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会认“缩、茎”等7个生字。 2.默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它经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教学重难点:默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树克服困难努力成长的快乐和为人们服务的快乐。(难点)课前准备: 1.学生搜集有关种子成长,树木用途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ppt。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孩子们,你们渴望长大吗?(渴望)为什么?(长大了就可以更加自由了、长大了能够想到哪里就到哪里……)。有一棵大树,跟你们产生了一样的想法,它一直渴望长大,做一棵能够自由行走的树,它的愿望实现了吗?孩子们,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童话故事《那一定会很好》中去看个究竟吧。2.板书课题:“那一定会很好”。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出示ppt,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多种形式读,正音、巩固。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随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三、默读课文,体会感悟课文内容。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一想: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大树走过了一段怎样的历程?在文中画出来。 2.小组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讨论交流。 3.交流大树经历的历程。(板书:种子被泥土包裹——钻出地面——长成高大的树——砍倒做成手推车——拆了做成椅子——成为美丽的木地板。四、合作交流,品读感悟。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看看课文中一共几次出现了“那一定会很好”这一句子。1学生自读思考问题,并将含有“那一定会很好”的句子画下来。2学生汇报交流(一共出现了4次),教师引导他们从文中准确找到“那一定会很好”所在的句子,课件出示:A.“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B.“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C.“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D.“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讨论、交流,有感情朗读:①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指导朗读:读出泥土中种子的难受,读出种子钻出泥土的决心。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指导朗读:读出种子喜悦的心情。指导造句:鼓励学生用上“一边……一边……”说句子。②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思考大树“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学生自由交流。全班交流。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农夫把谷子、土豆……,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③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思考大树“坐着休息一会儿”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学生自由交流,全班交流。农夫和儿子一起把手推车拆了,用拆下来的旧木料做了把椅子。④要是我能躺下,那一定会很好。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疲劳,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思考大树“要是我能躺下”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他把坐上去会吱呀摇晃的椅子拆了,锯成小木片,拼成美丽的木地板,铺在了阳台上。它觉得自己又变成了一颗树。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自己能够继续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五、回顾全文,体味感悟。1.比较一下,这篇课文和《去年的树》有什么不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展示。(1)相同点:都是写的是一棵树被砍伐后的变迁。(2)不同点:前一篇是歌颂友情、守信,后一篇是写大树的奉献精神。 2.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大家一定有很多话想对种子或大树说吧。请大家互相说一说,把你心里的话说出来。 (1)要学习种子的精神,不断进步,不停奉献。 (2)学习大树精神,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人类。3.师小结:一粒种子是那么渺小,它努力使自己变成一颗大树,它为了服务别人,牺牲的却是自己。希望我们每位小朋友也能像大树一样,外表美,心灵更美,给大家带来方便,带来欢乐。最后,老师把这两句名人名言送给大家。(1)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2)只有为别人而活的生命才是值得的。——爱因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