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文本分析: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以天真可爱的孩子的视野,描绘了一幅生活小景:一夜秋风、秋雨过后,天放晴了,一片片像金黄的巴掌一样的梧桐树叶落在水泥道上,给寻常的水泥道增添了许多美感。孩子发现了美的景象,感受着美的乐趣,描绘了美的画面,表达了美的情感。课文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是一篇适宜让学生进行读写结合训练的阅读素材。教案设计中,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来体会水泥道的美。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作者描绘出的优美画面,并能体悟文章的语言美。要注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鼓励学生观察周围事物,从而发现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并培养一定的观察能力,运用一定的语言技巧去记录、表达这份美好。要让学生领会到,探寻美的过程也是热爱生命的过程,激发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目标: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会写“金色、水泥”等17个词语。2.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明朗、凌乱”等词语的意思,并与同学交流理解的方法。能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3.能仿照课文或“阅读链接”,用几句话写出自己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教学重点: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2.抓住关键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秋天的梧桐叶的可爱。教学难点:1.能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提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2.能够在生活中发现美,并仿照课文写一写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美景。课时安排:2课时11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1.认识“洼、印”等6个生字,学会“铺、泥”等13个生字,会写“金色、水泥”等17个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能够运用寻找近义词、反义词,联系生活实际,或是借助图像等方法来理解词语的意思。1.引导学生读写并积累、运用生字新词。2.引导学生交流、学习、掌握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一片梧桐树叶实物或图片,适时引导学生从树叶的形状、颜色等方面观察描述。过渡:我们平时经常看到落叶,也许谁都没当回事儿。可是今天仔细瞧瞧,没想到吧,这样一片黄绿色的、像你们的小巴掌一样的梧桐树叶,也是这么有趣可爱呢!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满地都铺满了这样的梧桐树叶,那又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课文。2.出示课题,理解课题。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1.介绍作者及相关写作背景。张秋生诗人、儿童文学作家。出版有儿童诗集《“啄木鸟”小队》《校园里的蔷薇花》《燃烧吧,篝火》《爱美的孩子》,童话诗集《小猴学本领》《小粗心奇遇》《天上来的百兽王》,童话集《小松鼠和他的伙伴们》《丫形树上的初级女巫》《鸡蛋·鸭蛋·老鼠蛋》《狮子和老做不醒的梦》《强盗、精灵和巫婆的故事》等。11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2.听音频朗读,学习停顿和朗读的语气。注意自己读不通顺的地方。3.自读课文,圈出生字新词。4.检测字词预习情况。(1)出示带拼音的字词卡片,指名认读;教师纠正字音,学生识记生字。水脚乱添色雨满水道亮贴子到凌(2)指导归类识字。◆部首归类:氵:洼(水洼)泥(泥巴)深(深处)湖(湖水)辶:迟(迟到)送(送客)还(还有)远(远处)◆量词归类:排:一排树一排座位列:一列火车一列队伍(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结构及笔画,示范书写重点字,指导生字书写。◆书写指导:[晶]品字形,上面的“日”要放在下面两个“日”上方中间的位置。[迟]半包围结构,先写“尺”,再写“辶”。“尺”捺变点。[排]注意右边“非”的笔顺,横画间距均匀。◆易错提示:[铺]右上有一点,不要少写。[印]右边是“卩”,不要写成“阝”。(4)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纠正坐姿、握笔姿势、书写错误等。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圈画喜欢的词语和句子。2.交流圈画内容,教师结合交流情况点拨理解重点词语。啊!多么明朗的天空。预设:出示晴朗的天空图片,直观认识什么是“明朗”,引导学生用找近义词的方法理解词义。可以理解成“晴朗”的意思。11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预设:查字典理解词语有几个义项,根据句子的意思确定具体的意思。“熨帖”在字典中有四个义项:①(用字、用词)贴切;妥帖。②心里平静。③〈方〉舒服。④〈方〉(事情)完全妥当。引导学生想象体会可爱的小树叶舒展着身子,舒舒服服地躺在水泥道上的感觉。可以理解成“舒服”的意思。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预设:引导学生观察“排列规则”与“排列不规则”的图片,联系上文“排列得并不规则”来理解“凌乱”的意思。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凌乱”的反义词,从而理解词义。小结:同学们,理解词语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用联系上下文、观察课文插图、联系实际生活、找近义词和反义词等方法来理解,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理解。3.指导词语归类。◆ABB式:亮晶晶湿漉漉软绵绵明晃晃◆AABC式:闪闪发光亭亭玉立恋恋不舍依依不舍4.整体把握课文内容。(1)“金色的小巴掌”指的是什么?(法国梧桐树的落叶。)(2)作者所写的事情发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秋天,去上学时,雨后天晴时,上学路上,水泥道上。)(3)他看到了什么?(水泥道上有很多落叶。)有什么感受?(美,喜欢。)(4)出示填空,引导学生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填空并齐读:我时,天开始。院墙外的水泥道铺上了很多,就像铺上了一块。这样的景象真啊!5.小组合作,给课文划分层次,交流为什么这样划分,归纳出每一层次写了什么。预设:课文层次的划分方法有时候不止一种,只要学生言之有理、言之有据,都应该予以肯定。11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结构梳理: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写了季节和天气。