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茶馆》自动化学院1010190410【摘要】本文结合话剧《茶馆》剧木,分析老舍先牛创作《茶馆》的思想倾向及《茶馆》的艺术特色。《茶馆》以其幽默简练却传神的语言,将散在的小人物遭遇、小单元故事,四下铺展,彼此联缀,汇集出来了一幅足以反映3个历史时代的壯情长卷。大茶馆,小社会,老舍先生将历史承载于小人物身上,用小人物的牛活变迁折射时代的变迁,以小故事从侧血透露政治信息,再现历史。【关键词】老舍茶馆思想倾向艺术特色初读老舍先生的作品,便被其幽默风趣的语言所吸引。但仔细回味却无法笑出声來,因为这幽默的背后是刻骨的讽刺,藏着一个时代令人心酸的事实。老舍先生被称为“人民艺术家”,而其好友作家曹禺先生更是评价他是永远活在人民当中的人,他的剧作从来不离开社会斗争。对旧社会被压迫,被诬蔑的劳动人民,他是满腔的同情和热爱。和他们一样,他孜孜不倦,辛勤劳动,他用他的笔为人间一切不平而战斗!他的笔好比来口天上的黄河,回旋激荡,直下东海。他的力量就在于他和劳动人民溶在一起。他是新旧社会的见证者。他到死都维护着人民的利益,维护着人的尊严。在文艺领域里,他代表了中国人民。3幕话剧《茶馆》是老舍先生1956至1957年间的作品。它是作家一生屮最优秀的一部戏剧创作,它在题材、风格以及创作模式上,都大不一样,这是一个全面回眸旧中国社会生活的戏。他以独特的艺术手法,把三个历史时期的中国社会变迁状况,装进了不足5万字的《茶馆》里,以话剧的形式生动地表现了出来。这出三幕话剧中,共有70多个人物,其中50个是有姓名或绰号的,这些人物的身份差异特大,有曾经做过国会议员的,冇宪兵司令部里的处长,冇清朝遗老,有地方恶势力的头头,也有说评书的艺人、看相算命及农民乡妇等等,形形色色的人物,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会',层次。《茶馆》的创作意图是十分清楚的,它通过“裕泰叩勺茶馆陈设由古朴一新式-简陋的变化,昭示了茶馆在各个特定历史时期中的时代特征和文化特征。开始时,茶客的弄鸟、吃茶、玩虫,虽有
些略带古风的声色,但由于“侦缉''的出现及“莫谈国事”的纸条,一动一静,均产生着一种压抑的气氛。第二幕中,“裕泰”的生存,及茶馆设施的更新与场而的收缩,无疑暗示着茶馆在这个孑盾不断加剧的社会中所作的抗争。茶馆中的“洋气”以及那张越写越大的“莫谈国事"纸条,则预示着更大的危机。到了第三幕,不仅“莫谈国事"的纸条写得更大,数口更多,而且旁边还有--张纸条:“茶钱先付蔦这表明了茶馆己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而“茶钱先付"“莫谈国事"显然反映了一种因果联系。老舍以茶馆为载体,以小见大,反映社会的变革。老舍先生曾这样说道,茶馆是三教九流会面Z处,可以容纳各色人物,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这岀戏虽只右三幕,可是写了五十来年的变迁。在这些变迁里,没法子躲开政治问题。可是,我不熟悉政治舞台上的高官大人,没法子描写他们的促进或促退。我也不十分懂政治。我只认识一些小人物。这些人物是经常卜•茶馆的。那么,我耍是把他们集合到一个茶馆里,用他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的变迁,不就侧面地透霜出一些政治消息吗?这段话告诉我们,老舍先生写《茶馆》,是想写写屮国社会“五I•来年的变迁”。可是,要写中国社会儿十年的变迁,乂不擅长写政治,这可怎么办呢?老舍先生自有他的办法。他决计要用小人物们“生活上的变迁反映社会变迁”,不去直接面对政治,而只是“侧面地透露出一些政治消息”。话剧《茶馆》里从“侧面透霜”政治信息的地方,比比皆是。他尊重观众的思维能力,他丢弃政治说教,专靠活生生的艺术形象说话,把政治学家写到教科书里的理论,化成社会下层小人物们脱口而出的街谈巷议,化成戏里头一个个信手拈来的细节,潜移默化地注入到观众的欣赏活动屮间,收到的效果假如跟政治教科书相比,起码是冇异曲同工Z处的。与一般戏剧作品两样,《茶馆》不是要讲具体故事的戏,它要表现的,是由3个历史时代代表着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总体形象。3幕戏里,扎扎实实地写进去了老舍先生对历史深刻的冋眸和反思,这让与作家同吋代的人,以及一代乂一代比他晚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们,看一遍戏,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一部作品能达到这样的作用,它的思想价值就是不可低估的。除了其不可估计的思想价值,话剧《茶馆》还集中展示了老舍先生的多重艺术天赋,在戏剧创作上达到了同时代的最高水准。它是作者将满族艺术经验、中华艺术经验和世界艺术经验融会贯通的出色尝试;它是严格遵循现实主义原则
