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陈情表》教案苏教版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中语文《陈情表》教案苏教版

ID:853490

大小:66.5 KB

页数:8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陈情表》教案【教学设想】专题名称取自李商隐的《锦瑟》诗:“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重点在“情”字上,揭示了本专题的基本内涵,就是感受、理解、认识丰富多样的感情。这里有令人难忘的亲情,有刻骨铭心的爱情,还有温馨动人的友情,展示人的高贵博大的心灵世界。阅读熔铸深刻的高尚情感的作品,体会其中的喜怒哀乐,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培养健康的人格,更好地去认识自我、认识他人、认识人生。本专题分三个板块:“如泣如诉”、“执子之手”和“旧日时光”,分别对应着亲情、爱情和友情。第一板块选了两篇经典文言文。李密对自己坎坷遭遇、艰难处境的曲折“陈情”。归有光对祖母、母亲、奏子的深情追忆,无不是如泣如诉,哀婉动人,让人读后感受到亲情的美好与动人。第二板块选了两篇戏剧作品,一中一外,一别一聚,一悲一喜,构成互补关系。《西厢记》对恋人不忍分别悲苦心情的细腻刻画,《罗密欧与朱丽叶》对青年男女一见倾心的动人描写,让我们陶醉在优美的意境之中,对爱情这一人类情感的高峰体验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第三板块选了三首歌颂真挚友情的诗歌,它们以个性化的语言和意象,传达出多样的情感内涵。让我们陶醉在友情的旋律中,认识到“友谊地久天长”,需要爱的付出,需要彼此的勉励,朋友之间应该互相融合又各自独立。学习本专题文章,要从细节、景物、台词、意象等人手,准确理解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感受语言的深层意蕴,评价感情的表达效果,提高解读作品的能力。本文编排在“此情可待成追忆·如泣如诉”(苏教版)板块,属于“文本研习”要求,编者的意图是,借该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再借本篇体会亲情的真挚美好,培养自己良好的情操人格。本文在阅读上有难度,教学时要扫除文言理解的障碍,积累文言知识,重视朗读和品味。【教学目标】1、熟读全文,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实词、虚词、古汉语句式。2、鉴赏本文融情于事的表达和形象精粹的语言。3、深入体会文章凄切婉转的陈情技巧,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教学重点】重要的古汉语语词知识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教学方法】本文是一篇抒情性很强的传世名作,宜采取多种方法反复诵读;对难于理解的段落,可以采取研究性学习策略,提供相关研究资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让学生在自学和讨论中获取新知。 【教学步骤与内容】第一课时一、课前准备指导学生熟悉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掌握古汉语语词知识,理清课文思路。二、课文导入同学们还记得陆游的《书愤》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师一表真名世”,指得就是我们初中学过的诸葛亮的《出师表》,这篇文章的确是名世、传世之作。“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出师表》就是诸葛亮向蜀汉后主刘禅陈情的奏章。“出师一表真名世”的下一句是“千载谁堪伯仲间”意思是“千年以来谁可以和他相比呢?”我不敢举哪个名人去和诸葛亮比较,但就在诸葛亮之后不足一百年的晋朝,有一篇奏章足以和《出师表》相媲美,它即是李密的《陈情表》。《陈情表》的确是一篇传诵千古的绝妙好文,怎么个好法呢?《古文观止》评论它,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那么有多动人呢?人言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以上苏轼语)读《报任安书》不下泪者,其人必不为人。”(后人续)千百年来,人们常以忠则《出师》,孝则《陈情》相提并论,可见李密的《陈情表》具有相当强烈的感人力量。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读晋代文学家李密的名作《陈情表》。三、诵读全文1.老师范读全文,要求学生仔细领会作者的感情变化及个别难读字的发音。2.请几位学生分读全文。读后板书易读错字音。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  茕茕孑立 常在床蓐猥以微贱 生当陨首  责臣逋慢 犹蒙矜遇  过蒙拨擢  宠命优渥终鲜兄弟  期功强近 岂敢盘桓庶刘侥幸 除臣洗马  刘病日笃3.由全班齐读,提醒学生注意各段的感情基调。第一段:凄苦,悲凉;第二段:感激,恳切;第三段:真挚,诚恳;第四段:忠诚,期待。四、探究课文【问题设计】1、课文题目是《陈情表》,那么,⑴是谁陈情?⑵向谁陈情?⑶陈什么情?(或者设问:本文作为臣子写给晋武帝的表文,牵涉到了三个主要人物:祖母,晋武帝和自己。围绕着三人的关系,李密要陈述哪几种情?)[⑴陈情者为李密。李密(224-287),西晋犍为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⑵向晋武帝陈情。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帝曹奂称帝建立了西晋王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⑶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愿乞终养”、“辞不赴任”。]