一夜风雨过后,“我”上学时天晴了。第二部分(第4~9自然段):写了水泥道上的景象和“我”的表现。“我”看到水泥道上铺满了落叶,真美,“我”高兴得舍不得离开。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写“我”的感受。“我”赞美水泥道真美。呼应开头,点明主题。四、课堂回顾,交流收获1.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表扬学生的课堂表现。过渡:同学们,水泥道平常的时候美不美?可能也是美的,只是课文当中的这个孩子并没有留意。而当秋风秋雨打落了梧桐树的叶子以后,水泥道呈现出和平常很不一样的景象,这个孩子一下子就发现了眼前的美景。那这些铺满了水泥道的梧桐叶究竟是什么样子的?这个孩子为什么要写它们呢?下节课我们再深入到课文中去探究了解。今天这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生字新词,朗读了课文,还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划分了文章的层次。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示例:观察到了生字的不同结构,很有心;给我们编了一首儿歌,这样我们很容易就记住了这个字;朗读课文时特别流畅,特别有感情,看来课前预习的时候一定下了一番工夫;理解词语的方法很有创意,我们都可以学一学;的发言也很有自己的想法,说明他能开动脑筋想问题。尤其是,今天的发言真的让大家看到了一个不一样的你!老师特别希望,大家在课堂上都和他们一样,踊跃举手,积极发言,大大方方地分享表达,谦虚认真地聆听别人说话。我相信,这样大家就会越来越进步!)2.引导学生交流收获。(1)自由交流并积累学习方法。(2)摘抄、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五、作业设计,巩固提升11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1.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品析水泥道的美。2.读写结合,能够用几句话写一写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3.读懂作者对秋天大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品读句子,体会课文的语言美。运用同样的方法,写一写身边的美。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铺满水泥紧贴院子印象排列规则凌乱棕色迟到亮晶晶闪闪发光2.指名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多么美的景象,多么美的一条路啊!同学们,我们何不跟随作者的描绘,同他一起去领略欣赏一番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出发,去那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走走吧!二、研读课文,重点探究(一)自主交流,初识美感。1.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圈画重点。(1)用横线画出描写梧桐树叶的句子。(2)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水泥道的句子。11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2.小组合作交流,仔细读一读自己找到的语句,说说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美的。(二)汇报展示,品析美文。1.学生汇报圈画的词句,教师相机点拨品析重要语句。(讲重点)可是,地面还是潮湿的,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好,为什么呢?读着这句话,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预设:引导学生抓住句中“潮湿”“亮晶晶”“一角小小的蓝天”来谈自己发现的美。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彩色”是说色彩很丰富,从文中找一找,都有哪些颜色?这是一块怎样的地毯?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预设:首先,引导学生抓住句中“彩色”“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等词语体会水泥道的美。其次,引导学生体会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看作者是怎样描绘出美的。最后,通过朗读,读出美感。方法拓展: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比喻句一般由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如:天上的云朵像洁白的棉花糖。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有人说,这两句话中有颜色美、形状美、姿态美、和谐美,你从哪些词语能发现这些“美”?在文中找一找,你还能发现什么美呢?)预设:首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欣赏并描述画面。其次,引导学生抓住“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来体会美。最后,通过朗读,读出美感。2.教师配合课件进行引读,升华美感。(读精彩)引读: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第二天,天放晴了。我走出门一看——(学生接读:地面还是……小小的蓝天。)引读:11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你瞧,那梧桐树上的叶子,还闪着水珠呢!它们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学生接读:水泥道像铺上了……一直到路的尽头……)引读:多么美的一块地毯啊!我忍不住走上前去仔细观察——(课件出示: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增添了水泥道的美。)3.引导学生思考并探究其他知识要点。(议要点)(1)看着这么美的水泥道,“我”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明确:①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从“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可以体会“我”喜爱眼前的美景,不忍心破坏眼前的美景。从“一片一片仔细地数”可以感受到“我”多么喜爱那些铺在路上的梧桐树叶啊,“我”是多么可爱的一个孩子啊!“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说明“我”内心是多么快乐!“我”还把小雨靴比喻成了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多么巧妙:当树叶在枝头摇晃的时候,小鸟在树叶间跳来跳去,尽情歌唱;当树叶落到地面时,小雨靴就像小鸟一样,也在树叶间蹦来蹦去,真快活呀!)②要不是怕……很慢很慢的。(“要不是……会……”表达了“我”舍不得离开这条水泥道的心情,充分表现了“我”对水泥道的喜爱程度。)