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素材库第6课“秦腔”情结秦腔是根植在黄土地上的大众艺术,也是雅俗共赏的艺术。花脸高亢激越,释放激情;青衣哀怨委婉,倾诉衷肠。唱词文辞朴素,概括押韵,朗朗上口;曲牌回肠荡气,高天流云,幽怨凄楚。梆子锣鼓竹板敲打,惊天动地,摄人心魄;板胡、三弦、笛子合奏,哀丝豪竹,凄入肝脾。道白乡音浓重,迎合百姓口味,在外地人看来可谓食古不化,但她五百余年依然回荡在秦陇大地,把历史的沧桑,人生的艰辛,生活的苦难和秦人倔强不屈的性格、善良达观的心态演绎的酣畅淋漓。秦腔充实了父老乡亲的精神空间,戏里的是非恩怨、情仇爱恨、善恶美丑、忠奸孝逆、贵贱贫富、成败得失不像时下的有些文艺作品那样隐晦曲折,而是通俗易懂、形象具体,歌颂鞭笞旗帜鲜明,能永久留驻人们的灵魂深处。在家乡,秦腔就这么阳春白雪。李枝盛《难舍难忘是秦腔》,http://club.women.sohu.com/read-middleage-395108-0-151.html
一个土生土长的陕西人不能不去关注秦腔,那是这个地区的古老文化的浓缩。秦腔在陕西乃至全西北地区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无论你是在哪个地区的哪个村子里,随便找来一个只要是会说话的人,他都会大大方方的扯开嗓子给你吼上一段。你可能会惊奇这些连书都没有念过的老年人,会将整段整段的戏文娓娓道来;你也可能会诧异那些连牙还没有长齐的儿童,可以那么清晰将那哭音慢板演绎那样地道。秦腔的魅力是让你不可想象的。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可以迈着那双儿时缠的小脚走上几十里路到县城,去看任哲中演的《周仁回府》,虽然她的家里34寸的彩电可以收到四五十个电视台的节目;一个堂堂七尺的汉子可以用清脆的女声给你反串一段《五典坡》王宝钏的唱段,可当他一说话你会吃惊他的声音是那样的浑厚。中国秦腔《看一看一个秦腔爱好者对秦腔艺术的痴迷》,http://www.qinqiang.net/Article/pinglun/200707/816.htm秦腔是彻底的人生。关中人在经历了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黄金时代后,无比迅速地没落了,千年积贫积弱沉淀在胸臆中的郁闷只有秦腔能抒发出来。所以,男人们用吼声飞溅热泪,小时候听《周仁回府》中周仁在逃难途中路过妻子坟前的那一段唱腔,真不知一个昂藏男儿为何能唱出那般长歌当哭的感觉。妈妈却说,“男人要哭才唱戏”,直唱得额头的青筋绽了出来,直唱的嗓子哑了起来,那种声嘶力竭的长啸,在蓝天下,悲愤莫名,似乎蕴藏了生命所有的苦难。
然而,秦腔里最好听的仍是女声的哭音。悠长的垫板,在转了十七八个弯后,响遏行云、萦萦绕绕地就唱湿了人的眼。或许关中的女子天生注定要比男子多承载一份生活的苦难,所以当男声唱腔里还在那么一丝豪迈不羁时,女音中永远有一种鼻音在回响,使得无论多么高兴的曲子唱起来总少了一份欢快,多了一份自伤自怜。那种高亢中的缠绵,绝不类似于越剧的哀婉,那种要哭就哭、要喊就喊的流畅,是关中女子天性中的坚韧与泼辣。 笑笑眉《大秦之腔》,http://www.guxiang.com/wenxue/sanwen/lvtu/200206/2002062100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