到了热闹的街道、特色的小吃,看到了北京人真实的生活场景。那么在这众多的吆喝声里,你映像最深的是哪条,说说它的妙处。2.从中选择你最喜欢的吆喝,说说它的妙处。音韵、修辞、京味、戏剧化小小的吆喝词,真可谓手法多样、贴切生动,比喻、拟人、夸张、写形、写色、写味儿。平实中透着儒雅,质朴又不失鲜活。老北京人在说的时候也是抑扬顿挫、合撤押韵,使得这普通的吆喝声也有了音乐的美感。这再也不是市井的口头广告,俨然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带给我们无尽的艺术享受。下面,我们也来试着吆喝几句,感受一下吆喝人的本领。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表演,我们都能深切的感受到这吆喝声已经不再是市井宣传的口头广告,这分明就是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民间艺术。下面就让我们去走近这民间艺术的创造者、记录者,去和他们面对面,去了解他们心中的吆喝情结。(二)、相聚会客厅,体会吆喝情结假如你是吆喝者1.您当时的生活状况是什么样?艰难困窘、忙碌艰辛吆喝声里透着下层百姓的生存状态。这群百姓,生存在城市市民中间,他们没有大买卖的成本,更不可能有大买卖的盈利。小本经营,养家糊口而已。沉沉暗夜,有他们的身影;天寒地冻,有他们的吆喝。他们为生存而吃苦,为生存而 奔波,他们为生存而挣扎,他们为生存而吆喝。2.您一年四季,从早到晚,风雨无阻,走街串巷,如此辛苦,为什么还能把普通的叫卖演绎成为吆喝艺术?质朴诚信、热情乐观他们讲究日子再苦也要过得有滋有味、有腔有调。处境再难,也绝不失了生意人的本分。所以,我们投递的目光绝不单单只是同情,而是同情中饱含着深深的敬意。作者萧乾曾这样说:“我有的只是一支秃笔,但我要用他唤回北京市民的荣誉感,唤回东方人的尊严。”那么,我们的作者萧乾在听到这样的吆喝声时,有什么感受?假如你是作者1.您小时候听到这些吆喝是什么感受?敬佩、喜欢、害怕……2.您在写这篇《吆喝》时又有怎样的感受?萧乾在谈到《北京城杂忆》时说:“我是站在今天和昨天,新的和旧的北京之间,以抚今追昔的心情,来抒写我的一些怀念和感触。”不难发现,作者在对老北京街头吆喝声的娓娓介绍中饱含着深深的喜爱和怀念之情,也饱含着对老北京民俗风情和对无忧童年生活的美好回忆。同时,也对这些口头文化遗产的逐渐消失而感到惋惜。(三)、申遗直通车,传承民俗文化如今,京味的吆喝声很难再走进现代人的耳膜,只有在零星庙会的时候听得几分真切。四合院也逐渐为林立的高楼代替,胡同口变成了停车场,这些传统的民俗文化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渐渐淡出了。对此,你有怎样的感受与想法呢?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民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文化遗产保护所面临的形势是极其严峻的:一些承载着悠久历史的传统建筑不断遭到损毁,一些堪称各民族思想、感情美丽结晶的艺术品种、传统工艺在悄无声息地消逝——能不能将祖先留下的这些珍贵礼物完好保存并传予后人,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考验。荆州是历史的富矿,更是文化的富矿,荆州自古就是名闻遐迩的歌舞之乡。    有学者这样评价荆州:“荆州”两个字,本身就代表一种文化。    在这块被誉为鱼米之乡的神奇土地上,千百年来,劳动人民创作了难以其数的民间艺术,为我们留下了一座藏珍储宝的民间文化宝库。    然而,沙市鼓盆歌、荆河戏、荆州挑担围鼓、马山民歌、松滋滚灯舞、松滋说鼓子、公安说鼓子、监利秧田歌……这些具有数百年乃至上千年历史之久、为荆州人熟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以惊人的速度逐渐远离我们。  “我们是含着泪水唱荆河戏。”荆河剧团演员李正栋向记者哭诉:“现在能唱荆河戏的人都集中在沙市,如政府再不采取措施,不培养接班人、不挖掘荆河戏的一些古老剧目,20年后,荆河戏将从沙市消失。”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