③……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第一回”说明“我”以前不觉得,让人体会到新奇、惊喜之情。“真美啊”直接抒发赞美、喜爱之情,点明文章主题。)(2)“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一句在文中出现了两次。第二次是不是重复了?明确:不重复。在结尾处再次出现,是与第1自然段相呼应,可以使文章结构更紧凑,而且读起来很美,突出了“我”对门前水泥道的喜爱之情,对大自然秋天的喜爱之情。方法拓展:像这样,文章开头提到的内容,在结尾处又写到了,这种方法就叫首尾照应。这种方法使文章结构严谨,主题更加突出。(3)质疑探究:“我”仅仅只是喜欢这些梧桐叶、这条水泥道吗?明确:不是。也有对秋天、对大自然、对生活的喜爱。“一夜秋风,一夜秋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这是秋天的美景,是大自然的美景。正因为“我”11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才会有美的发现、美的描绘。4.回味品读课文,升华美感。小结: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就在这样一个秋天的早晨,“我”通过仔细观察、用心感受发现了水泥道的美,并用丰富的想象、优美的语言对此一一加以描绘,让我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样的美。同学们,再读一读自己喜欢的部分,用心去体会这种美吧!三、拓展阅读,赏析名段过渡:同学们,其实,如果我们也像“我”一样留心去观察,最熟悉的地方就有许多不一样的风景。咱们再来看看著名作家汪曾祺是怎么写他的上学之路的。1.出示课外阅读片段,指名朗读。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爆仗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里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个小罗汉,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竹竿做成筢草的筢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选自汪曾祺的《自报家门》2.阅读与交流。(1)说说汪曾祺的上学路是怎样的。(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2)汪曾祺在上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手工作坊……看灯笼铺糊灯笼。)(3)汪曾祺有什么感受?(百看不厌。)四、读写结合,学有所获过渡:同学们,发现了吗,在上学路上、放学路上,总有一些美丽的景色、有趣的事情,我们要用双眼去看,用双耳去听,用心去体会,最后还要用文字把它们记下来。1.出示“小练笔”,教师点拨写法,学生练习写话。小练笔:“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各种各样的店铺,多有意思的巷子啊!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提示:11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你是怎样上学的?在路上你看到了什么?你觉得哪些地方很有意思?你有什么感受?2.指名读话,集体评议。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1.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丰富积累。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同步巩固练参见“世纪英才丛书——世纪英才好学案”,阅读提升练参见“英才好阅读”丛书)◆抓住关键词语,品析水泥道之美。师:你们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水泥道之美?生:“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作者把水泥道比喻成了地毯,那一定是非常美的。师:再读一读这一句,你能找到体现这块地毯很美的词语吗?生1:这是一块“彩色”的地毯,我想到了水泥道本身是黑色的,落到水泥道上的梧桐树叶有金黄金黄的,还有的可能是微微有些红色,所以组成了彩色的地毯。那一定是非常美的!生2:这块地毯上还有图案呢。通过“印着落叶图案”“闪闪发光”我能想象到水泥道上的图案一定非常美,因为叶子上还有雨珠,在太阳的照耀下闪闪发光。那是多么美呀!生3:这块地毯好像还很长,作者说“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那得多远哪!我也好想亲眼看一看。师:11
世纪英才文化品质责任创新同学们在优美的词句中感受到了水泥道的美。大家真会学习!这条水泥道正是因为铺满金色巴掌而增添了美感,请同学们再读一读第7自然段。看看从哪些词语中,你又体会到了这种美。生1:“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作者把梧桐树的落叶比喻成了金色的小巴掌,多么可爱呀!生2:通过“熨帖、平展”,我仿佛看到了落叶粘在水泥道上是那么平,是那么舒服,它们似乎是自愿来装扮水泥道的。师:你的体会更增添了美感,梧桐树的落叶似乎更有情意了。你抓住了关键词语,品读出了自己的感受。你真棒!生3:作者说梧桐树叶“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但是我和作者有同样的感受,这也是一样不规则的美,更自然。师:你真是善于发现美的孩子!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只要你细心观察,用心去体会,就能发现美。现在让我们一边想象画面,一边读出那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的美吧。赏析:在作者的描写中,学生抓住的关键词语不同,感悟到的美也有所不同,而且,对于美,每个人的欣赏角度也各有不同。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抓住自己喜欢的词语去发现美,同时鼓励学生展开想象,将优美的文字转化为动人的画面,使这样的美更形象,能深入学生们的心灵深处。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画面美、语言美、情感美、结构美,但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本课的重点并非归纳概括出这些“美”来,而是在读中赏美,在读后写美。本课的教学设计有意识地分解了教学目标任务,两个课时各有侧重,每课时的教学重点更突出,更便于学生理解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习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一是注重以学生为本,引导他们积极交流,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义、理解课文,增强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二是借助插图、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向学生直观展现“美”,使他们有美的印象和感受;三是注重朗读和圈画,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赏美、探美,有美的情感和认识;四是读写结合,以读促写,不单拓宽了学生的阅读视野,也帮助学生从阅读自然过渡到写作,引发他们展现美的欲望,提高他们表现美的能力。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