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书所见》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理念《夜书所见》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一首古诗。无论是从诗句内容还是学诗体验上,三年级学生都有了一定的基础。因此在本课的教学中,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图文对照,挖掘作者的情感,以读代讲,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句的韵味和美好的意境,加深对诗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感悟。二、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词,并能理解古诗的意思。2、体会诗人情感。3、有感情的朗读诗文,并能背诵。三、教学重难点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四、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营造诗境1、上课之前,老师要先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幅图(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在南宋的时候,我们的大诗人叶绍翁,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求学。在一个秋天的夜晚,见到了我们这幅图上的情境,可他竟只用了短短的二十多个字便把这幅图生动的表现出来了,同学们想不想读一读呢?(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3、一年级的时候,我们学过一首诗《所见》,那么“所见”是什么意思呢?(所看到的)至于这个“书”字,我们先来给它组组词。(书写)现在我们能完整的说说诗题的意思了吗?(夜晚写下自己所看到的)。是谁把夜里所见的写下来呢?4、诗题的意思弄明白了,要想弄懂这首诗,我们还要解决生字的问题。(学习两个生字)5、现在请大家自由的将这首诗读两遍,第一遍读的时候结合拼音、注释把字读准。第二遍要把诗句读通。6、请生读。(指导挑字念三声)7、
刚才这位同学读得很流畅,很通顺,但诗是有节奏、有韵律的,如果你能把诗的节奏和韵律读出来,就一定能把诗读得更好听。现在请同学们听范读,划出诗歌节奏。1、学生练读、齐读。二、抓住字眼,感悟诗意1、“夜书所见”诗人写的都是自己所看到的景物,那他都看到了些什么?带着这个问题,看插画,读诗文,把他看到的景物找出来。2、谁来告诉老师,诗人都看到了一些什么?(1)梧叶(板书)这是什么样的梧叶呢?把这句诗再读一读,“萧萧”指的是什么?(风声)写风的声音很多,最常用的有哪些?从萧萧中你读出了什么?(悲伤、冷清、孤寂)是啊,在诗的开头,诗人就营造了一种冷清的氛围。小小秋风吹着梧桐树叶,吹在风中人的身上,送来阵阵寒意。如果当时站在这风里的人是你,想像一下,面对这萧萧的风,看着漫天飞舞的梧叶,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身上寒冷、心里寒冷)。带着这种寒意读读第一句。(2)月亮诗人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图片,一轮明月)好一轮当空的明月啊!让我们想到了什么节日?(中秋节)中秋节你们都在做什么?是啊,当你们围坐在院子里、阳台上,吃着可口的月饼,看着明亮的月亮的时候,我们不由得发出一声感叹,月亮真美啊!但此时此刻诗人眼中的月亮美吗?说说各自的理由。(身处异乡,动客情)说的真好,这里有个关键词,动客情,他动的什么情?大家来当当小诗人,设身处地的想想,在这样一个月圆的深秋之夜,秋风阵阵,凉意深深,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忧愁、孤单、寂寞)因此,在诗人眼中,这轮明月并不美,他没有心情赏月,他的心被浓浓的思乡之情所取代,被对家人深深的思念所填满,那么第二句又该怎么读?现在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把第一二句再来体会体会。(3)儿童、促织、篱落、灯齐读三四句,想想诗人还看到了些什么?儿童在——捉蟋蟀(挑促织)说到这儿,老师有个问题了,这真的是诗人看到的吗?那他为什么不用“见”字而用“知”字?这个“知”字的意思是?(联想,猜想)那他到底看到了什么,才会有这种猜想呢?(夜深篱落一灯明)
夜深人静的时候,在萧萧梧叶下,一伙儿童与蟋蟀嬉戏,那篱落边的小孩儿不就是童年时的他自己吗?下面请大家闭上眼睛,和诗人一起回到童年,在老师的带领下去捉一捉蟋蟀(只是一个深秋的夜晚,好大好圆的月亮挂在高高的天空,你和你的小伙伴蹑手蹑脚地来到院子的空地上,兴奋地寻找着蛐蛐的踪迹。这时,你们听到了它的声音,你们悄悄的靠近发出声音的地方,提着灯笼,轻轻拨动小草。忽然,你们眼前一亮,这可是好大一只蛐蛐呀!说时迟,那时快,你们一伸手,哈哈,蛐蛐被你们捉住了,好玩嘛?快乐吗?当诗人想起这一段童年往事的时候,他的心情是什么样的?(高兴、开心)那么这一句我们可以读得轻快一些。但诗人看到篱笆下的一盏孤灯,想到自己身处异乡,诗人又感到?(孤独、悲伤)读一读这两句。之前看到梧桐落叶,听着萧萧风声,诗人动了客情。现在联想到儿童们玩蟋蟀,他又一次动了客情,思念起自己的家乡和亲人。所以“动客情”就成了全诗的中心句,我们要抓住这个中心词更好的用心的感受诗文。(自读、齐读诗文)三、回顾拓展,积累背诵1、老师已经深深的感受到你们的思乡之情了,看来你们已经走进了诗人的内心。那现在我们就用我们的现代话来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小组讨论交流——全班汇报交流——教师指导)2、请同学背诵这首诗。3、我们还学过哪些思乡的古诗?回忆《回乡偶书》《静夜思》四、作业布置1、背诵、默写《夜书所见》2、课外收集有关思乡的诗句。五、板书设计夜书所见梧叶儿童动客情篱落灯
五、课后反思反思自己教学这节课的流程,课下也和何老师等几位老师进行了交流及沟通,现将反思总结如下:一、对诗文的注释讲解太少。学生要想读懂古诗,必须要先弄懂诗中一些生僻的字词。我在讲解的时候是讲到那儿顺便提一下,何老师给我的建议是先学习注释,并且是深入地学习,注释也需要向孩子们讲解。二、对课文缺少整体感知,生字词的学习太过突兀其中一个环节是解读诗题,在解读诗题后安排的生字词教学环节太过突兀,此环节应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请学生完整地读一遍古诗,有个整体的印象。三、诗句拆分太过细致,可分小组进行解读在此诗的教学中,我将诗句一句一句地进行教学,反而使得诗句间的一些联系削弱了,应将诗句分为两组,一组两句,这样组织教学使得诗文联系更加紧密。四、知识不够落实听课老师提到,我抓的知识点基本都抓住了,但还不够落实,比如在划分诗歌节奏时,学生还没划完就叫读了,还有很多读的地方也还读的不够。当然,做的好的地方还是有的,但反思就是要寻找自己有问题的地方,明白自己该在哪些地方加强,争取下次能做得更好。对于我们新老师来说,教学就是一个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的过程,希望能在一次次的学习中,快速地成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