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古诗两首——夜书所见》教案下镇西山小学徐小燕第一课时:《夜书所见》 教学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会写“促、深”两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3.学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1.会写本课的两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理解诗意,背诵古诗。教学难点:通过诵读,悟出诗情。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学生分享自己的童年趣事。2.联系旧知:我们学过的不少古诗词就是回忆童年趣事的,引导学生诵读《村居》《小儿垂钓》《所见》。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也是一首与童趣有关的诗,请同学们打开书。板书课题:夜书所见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一)了解作者及诗题 1.这首诗的作者是?(叶绍翁)2.解诗题提问:“夜书所见”是什么意思?“书”是“书写”的意思,“夜书所见”是指在夜里把自己所看到的景物写下来。(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习生字新词。 2.指名读古诗,正音。(教师相机教授多音字“挑”。) 3.全班齐读,并指导朗诵。(三)再读古诗 1.请同学们快速的读古诗,用笔把诗中描写的景物、事物及人物划出来。 2.指名回答,板书。梧叶江秋风儿童促织篱落灯3.将诗中意象进行归纳。4.理解“注释”a.同学们仔细看古诗,除了文字,你还看到什么?诗中的①②③④与下面注释中的①②③④是相对应的,注释是帮助我们读懂诗句用的。
b.学生利用注释解释诗中词语。(四)合作学习,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感情1.全班朗读第一句古诗“萧萧”指风声,“梧叶”是梧桐树的树叶。萧萧的秋风把梧桐树的树叶吹落了,给人送来了一种寒冷的感觉。2.全班朗读第二句古诗a.这里的“客”指的是谁?b.为什么诗人要称自己是“客”?(远离他乡,孤身在外,就像在他乡作客一样)江上的秋风让叶绍翁觉得格外的寒冷,孤身在外的他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亲人。3.前两句诗中诗人的心情是怎么样的?学生思考,教师引导。(思念家乡,心情愁闷孤独。)4.全班朗读第三、四句古诗三、四句古诗应当颠倒过来看,古人有颠倒诗句的习惯。“夜深”指夜幕降临的时候,“篱落”指篱笆,“知”指猜想、推测,“促织”指蟋蟀。夜幕降临的时候他忽然看见篱笆外面有一盏灯亮着,他猜想可能是有孩子在捉蟋蟀。5.后两句诗作者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学生思考,教师引导。(回忆童年,心情亲切悲伤舒缓。)三、深入理解,感悟诗意1.朗读,感悟诗意2.听配乐诵读3.学生自由读、配乐指名读、男女生赛读(生生互评)四、巩固提高,背诵诗歌1.根据板书重述诗意,体会诗人感情的变化。2.练习背诵,朗读。a.自由朗读,练习背诵。b.全班背诵。五、课堂小结,拓展延伸1.小结:叶绍翁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秋天的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他思念亲人,思念家乡,心情非常愁闷,虽然儿时的回忆让他感到几分亲切,但思念家乡的感情仍然浓烈,于是他便提笔写下了这一首诗《夜书所见》。2.出示有关秋天、思乡的诗,诵读。六、作业背诵古诗,搜集描写思乡的古诗。七、板书夜书所见(宋)叶绍翁愁闷孤独(思念家乡)梧叶送寒声江秋风动客情亲切舒缓(回忆童年)儿童挑促织篱落灯
一、组词。促()忆() 梧()足()亿() 语()情()挑()织() 请()桃()识()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萧萧: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促织:_____________________ 篱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补充句子内容。 萧萧梧叶___________, 江上秋风___________。
知有儿童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一灯明。 四、根据诗文内容填空。 《夜书所见》的作者是____代诗人_________,诗中描写的景物有____、_____,描写的人有__________。
《夜书所见》教学反思下镇西山小学徐小燕第九课《古诗两首》都抒发了诗人在秋天里思念家乡、四年亲人的情感。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先是写游客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所以,我教学这首诗时,更加注重了让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如:教师范读,小组、男女赛读,以游戏形式激发朗读、诵读等等,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悟情。在学生充分诵读中“心入于境,情会于物”,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对古诗优美语言的感受、积累、内化,师生情感得到进一步升华。 在教学中,注重把握诗的意境和情感。因此,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引导其展开想象,让学生投身其中,想诗人所想,感诗人所感。在教学第一、二行诗时,我让学生想想:萧萧秋风吹下梧桐叶,送来阵阵寒冷,江面上也吹来了秋风,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假如你就是这个独自在外地作客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有了这样孤单寂寞的心情就会很容易想起了什么呢?我请班上的外地孩子谈谈:当你们当离开家乡来这里读书,你们想家吗?你想起了谁呀?这时,学生那根思乡的弦被触动了,通过自身的感受,从中理解了“动客情”,体会了诗人的真实情感。 从这首诗的教学中,我感受到孩子们的语言积累还需加强,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重视这方面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