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9那一定会很好》【名师授课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缩、努”等七个生字。2、默读课文,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3、与《去年的树》进行比较,能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教学重点: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能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教学难点:与《去年的树》进行比较,能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教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那一定会很好”这一线索,突破文章重点。学法:7
自主探究学习法,在课堂学习中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了解主人公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并结合老师的引导,与《去年的树》进行比较,发现两篇课文的异同点。课程资源整合:结合这一单元的主题,以及在课下读过的童话故事,体会童话故事充满想象的特点。教具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借助拼音扫除认读障碍。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同学们,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觉得“那一定会很好”?交流预设:去看一场自己喜欢的电影、去吃一顿大餐、得到老师的表扬……教师小结:是啊,在小朋友的眼中,要是能去看一场自己喜欢的电影,那一定会很好;要是能去吃一顿美味的大餐,那一定会很好;要是能得到老师的表扬,那一定会和好……7
那在一粒种子的眼里,什么一定会很好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那一定会很好》去了解一下。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文中出现的课后生字“缩、努、茎、推、吱、拆、旧”。2、结合课前导读的第一个问题,默读课文,思考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历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学生交流: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教师板书)3、结合黑板上种子的生命历程,讲一讲这粒种子的故事吧?学生交流预设:一粒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很难受,它想站起来,经过努力生长它变成了一棵大树,大树想跑,于是它变成了手推车,手推车想坐下来休息休息,它被农夫和农夫的儿子拆了,做成了一把椅子,椅子想躺下,它被农夫的儿子做成了木地板,木地板躺在阳台上,它感觉舒服极了。三、再读课文,深入探究1、请同学们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谁认为“那一定会很好”?学生交流预设:种子、大树、手推车、椅子7
(1)当我们的主人公还是一粒种子的时候,它认为什么一定会很好?用课文里的话告诉我(用课件出示表格)。生: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师:你读得真好,你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这样读吗?生:我觉得种子很坚定,所以这样读。师:从哪里感觉到种子坚定的?生:从词语“一定”感觉到的。师:请你再来给大家读一遍。(2)种子为什么觉得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用课文里的话回答我。生: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它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教师引导学生抓住“紧紧地”、“不得不”来体会种子的难受。(种子这么难受,怪不得它想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呢。)(3)种子的理想实现了吗?怎么实现的?用文中的话来回答。实现了。“它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这真是一颗积极向上的种子啊,现在请你根据表格,从大树、手推车、椅子中选择一个你最感兴趣的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然后用课文原话把表格内容填写完整。)学生交流:7
主人公想法为什么有这个想法?怎样把想法变成现实的?种子“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种子被泥土紧紧地包裹着,他不得不把身体缩成一团。努力生长大树“要是能做一颗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到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被农夫做成了手推车手推车“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手推车为农夫服务了很多年,它慢慢变老了,跑起来的时候,骨头会吱嘎吱嘎地响。被农夫和他的儿子拆了,做成了椅子。椅子“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椅子一放又是好多年。它越来越觉得挺直腰背坐着很吃力被农夫的儿子做成了木地板。7
2、通过交流,我们知道了种子经历了这样的人生历程,我们一起再来回顾一下(多媒体出示以下内容,找学生填空)。课文讲述了一粒长成一棵变成、,最后变成的一段生命历程。在这个历程中,主人公不断转变,每一次转变都是一个愿望的开始,每一个愿望最后都实现了。3、你能夸一夸我们的主人公吗?学生交流预设:积极向上、乐于奉献、幸福、满足、乐观……四、比较阅读,发现两篇童话的异同学完本课,我们一起再去看看《去年的树》,思考一下这两篇课文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和你的同桌讨论讨论。学生交流预设:相同点:1、两篇课文都是童话;2、都写到了树;3、主人公都有变化历程……不同点:7
1、课文的主人公不同,《去年的树》主人公是鸟儿和树,《那一定会很好》主人公是一粒种子变成的各种事物;2、《去年的树》结局是悲伤的,《那一定会很好》结局是快乐的;3、《去年的树》歌颂鸟儿和大树的友情,歌颂鸟儿的信守承诺,《那一定会很好》歌颂主人公乐于奉献的精神……五、布置作业1、把《那一定会很好》的故事给家人或者朋友讲一讲。2、收集关于乐于奉献的名人名言。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