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材解读
加入VIP免费下载

《卖火柴的小女孩》教材解读

ID:852538

大小:38.5 KB

页数:4页

时间:2022-02-24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附表3:吉林市首届小学语文教师教材解读大赛书面竞赛试卷姓名张弘单位永吉万昌中心校年级六年教材解读课题:《卖火柴的小女孩》(第五版块)一、板块解读《卖火柴的小女孩》是长春版小语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版块的内容。本版块的主题是童年。本组的四篇课文都是描写童年生活的,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描述了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童年。《卖火柴的小女孩》《凡卡》分别讲述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和鞋店学徒凡卡的悲惨命运,而《忆读书》《高的是麦子,矮的是豆荚》则分别讲述了童年读书的快乐以及孩子们浓郁、淳朴而愉快的乡村生活。本板块的课文构建,有三个维度构成,即悲苦的经历——阅读中成长——乡村的自由,虽然四篇课文风格不同,展现的角度不同,但都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童年的生活,在教学中,应充分调动高年级学生对文本理解的自主性和独特性,培养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课文中主人公的经历和遭遇,对语言文字的深入品味和理解仍然是重点。另外学习本组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用心感悟,注意联系自己的实际,从课文的内容引起对往日生活的回忆。接下来,我就针对《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做具体解读。二、教材分析这篇课文是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它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平安夜冻死街头的故事。作者通过这个故事,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课文先叙述平安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还在街上卖火柴;接着讲小女孩为了暖和一下自己,一次又一次地擦燃火柴,从火柴的亮光中她看到了种种幻象;最后讲小女孩在大年夜被冻死了。本课教学重点是1、从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种种幻象中,体会她的悲惨生活;2、从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含义深刻的语句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学目标为落实上诉重点,突出板块特点,特制定教学目标如下:1.认识6个生字,会写5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卖火柴小女孩命运的悲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激励学生感悟自己童年的美好,珍惜时光,享受生活。4.领悟作者基于现实合理想象的表达方法。四、背景简介为实现上述目标,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我想走近安徒生,走近《卖火柴的小女孩》的创作背景,拉近学生与文本、与作者的距离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先让我们走近安徒生。安徒生, 丹麦作家。1805年4月2日生于丹麦菲英岛欧登塞的贫民区。父亲是个穷鞋匠,曾志愿服役,抗击拿破仑·波拿巴的侵略,退伍后于1816年病故。当洗衣工的母亲不久即改嫁。安徒生从小就为贫困所折磨,先后在几家店铺里做学徒,没有受过正规教育。少年时代即对舞台发生兴趣,幻想当一名歌唱家、演员或剧作家。1833年去意大利,创作了一部诗剧《埃格内特和美人鱼》和一部以意大利为背景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1835)。小说出版后不久,就被翻译成德文和英文,标志着作者开始享有国际声誉。1835年开始写作童话,安徒生的童话创作可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早期童话充满绮丽的幻想、乐观的精神。中期的童话,幻想成分减弱,现实成分相对增强。在鞭挞丑恶,歌颂善良中,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晚期童话比中期更加面对现实,着力描写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社会生活的阴冷、黑暗和人间的不平。《卖火柴的小女孩》属于第二时期的代表作。《卖火柴的小女孩》发表于1846年。当时,有一个朋友寄给他一封信,信里附着三幅图,要求他写篇童话,以配其中一幅图。他选择了描绘手中拿着一束火柴的穷苦小女孩的一幅,配上了这篇童话。这是因为安徒生的母亲,幼年是个讨饭的孩子。安徒生说:“妈妈告诉我,她没有办法从任何人那里讨到一点东西,当她在一座桥底下坐下来的时候,她感到饿极了。她把手伸到水里去,沾了几滴水滴到舌头上,因为她相信这多少可以止住饥饿。最后她终于睡过去了,一直睡到下午。”这幅图,自然使安徒生想起了自己的母亲的苦难童年。文中那小女孩的原型便是安徒生的母亲。五、教学策略和建议(一)注重朗读,体会情感要使学生深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必须注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调、重音、停顿,通过朗读,感悟小女孩生活的悲惨和作者寄予的同情。