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教材分析:《卖火柴的小女孩》是人教版第十二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丹麦作家安徒生的一篇著名童话,讲述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写实和写虚交替进行,美丽的幻象和残酷的现实更迭出现,是本篇童话的特点,也是这个凄美的故事最打动人心的地方。作者开头描写了小女孩的处境:大年夜的街头又冷又黑,天下着雪,小女孩还在街头卖火柴。接着,写了小女孩为了暖和自己,五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的种种幻象──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慈祥的奶奶,直至跟奶奶一起飞走。最后讲小女孩被冻死在街头。本课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难点是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学情分析:在农村学校,每个班的语文学困生都不少,表现也各不相同。由于学生语文的基础知识掌握不够扎实,阅读课外书量少,识字量少的原因,语文学困生尤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阅读理解能力差和写作能力差这两大方面。因此在平时课堂教学过程中,我非常注意训练这些学生的阅读能力,根据他们的各自特点,研究转化这些语文学困生的方法。本节课内容最主要的障碍点是联系上下文理解两个“幸福”的含义。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切实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体会作者实虚结合的表达方式,体会这样表达的效果;3、通过课文,使学生走近安徒生,激发学生阅读《安徒生童话》的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关注课文中人物的命运,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虚实结合的表达方式及表达效果。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最后三个自然段中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教学过程:一、激发情趣,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的大年夜都是怎样过的,谁愿意将你的快乐与大家一起分享?(生自由发言)你们在大年夜是多么幸福,有新衣服穿,有长辈给的压岁钱,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丰盛的年夜饭,吃饺子,有的在一起放鞭炮。然而在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爷爷的笔下,有一个美丽的小女孩,却有家难归,在寒冷的街头卖火柴。小女孩有着怎样的命运,在这个大年夜会发生怎样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那个风雪交加的大年夜,认识——(板书课题)二、创设情境,初读感知老师知道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那么现在就请你再次浏览全文,看看卖火柴的小女孩的遭遇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可怜、悲惨、等。板书:可怜)过渡:小女孩到底有多可怜,就让我们用心去体会体会吧!请同学们用心读1-4段,哪些地方让你感动?留下你读书的痕迹。三、品读课文,感受悲惨(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1、自己读读1——4自然段,你能从这一部分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女孩的可怜?(从冷、饿、无人疼爱三方面引导)指名学困生回答2、重点交流:“可怜的小女孩!她又冷又饿,哆哆嗦嗦地向前走。雪花落在她的金黄的长头发上,那头发打成卷儿披在肩上,看上去很美丽,不过她没注意这些。每个窗子里都透出灯光来,街上飘着一股烤鹅的香味,因为这是大年夜——她可忘不了这个。”谈感受我们“大年夜”是怎么过的?(学生畅谈)3、“她在一所房子的墙角里坐下来,蜷着……风还是可以灌进来。”(更冷了)学生交流。老师禁不住想说:别卖火柴了,小女孩,天已经黑了,街上只剩下你一个人,快回家去吧。同学们,她敢回家吗?(学困生回答
