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馆(节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台词的动作性和戏剧语言的言外之意。欣赏具有北平地方特色的风俗图画和浓厚的京腔京味。鉴赏剧本通过丰富多彩而又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来展开情节、表现人物与时代的矛盾冲突的方法。2.过程与方法:本文人物多、事件繁,学生整体把握不易理出头绪。因此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注意突出重点,即从戏剧冲突中去理解《茶馆》表现的主题;通过分角色朗读来体味剧中精炼而又个性化的语言。加深对作品的理解,通过多媒体帮助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学习过程中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情感体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真实的见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品味个性化的语言,及人物形象的塑造;了解作品丰富的人文内涵,认清旧社会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使学生获得情感的体验,提高学生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教学重难点1.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和个性化的语言。2.本文的矛盾冲突,人物的对话的潜台词的含义。教学准备教学设计、多媒体课件、素材、习题等。教学时间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人新课茶馆之风,风靡中华而历久不衰。应该说,芸芸众生聚集茶馆,是因为茶馆是一处最具平民性的公共娱乐场所。在茶馆中,文人墨客,清茶一杯,谈风论雅;芸芸众生,一杯在手,海阔天空。自古以来,它既是平民大众纵横议论之所:又是三教九流汇集之地。道听途说,市井传闻,谈天说地,家事国事,为八方信息汇集之地,是社会生活的缩影。人们坐在茶馆除得到美的享受,还能受到平民文化的熏陶而有利于人情练达。时至改革开放的今日,神州大地的茶馆、茶楼又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茶客日益增多,这再次说明了平民文化的旺盛生命力。同时,新时代的新的茶馆文化也正在形成、发展。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让我们走进老舍先生笔下的《茶馆》,去领略这大茶馆里的小社会。二、作者简介
课前布置学生查找老舍的相关资料,课堂上请学生展示自己的预习成果。教师可结合第八册的附文《老舍自传》,明确有关要点: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解放后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有“语言大师”之称。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话剧《茶馆》、《龙须沟》。三、三幕话剧《茶馆》简介1.学生根据预习说说对话剧《茶馆》剧情的了解。2.教师介绍要点。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话剧创作的最高成就,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作品以旧北京城中一个大茶馆——裕泰茶馆的兴衰为背景,通过对茶馆及各类人物变迁的描写,反映了从清末、民国初年到抗战胜利后三个不同时代的、近五十年的社会面貌,揭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的动荡、黑暗和罪恶,宣告旧中国必然走向灭亡的历史趋势。第一幕,即本文节选部分。第二幕,写的是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时期。这时裕泰茶馆渐趋衰落,茶馆主人王利发积极迎合潮流实行改良,却仍然难以维持下去。这幕出场的人物有三十多个,有台词的近二十个,这些人物没有特别突出的主次之分,他们只是按照自己的轨迹生活着,而正直、善良的人们无法摆脱厄运,社会渣滓却横行霸道。第三幕,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统治时期的社会生活。剧中所有正直的人都陷于一种不可自拔的困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人们的生命财产随时受到威胁,王利发在茶馆被人霸占后悬梁自尽。作者怀着强烈的激情批评和诅咒了这样的社会,表明旧中国注定要灭亡的命运。剧中通过康大力等人投奔西山解放区的描写,暗示黑暗即将过去,光明即将到来。本剧是旧社会的一曲葬歌,上演后在国内外产生了强烈的反响。第二课时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1.找出不懂的字词。2.文中写了几个人物?你对文中哪几个人物印象较深?为什么?3.写了哪些事件?4.这些事件涉及到中国的哪些社会现实?作者写这些事有什么用意?二、视觉感知播放多媒体课件,看节选部分的影片,加深对课文的印象。三、交流质疑学生质疑,小组交流思考一中的四个问题。
四、提示1.字词(结合课下注解理解)。趿拉、珍馐、文绉绉、说媒拉纤、绫罗绸缎、兵荒马乱比较:砌窑缉沏窖辑2.请学生回答一中2题。要点:共写了26个人。对于印象较深的人物,让学生讨论,各小组互相补充。答案可能五花八门,允许他们保留自己的观点,为下文的分析做准备。要点:(1)马五爷施威——洋教势力强大(2)康六卖女——农村民不聊生(3)常四爷骂洋货——洋货倾销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冲击(4)鸽子之争——有钱人游手好闲(5)秦仲义梦想实业救国——想发展民族工业(6)秦庞交锋——戊戌变法(7)茶客对话——戊戌变法(8)常四爷被抓——暗探密布,社会黑暗、(9)太监买妻——封建统治者荒淫无耻分析:这种剪影式的描写,展现了清末社会的众生相,深刻地反映了帝国主义的渗透、侵略和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败造成的农民破产、市民贫困和社会黑暗。这一切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末日即将来临。第三课时一、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人物形象导入:老舍被誉为“语言大师”,按照他自己的看法,剧中的人物对话应该是“话到人到”、“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五语就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也就是每个人物都有符合自己地位、身份和思想的个性化语言。下面我们来分析文中的语言及从中所表现的人物特点。1.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本,体味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特点。(朗读前,教师帮助他们分配好角色。)2.学生小组讨论、探究(要求结合人物的语言进行分析)。3.班级交流。(1)
