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十四课《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继续学习课本,了解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见到的景象。2、总结全文,体会情感,领悟并学习作者虚实结合,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3、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理解,同情小女孩的悲惨命运,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产生的幻象。教学难点:最后两个自然段中两句含义深刻的话。学情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时代离孩子们很遥远,她的生活对孩子们来说也是陌生的。因此,应该准确定位教学目标,给学生一个新的视角,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同时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独立学习语文的能力,在阅读中能通过自己感悟口味出作品所蕴含的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二、品读,感悟。1、自读课文5——11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看到了哪些美丽的东西?2、学生交流,得出绪论。三、学习第五自然段。1、请小组朗读第五自然段。2、找出幻象的句子,想想产生幻象的原因,说明小女孩渴望的是什么?3、有感情地读课文,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语句体会到的?四、学法指导。1、请按照刚才学习第五自然段的方法,分组研读第6——10自然段。2、比较五次擦火柴感情的变化。3、对比现实,品味“幸福”。学习作者虚实结合,运用对比的表达方法。五、层层深入,揭秘“幸福”。
1、出示句子,解读。2、再次理解两个“幸福”。3、指导朗读课文。六、拓展延伸。七、作业。板书设计:14、卖火柴的小女孩幻景(美好)现实(残酷)火炉寒冷烤饿饥饿圣诞树痛苦奶奶孤独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