:她不敢回家,因为她没有挣到一个钱,爸爸会打她的)3.“小女孩只好赤着脚走,……这一整天,谁也没买过她一根火柴,谁也没给过她一个硬币。”(一整天小女孩是怎么卖火柴的?会遇到些什么?)继续交流4、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过渡:可怜的小女孩,饥饿寒冷,无人关怀,最后的结局是:在家家团圆的大年夜,悄无声息地冻死在街头。(二)指导理解最后两个自然段出示最后两段句子“第二天清晨,……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请同学们齐读最后两段。1、教师:刚才我们感受到小女孩是那么不幸,可怜。课文中为什么又说她是幸福的呢?让我们再去品读课文5——10自然段,看看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在火柴的亮光中,她每次都看到什么?她体会到怎样的幸福?(板书:幸福)把你的感受写在书上。与同桌交流一下。(指名学困生说,如:小女孩看到了大火炉,她感到自己坐在大火炉面前,很温暖,她不再寒冷了等)2、重点交流看到奶奶部分:根据学生说出示句子:“奶奶出现在亮光里,是那么……就会不见的”指名学生读后,问:假如你就是那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你见到了唯一疼爱你的奶奶,你的心情怎样?(激动 急切 惊喜)那请你带着惊喜的心情读读,请2——3名同学有感情朗读。看到奶奶,小女孩想起奶奶活着的时候对她的疼,对她的爱,现在请你展开想象的翅膀:奶奶活着的时候怎样疼爱她?学困生回答(寒冷时,饥饿时,伤心时等)教师:奶奶是唯一疼爱她的亲人,饱受苦难的小女孩,当她好不容易在火柴的亮光中看到奶奶时,她会怎么喊?(奶奶 惊喜)她那么饥寒交迫,这回终于看到了唯一疼爱她的奶奶她又会怎样呼喊?(奶奶 快乐)
她要驱散内心恐惧与孤独,又怎么请求奶奶?(奶奶,请把我带走吧。带着急切的语气)她必须请求奶奶带走她,因为---(学困生:“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一样,就会不见的。”教师:这是怎样的场景啊,这哪里是恳求,分明是苦苦哀求,此刻她仰望奶奶,把双手伸过头顶祈求奶奶—(学生把双手伸向天空)“奶奶!请带我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像那……就会不见的。”教师接读:“于是,她赶紧擦着了一大把火柴,要把奶奶留住”后来怎样了呢?用课文中的话说一说,出示句子“奶奶把小女孩抱起来,搂在怀里。她们俩在光明和快乐中……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能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吗?(学生谈:死了,也就没有饥饿没有痛苦了,就彻底解脱了……)3.课文读到这里,相信同学们已经明白了这两个幸福的含义,(指板书)将句子红色显示,学生谈对两个“幸福”的理解。教师:火柴再明亮,看到的幻象再幸福,现实还是现实,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再也感受不到光明和温暖了。童话大师安徒生就是用这样凄美的语言告诉我们小女孩悲惨的结局。四、课外延伸,情满人间1、师总结:同学们,卖火柴的小女孩生活的年代离我们很远,在那个社会,贫富不均,人情冷漠,那时的人们,哪怕付出一点点的关心,给与一点点的帮助,小女孩也许就不会悲惨的死去。2、说话:假如卖火柴的小女孩来到我们身边……五、作业1、阅读安徒生的其它童话故事。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丹麦 安徒生)美好的幻觉 残酷的现实命运悲惨
教学反思 我在设计《卖火柴的小女孩》这课时充分考虑了本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在让学生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了解了五次幻象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设计。将本节课分以下几步进行: 1、激发情趣,导入新课 2、创设情境,初读感知。3、品读课文,感受悲惨。 4、课外延伸,情满人间。 对于这样语言凄美、情感强烈且富于变化的文章来说,“读”是最好的学习方法。所以,在设计这篇课文的教学时,我紧扣一个“读”字,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引领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首先,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在学生已经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小女孩第一次到第五次擦燃火柴的情景,体会小女孩感情的变化。学生抓住每一部分重点句段进行朗读,写出自身独特感受,即作批注。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其次,引深问题,对比强化。通过刚才学生的合作学习,让学生把学习的收获进行汇报。根据学生的汇报,抓住每一部分重点词语、句子进行理解。教师抓住关键问题:“小女孩手上抓着成把的火柴,为什么一根也不敢擦呢?为什么她又终于抽出了一根,到最后赶紧抽出一大把?”这期间小女孩情感有怎样的变化?小女孩擦燃火柴前是迫切之情,燃烧时是高兴之情,熄灭后是失望之情。让学生在幻象与现实的对比中,发现小女孩在美妙的幻象中没有寒冷、饥饿、享受着快乐与疼爱。她是幸福的。当火柴熄灭时,她又会回到冷酷的现实,这里作者运用了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这样的写作手法的好处是更能体现小女孩的悲惨生活。这节课虽然教学目标完成得较好,学生弄懂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但我却忽视了对文本深层含义的分析,对学生的评价也有不到位的地方,没有很好地面向全体学生,发言面不是很广等不足之处,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探索,使我的语文教学更上一层楼。
小学六年级下册《卖火柴的小女孩》教学案例从化市温泉镇第一中心小学邹柳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