王利发:胆小怕事、安分守己、善于应酬、精明干练,不满现实又明哲保身,是个自私的商人。表现在:①见谁都请安作揖。②张贴“莫谈国事”的字条,怕惹是生非。③“这点小事用不着您(秦仲义)分心,您派管事的来一趟,我跟他商量,该长多少租钱,我一定照办”(巧妙地回答秦仲义的涨房租要求)。④送茶水给地位低贱的算命先生唐铁嘴。(辨析:“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本句是否说明他有同情心?)⑤“这路事儿太多了,太多了!谁也管不了!”分析:王利发的语言,非常符合一个茶馆掌柜的身份。他苦心经营裕泰茶馆,一向委曲求全、圆滑精明,顺应着三个时代的更迭,不断苦心“改良”,在激流险滩中拼命挣扎,以求生存。但是,到头来却是倾家荡产,落个悲惨的下场。王利发的悲剧命运,是近代中国社会小商人、小资产者生活和命运的真实写照,他的悲剧一生是对旧中国的血泪控诉。(2)常四爷:爱国、正直、刚强,是一个有同情心的旗人。表现在:①“反正打不起来!真要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不满富家人为一只鸽子而械斗。)②“连鼻烟也得从外洋来!这得往外流多少银子啊!”(痛心洋货倾销,国家的银子外流。)③“大清国要完啦!”(从卖女悲剧中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④“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讥讽二德子,一针见血。)⑤“李三,要两个烂肉面,带她们到门外吃去!”(帮助卖女儿的村妇。)⑥“甭锁,我跑不了!”(被捕时毫无惧色。)分析:常四爷的语言非常简洁,豪爽,还带有侠气,表现他的正直倔强,富有正义感,是《茶馆》中一个爱憎分明、光彩照人的形象。他仇恨洋人,参加过义和团运动。然而正是这样一位刚强了一世的爱国志士,最后也穷困潦倒。这是一个正直的中国人的悲剧。剧本通过这个人物,揭露了旧时代政治的腐败,反映了爱国有罪、报国无门的荒唐现实。(3)秦仲义形象分析:胸怀大志,想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①“把本钱拢在一块儿,开工厂!”②“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救得了穷人,那才能抵制外货,那才能救国!”
在听了学生的归纳后,教师先给予肯定,并分析:秦仲义庞太监的对话交锋,实际是成长中的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王朝的对垒。尽管他踌躇满志,胸怀大志,幻想实业救国,但最终也没有逃脱破产的命运。这个形象反映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民族资本家的命运,同时也证明了办实业拯救不了旧中国灭亡的命运。(4)对其他人物的分析。导人,其他人物尽管言语不多,但是他们说的每一句话,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确实如老舍所说,“三言五语就能勾出一个人物形象的轮廓来”。①马五爷:是一个信洋教、吃洋饭、有威有望的洋奴。②黄胖子:媚上欺下,助纣为虐的流氓头子。③松二爷:胆小怕事,懦弱无能的旗人。④刘麻子:说媒拉纤,拐卖人口的地痞。二、体会文中精彩的潜台词1.导入:潜台词,就是台词含蓄的意思,老舍说:“从一句话里面看一个世界。”就是说,从一句台词里听到弦外之音的艺术效果。2.精彩片段赏析。(1)请同学分角色朗读秦仲义与庞太监交锋的部分。(2)小组合作探究选段中精彩的潜台词。(3)小组交流。(4)教师可做适当点拨。①“这两天您心里安顿了吧?”——话中有话,戊戌变法使庞太监很不安顿,现在变法已被镇压。②“谁敢改祖宗的章程,谁就掉脑袋!”——变法失败,保守派重新得势。③“您比做官的还厉害呢!听说呀,好些财主都讲维新!”——威肋秦仲义,说他就是维新派。④“我那点威风在您的面前可就施展不出来了!”——以退为进,反唇相讥。⑤“咱们就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吧!”——暗中较劲。秦仲义和庞太监的较量,实质上是民族资产阶级与封建统治阶级新旧两大势力的较量。潜台词异常丰富,含义深刻。(5)接着提问:除此以外,文中哪些地方的潜台词让人印象深刻?答案:“你完啦!”——一语双关,暗示清王朝即将灭亡。3.提问:本文的语言除了个性化,有精彩的潜台词外,还有什么特点?要点:用了大量的北京口语,朴实、自然、亲切,充满了生活气息。举例略。第四课时一、分析本场剧的矛盾冲突1.导入:本场戏与一般的戏剧不一样,它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线索,没有贯穿始终的矛盾冲突,而是以人来带动情节的发展。(每一个在茶馆中出现的人物都有自己的一个故事,这些故事互相交织,或平行发展,共同构成茶馆这样一个大时代的缩影。)
2.请同学们小组讨论文中的矛盾冲突,并在班级交流。多组矛盾冲突:(1)达官贵人的空虚闲适——孤老头子的沦落街头(2)老太监娶妻——农家卖女(3)顽固派的代表庞太监——维新派的代表秦仲义(4)假洋鬼子马五爷、二德子——爱国正直的常四爷3.分析:文中多组矛盾冲突,归结起来就是统治者与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冲突。文章正是从多个侧面、多个角度暴露了晚清社会的黑暗与腐朽,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灭亡的命运。二、课堂总结《茶馆》描绘了一个五光十色的“茶馆世界’,老舍说:“一个大茶馆就是一个小社会”。剧本以茶馆为舞台,对社会世态进行了展览性的描绘。全剧不是以一人一事为主要线索构成贯穿始终的情节,而是以人物带动故事,把众多人物的生活片断巧妙地同作品的主题罗织在一起,组成了时代的剪影,从更广阔的背景上反映了纷纭复杂的阶级关系和社会风貌,表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心理。读完本剧以后,你对本剧的矛盾冲突、人物形象、语言特色等等,如果还有自己独到的看法,请把你的见解发表出来吧!三、知识拓展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2.戊戌变法的经过和结局。3.体会剧本是如何形象化地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的。四、布置作业1.课外阅读话剧《茶馆》。2.请提炼自己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认识,参阅相关资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写一篇关于《茶馆》的文章。可以是鉴赏评论文字,也可以是读后感,随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