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徒生(丹麦)
安徒生(1805-1875)丹麦作家。1805年,安徒生诞生在丹麦奥登塞镇的一座破旧阁楼上。他的父亲用棺材为他做了一个摇篮,他的父亲是个鞋匠,很早就去世了。从三十岁开始,专心从事儿童文学创作,一生中共写了168篇童话故事。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白雪公主》和《拇指姑娘》等。他的童话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被翻译成许多国家的文字,广泛流传。他也被人们誉为"世界童话大王"。
安徒生与《卖火柴的小女孩》那么安徒生是怎样写出这篇童话的呢?1848年,他到国外去旅行。在途中收到了一封朋友的来信,要求他按照信中寄来的三张画片写一篇故事。其中一张画片上,画的是一个穷苦的小女孩,金黄的长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她手里拿着许多火柴,瞪大了一双可怜的眼睛,好像在想些什么。安徒生看着这张画片,双眼渐渐湿润了。他想起了自己的妈妈。妈妈小时候要过饭,有一次要饭时,实在走不动了,竟然昏倒在路上。他又想起了在童年时代惟一疼爱他的奶奶。爸爸去世以后,妈妈改嫁了,他只好和奶奶相依为命。每到傍晚,他坐在墙角里,蜷着腿缩成一团,盼望着讨饭的奶奶快些回来。慈祥的奶奶一回家,便把他搂在怀里,给他带来温暖,为他解除饥饿。他还想起了在丹麦封建王朝统治下,千千万万穷苦的儿童……想着、想着,他情不自禁地摊开稿纸,以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广大穷苦儿童的同情,以及对统治阶级的憎恨,奋笔疾书,写出了《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优美动人的童话。
学习目标1.会写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和理解生字所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了解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法,初步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
我会读下面的词语乖巧围裙兜着硬币哎呀橱窗烤鹅蜷腿哆哆嗦嗦圣诞树暖烘烘火柴梗
多音字注音当当做()挣挣钱()当然()挣扎()缝裂缝()喷喷香()缝补()喷泉()dànɡdānɡzhènɡzhēnɡfènɡfénɡpènpēn
要求: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将课文读正确,读流利。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品读课文第1---4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受到小女孩生活穷苦的语句。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快速阅读第5—10自然段,思考讨论下面问题:1、小女孩一共擦燃了几次火柴,每次擦燃火柴她都看到了什么?你从中体会到什么?2、小女孩为什么接连不断地擦燃火柴?
她又冷又饿,终于擦燃了第一根火柴。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
火炉暖烘烘的,多么舒服啊!
喷香的烤鹅
美丽的圣诞树
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温和,那么慈爱。
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幻想次数、幻想物、原因及其结果结果原因产生的幻想第五次第四次第三次第二次第一次次数大火炉香喷喷的大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和奶奶一起飞走冷极了,渴望得到温暖火柴灭了,火炉不见了饿极了,渴望得到食物火柴灭了,烤鹅不见了缺少欢乐,渴望得到欢乐火柴灭了,圣诞树不见了缺乏疼爱,渴望得到疼爱火柴快灭了,奶奶将要不见了想摆脱寒冷,饥饿和痛苦小女孩死了
大声朗读课文最后三个自然段,体会以下两个句子的含义。1·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2·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块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理解"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飞走了,越飞越高,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的含义。这是小女孩的幻想,说明了小女孩活在世上只有寒冷、饥饿和痛苦。卖火柴的小女孩要想摆脱寒冷、饥饿和痛苦,只有死亡,只有推翻当时黑暗的社会制度。
"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块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的含义相同吗?为什么?这句话中的两个"幸福"的含义不同:第一个"幸福"的含义是小女孩临死时是在种种美妙的幻觉中度过的,是幸福的;第二个"幸福"意思是小女孩死了就摆脱了寒冷、饥饿和痛苦,就彻底幸福了。我们感受到作者对穷苦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贫富悬殊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
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下一个。你别问,这是为什么?爸爸给我穿上棉衣,我一定不把它弄破。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哥哥给我一盒歌片,我选出了最美丽的一页。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晚上,我把它们放在床头边,让梦儿赶快飞出我的被窝。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我要把蛋糕送给她,把棉衣给她去挡风雪,在一块儿唱那最美丽的歌。你想知道她是谁?请去问一问安徒生爷爷-----她就是卖火柴的那位小姐姐。
1、阅读上面这首小诗,你能仿照它给小女孩写几句话吗?2、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中间,你会说些什么?或者你准备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