如文中五次提及小女孩擦燃火柴,从火柴光亮中看到的种种幻象,可以引导学生以第一次擦燃火柴为例指导朗读,读出小女孩敢擦燃火柴的勇气,读出火柴光焰的奇异,读出小女孩面对美丽温暖的大火炉那喜悦舒服的感觉,读出火柴光亮熄灭回到现实的冷酷无情,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小女孩后四次擦燃火柴的内容让学生仿照这一段的读法自学,最后,把这部分内容连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整体加深理解和感受。(二)文本细读,深层感悟(1)初读课文,理清思路了解预习情况,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导入新课之后,认真读课文,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理清课文思路,把课文分成三部分,逐一引导学生精读。(2)细读“卖火柴”部分。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句、段落互相交流感受,重点认识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尤其要抓住小女孩的外貌和衣着的描写,让学生身临其境、换位感受,通过对比体会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悲惨和痛苦。同时对小女孩现实生活的感受程度,将直接决定着对下文种种幻象和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深度。所以,这部分教学要扎实,为精读下一部分内容打好基础。(3)精读“擦火柴”部分。 启发学生带着问题读,小女孩共几次擦燃火柴,每次都看到了什么?表达了小女孩什么样的愿望?教学中,可以通过列表整体把握幻觉与现实的关系。然后引导学生去精读,在读中理解小姑娘从擦燃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种种幻象,并边读边画出小女孩五次擦燃火柴所看到的情景:温暖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温和慈爱的奶奶。说明她长时间受冻挨饿,已经神志不清,濒临死亡了。在现实生活中,小女孩又冷又饿,没有欢乐,没有人疼爱,她是多么渴望得到温暖,得到食物,渴望像别的孩子那样得到欢乐,得到圣诞礼物,多么想念疼爱她的奶奶啊!这些是她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无法得到的,而又是她迫切需要的,因而在她临死前产生了这样的幻觉。这些幻象与小女孩的现实处境形成强烈的对比,更衬托出小女孩的可怜和悲惨。(4)品读“冻死街头”这部分,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认真读最后两个自然段,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如:“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圣诞节的幸福中去”,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小女孩冻死了,为什么嘴上还带着微笑?“你怎样理解课文最后一段话中的两个‘幸福’?这样的‘幸福’对小女孩来说能实现吗?”这些问题都与前文的内容有关,要组织学生联系课文深入讨论,再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进而体会作者的情感。并且让学生感悟“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圣诞节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第一个“幸福”,是:小女孩临死时是在种种美好的幻觉中度过的,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没有寒冷、饥饿和痛苦,是彻底告别痛苦生活的幸福了。透过这两个“幸福”,我们清楚地知道小女孩的愿望是无法实现的,同时,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满腔悲愤,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寄予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同时还要引导学生理解‘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联系前文的内容,这句话并不是说小女孩真的到一个温暖的地方去过快乐幸福的生活了,而是说小女孩离开了这个世界,是在美妙的幻觉中死去。因为小女孩只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就只有寒冷,只有饥饿,只有痛苦。所以作者说小女孩死了,就不再有寒冷和饥饿的威胁了。这是在为小女孩的悲痛遭遇鸣不平。(三)深入浅出,个性表达 深入文本,体会情感后可组织学生联系课文深入讨论“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你会怎么说或怎么做?”此时,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畅所预言并适当地给予引导,关注同情心和爱心的培养。六、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作者在这篇童话中,没有把要表达的意思全部直接描写出来,不少句子蕴涵着深刻的含义,应在课内指导学生读懂。文章的开头,介绍小女孩的生活贫穷这一部分内容比较散,老师要抓住要领,使同学有个整体认识。课文第二大段是重点亦是难点。四幅幻景都是重点,都是为表达中心服务的。但学生理解起来又是难点。教师应当予以指点,把现实生活和内心渴望联系起来,必要时可稍作讲解。文章的结尾小女孩在美丽的幻觉中死去了。这种避开小女孩面对死亡而来的痛苦和泪水的写法,对学生来讲理解也有难度。然而,这又是作者构思上的匠心所。要让学生懂得这样写法的作用:这样的手法更能引起读者深思,体味出蕴涵在这个凄凉的故事中的苦味,从而深刻地鞭挞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 另外,本文又是作者安徒生真实的生活写照,在学文是应注意引导学生联系安徒生的生平来理解全文,这样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