的,也是在艺术上敢为天下先的。其经典价值,己经得到了中外观众和许多权威剧评家的公认。曹禺先生为《茶馆》剧本出版写过一篇序言,其中说道:“我记得读到《茶馆》第一幕时,我的心砰砰然,几乎跳出來。我处在一种狂喜Z中,这正是我一旦读到了好作品时的心情。我曾对老舍先生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屮罕见的第一幕。'如此众多的人物,活灵活现,勾陆出了戊戌政变后的整个中国的形彖。这四十来分钟的戏,也可以敷衍成儿十刀字的文章,而老舍先生举重若轻,毫不费力地把泰山般重的时代托到观众而前,这真是大师的手笔……”老舍先生一生都保持着旺盛的艺术探索精神。这在《茶馆》不落俗套的戏剧结构得到了深刻的体现。老舍用一种“串联”的方式,把3个远远相隔的年代,悬吊在一条垂直的岁刀长索上,营造了感观效果上大气魄的史诗意境。第1幕与第2幕间隔十几年;第2幕与第3幕间隔大约30年。时间跳荡幅度Z大,没看过这出戏的人简直无法想象。而在每个具体的时代(也就是每一幕)里,又选择了另外一种“并联”的方式,把-个个彼此邂逅的人物和事件,缜密地拼装到有限时空之间。他通过把3幕戏,都设定在一个不变的空间一一裕泰茶馆的正堂,主要人物自壮到老,贯穿全剧,次耍的人物父子相承,把个《茶馆》写得形散而神聚,意阔而气凝。除了结构上非同凡响,话剧《茶馆》风格样式及那幽默风趣却如佳酿般令人回味无穷的语言,也叫人难忘。人物塑造和情节编排,大多注入了作者的冷嘲热讽和幽默调侃。这类幽默调侃,因为服从于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就不再是无谓的逗喂。对于丑恶现象,老舍先生的幽默调侃并不弱于火辣辣的抨击,厉害得就像皮鞭,挥动起來鞭鞭见血;对于虽然带有真善美成分,却又毕竟属于旧时代的人物和事件,他的幽默调侃,则裹着温热与惋惜,切屮这些人与事的木质性弱点。就如老舍先生在答复有关《茶馆》的儿个问题中指出的:没有生活、即没有活的语言。我有一些旧社会的生活经验,我认识茶馆里那些小人物。我知道他们做什么,所以也知道他们说什么。以此为基础,我再给这里夸大一些,那里润色一下,人物的台词即成为他们自己的,而又是我的。唐铁嘴说:“已断了大烟,改抽白面了。”这的确是他自己的话。他是个无耻的人。下面的「'大英帝国的香烟,日本的口面,两大强国伺候我一个人,福气不小吧?”便是我叫他说的了。
一个这么无耻的人可以说这么无耻的话,在情理中。同时,我叫他说出那时代帝国主义是多么狠毒,既拿走我们的钱、还要我们的命!这是多么明快又深刻的惊人之语啊,多么的智慧犀利啊!将人物的无耻,无知愚昧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眼前,更留给读者无限的思考空间,思考这该是一个怎样的社会,一个怎样的时代啊!《茶馆》的艺术特色,还体现在剧情达到了高度的风俗化。要了解老舍先生就必须知道他是北京人,满人。戏剧的事件发生地是北京,不同文化成份,在这里被搅合成了既矛盾又协调、既开阔又具体的习俗氛围,散发出浓重而特别的“京味儿”。作家老舍让戏里的人物一举手一投足,都透出京味儿习俗特点。如第1幕开头,茶客们“泡”茶馆,常四爷和松二爷来了,进门头件事就是把自备的茶叶交给茶房沏上,外人一看,还以为是因为他们的身份特殊,其实这是当时下层旗人不得以而为之的一招儿,自带茶叶,要比沏茶馆里的茶,好歹省下那么一点点儿钱——他们得在生计吃紧、“寅吃卯粮”的吋候,保住旗人的脸面,自备茶叶,便是个“两全”之策。可是,就是这位口备茶叶的松二爷,看到二德子向常四爷找磋儿,打碎了茶馆的盖碗,他立马声明:“盖碗多少钱?我赔!外场人不作老娘们事!”更显出旗人时刻都得硬撑着“面了”的习性。习俗,在老舍先生这儿,也成了写人写事写时代的一种手段。现实主义历来是老舍先生的创作之魂。老舍先生说过:“我的确认识《茶馆》里的那些人,好像我给他们都批过'八字儿'与婚书,还知道他们的家谱。因此,他们在《茶馆》里那几十分钟所说的那几句话都是从生命与生活的根源流岀来的。”这说明老舍先生对《茶馆》里边齐色人等的认识不仅来口生活,而且早就深入到了这些人物的骨子里头,这才能把《茶馆》写得如此地逼真、传神。话剧《茶馆》充满了迷人的传奇性,又没有离开现实主义写作精神半步。荒唐岁月发酵出来的社会现实,本身饱含着数不清的失态和笑料,老舍先生把最具意味的笑料扫拾到一处,找到了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跟幽默风格融会贯通的艺术焦点。《茶馆》塑造了那么多活生生的呼Z欲出艺术形象,而且,几乎在每一个不同的人物身上都可以看到时代悲剧的历史折光。《茶馆》冇着永恒的艺术生命和艺术魅力。它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参考文献:
1.《答复有关〈茶馆〉的几个问题》2.《老舍的话剧艺术》3.《老舍话剧的艺术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