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件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三年级上语文《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课件

ID:851172

大小:2.34 MB

页数:8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会认“洼、印”等6个生字,会写“铺、泥”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排列、规则”等词语。2.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重点难点重点: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难点: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准备PPT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创设情境导入课题(5分钟)1.(师出示图片:一条铺满梧桐树叶的小路)师:大家仔细观察,用一个词或几句话来描述你看到的内容。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3.学生质疑,师对问题进行梳理。a.“金色巴掌”指的是什么?b.这条水泥道美吗?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25分钟)初读课文学习生字2.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思考每一部分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3.说说每一部分的内容。第一部分(1):一夜秋风,一夜秋雨。第二部分(2~9):“我”在上学路上看到的情景——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三部分(10、11):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4.学习生字。出示生字:铺泥晶紧院印排列规则乱棕迟(1)指名领读,教师正音。“则、棕”是平舌音,“迟”是翘舌音。“紧、院、印、乱”是前鼻音,“晶、棕”是后鼻音。(2)仔细观察,分析字形,说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铺、泥、院、列、棕、迟。如“铺”,“钅”是形旁表义,表示这个字和金属有关,“甫”是声旁,表音。(3)怎样才能把这个字写好?引导学生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弄清生字每个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交流:“铺、泥、院、排、规、棕”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印、乱”虽然也是左右结构,但左右等宽。“迟”是半包围结构,“尺”的最后一捺变成点。师重点指导“泥、印、规”。 (25分钟)“泥”左右结构,第七笔是撇,最后一笔是竖弯钩。“印”左右结构,第二笔是竖提,右边是单耳旁,不是双耳。“规”左右结构,左边的“夫”的捺变成了点,右边是“见”,不是“贝”。注意笔画的穿插和避让。5.认读新词。出示新词:巴掌明朗水洼印着熨帖规则凌乱增添雨靴愉快湿漉漉棕红色(1)自由读,指名读,相机正音:“增、棕”是平舌音,“掌”是翘舌音,“印”是前鼻音,“凌”是后鼻音。(2)自由练读,开火车读。(3)去掉拼音谁能读好它们,试试看。指名读,齐读。6.反馈检查,比赛认读。(1)师生合作,老师抽读生字卡片,学生比赛读,看谁读得又对又快。(2)小组合作,给生字找朋友,看哪个组找的多。(3)同桌合作,一人读课文,另一人听,指出读的好的地方或是不太好的地方。课堂练习巩固提高(5分钟) 总结全文拓展延伸(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按结构归类复习生字。2.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布置作业。教学板书教学反思在这堂课上,我让学生在朗读中边读边想象,并结合优美的图片,让学生进入优美的情境,仿佛自己也来到了这条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欢快地蹦跳玩耍,使学生感受到这条水泥道的美,从而理解了小作者对这条水泥道的喜爱。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2.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重点难点重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并描述“我”在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上行走的情形。难点: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渴望了解大自然、走进大自然的愿望。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案设计幻灯片示例复习旧知巩固字词(5分钟)1.出示生字,指生复习认读。2.生自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上节课提出的问题,在文中勾画出写水泥道优美的句子,和同学交流自己的理解和体会。1.学习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1)指名读,评读。(2)出示:秋风秋雨图,让学生谈感受。(板书:一夜秋风一夜秋雨)(3)指导带有美好的感情读第一自然段。2.学习第二部分(第2~9自然段)。(1)谈话过渡:一夜秋风,一夜秋雨之后,大自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2)自由读第2~9自然段,思考:“我”有什么新发现?(3)出示句子:“啊!多么明朗的天空。”“不时还能看见一个亮晶晶的水洼,映着一角小小的蓝天。”师点拨:“明朗”一词怎么理解?能不能换成“明亮”?(“明朗”指阳光充足、明亮,天气晴朗;“明亮”指光线充足,多形容灯光。)(4)出示句子:“水泥道像铺上了一块彩色的地毯。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精读课文读中感悟(25分钟)精读课文读中感悟指生读这段话,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展示交流结果,师适时点拨。(作者把水泥道上铺着的金黄色梧桐叶想象成一块彩色的地毯,把一片片梧桐叶想象成一个个金色的小巴掌,这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水泥道和梧桐叶写得十分生动形象。)(5)这个发现令“我”非常高兴,大家再来读读这部分课文。(6)有了新发现后,“我”是怎么做的?(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7)出示句子:“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生齐读这一段,边读边体会。a.“我”为什么要“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害怕破坏这美丽的景色)试着读出作者的心情。(小心翼翼、兴奋)文段中还有哪些词语也可以看出作者的心情?(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b.文中把“一双小雨靴”比作“两只小鸟”,写出了自己走在这条路上的欢快心情。3.学习第三部分(第10、11自然段)。(1)此时此刻,作者又有什么感受?(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板书:水泥道真美)(2)带有赞叹的语气读读这两个自然段。4.拓展读文,阅读链接。(1)出示文段: (25分钟)从我家到小学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放学回家喜欢东看看、西看看,看看那些店铺、手工作坊、布店、酱园、杂货店、烧饼店、卖石灰麻刀的铺子、染坊……我到银匠店去看银匠在一个模子上錾出一朵花,到竹器厂看师傅怎样把一根根竹竿做成竹筐,到车匠店看车匠用硬木车旋出各种形状的器物,看灯笼铺糊灯笼……百看不厌。(2)互相交流,说说“我”的上学路是怎样的?(要经过一条大街,一条曲曲弯弯的巷子)“我”在上学路上都看到了什么?“我”有什么感受?(百看不厌)积累方法指导写作(6分钟)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就是用某些有类似特点的事物给另一事物打比方,使其更生动、形象。本文运用贴切的比喻,从颜色、形状两方面将梧桐树叶的美展现在读者面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总结全文延伸拓展(4分钟)1.多美的水泥道啊,你们喜欢吗?2.你在上学或放学的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教学板书 教学反思本文的作者观察细致,想象丰富,语言也很优美。教学中,我注重对重点句子的理解、感悟,先让学生感受到了文字的优美,再去想象欣赏美丽的图案,让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