2、所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可是李密的一纸奏章,何以会让生性多疑的晋武帝收回成命的呢?据文史记载,晋武帝览表后说:“密不空有其名也。”十分赏识李密的才华,才使李密免遭杀身之祸。那么,李密的文学才华在表中表现在哪里呢?李密怎样才能说服晋武帝呢?是应该先晓之以真情呢,还是喻之以大义?请同学们自渎课文,积极思考并寻找答案。[①李密先自诉家庭的悲惨境况,让晋武帝一开始就落入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凄苦悲凉的氛围之中。②表章开篇,落笔凄楚,六月父见背,四岁母改嫁,祖孙几十年相依为命,遭遇忧伤,情感真挚令人动容。③表章的语言运用很有特色,全文以四字句为主,中间穿插使用排偶,变化有致,缓急相间,读起来朗朗上口,如:“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一连四个四字句,借比喻,用夸张,短语急促,一气呵成,将祖母刘氏危在旦夕之情势形容殆尽,自然赢得晋武帝的赏识。 ④表章将致孝不忘尽忠之意表达得很清楚。“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而报刘之日短。”这一“长”一“短”之比较,巧妙地提出了致孝后尽忠的两全其美的方法。……]3、李密的“孝”为何就能打动晋武帝的心?[原来,司马氏是用屠杀篡夺皇位,所以难以“忠君”来号召天下,只能以“尽孝”来作为治理天下的施政纲领。李密在表中审时度势,紧紧扣住这“孝”才使晋武帝不得不被他的孝情所打动。]【补充拓展】忠孝是古代为人为臣的道德标准之一,特别是“忠”,更是历代君王为维护其统治而竭力推崇的。晋武帝为什么不提尽忠,而要“以孝治天下”呢?李密作为亡国之臣,为什么受到新朝的重用却不受宠若惊,反而在尽孝与尽忠之中选择了尽孝,并且要以孝心打动晋武帝呢?  有个成语叫“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魏明帝时,司马懿是率军抵抗诸葛亮的主将。明帝死后,年幼的曹芳继位,司马懿为太尉,他和曹爽受遗诏共同辅政,此后曹爽集团与司马懿集团展开了激烈的斗争。曹爽系曹魏宗室,占明显优势。曹爽上表推举司马懿为太傅,实际上把司马懿架空了。司马懿不甘心,对外称病,暗地里却布置力量,伺机消灭曹爽集团。249年,司马懿乘曹爽陪曹芳出洛阳祭祖之际,发动政变,诛灭曹爽集团,曹魏政权落到司马氏手中。251年司马懿病死,其子司马师专政。254年司马师废魏帝曹芳,立曹髦。255年司马师死,他的弟弟司马昭蓄意夺取政权。曹髦对司马昭的野心感到不安,召集一些亲信大臣商讨对策说:“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吾不能坐受废辱,今日当与卿等自出讨之”。(《三国志·魏志·高贵乡公髦传》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后来这句话就成了固定短语,也就是说司马昭想什么,谁都明白,比喻人所共知的野心。260年司马昭杀曹髦,立曹奂为帝,政权完全为司马氏控制。司马昭在诸葛亮死后,派十六万大军分三路攻蜀,后主刘禅出降。司马昭灭蜀后,没赶上做皇帝就病死了,其子司马炎废魏帝曹奂自立为帝(晋武帝),建立西晋,建都洛阳。由以上历史可知,司马氏是用屠杀篡夺的手段来夺取政权建立西晋的。晋武帝当然清楚司马氏家族的发家史,所以讳谈敏感的“忠”,并且他认为当时战乱频频,内部矛盾重重,此时提出忠君没有社会基础,为此打出“以孝治天下”的旗号,用“孝”来维护君臣关系,维护社会的安定秩序。这正是晋武帝为稳定局势、笼络人心而采取的怀柔政策。   在蜀汉灭亡后,李密这个以孝闻名的亡国之降臣,面对当朝的征召,如执意不从就会引起晋武帝的怀疑,引来杀身之祸。在此情况下,李密巧妙地以晋武帝标举的“以孝治天下”为理论依据,婉转而深切地陈述了祖母年高无人奉养的实情,以真挚的感情、满腔的孝心来打动晋武帝,准许自己奉亲尽孝。4、那么,李密的表章又是如何表达他的孝情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画出相关语句。首段点明“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暗寓尽孝无法应诏;次段叙朝廷多次征召,但终因“供养无主”、“刘病日笃”欲仕不能之进退两难;三段说明自己并非欲保名节,实乃祖母病重,生命垂危,“祖孙二人,更相为命”;末段则明确提出“乌鸟私情,愿乞终养”之尽孝请求。五、小结读《陈情表》我们可以看到:李密形影相吊的孤寂,祖母奄奄一息的悲恻,帝王微笑背后的恼怒,作者诚惶诚恐的怖惧。读《陈情表》我们可以听到:少年孤苦无依的哀叹,老人病中无奈的呻吟,帝王催促严厉的呵责,孝子忠诚恳切的哀告。无论是形还是声,都以一种浓浓的情感为依托,那就是——孝情。《陈情表》的动人之处就在于它陈孝情情真意切。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十七八岁的年纪始终关注的永远是友情,深深憧憬的往往是爱情,最易忽略的却常常是亲情、孝情。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六、布置作业1、熟读、翻译、背诵课文。2、思考课文后面的“文本研习”问题。第二课时一、教学内容:分析本文的艺术特色;整理本课的语言知识。 二、赏析语言有好的构思,还要有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这样,文章的力量才能发挥出来。《陈情表》明显保留了赋的语言特点。《古文观止》评论它的语言,说它“至性之言,悲恻动人”。请你和同学讨论,说说本文在语言上有怎样的特色?设问:1、我想提一个大家也许没有注意到的问题:《陈情表》全文475字,大家找找看,作者一共用了多少个“臣” 字?这样的措辞可能会产生怎样的表达效果,你能体会到吗?(学生独立阅读)【全文一共用了29个“臣”字,其中除了“前太守臣逵”和“后刺史臣荣”中的两个“臣”字指朝臣外,其余27个“臣”字均是李密自称。  一口一个“臣”,心意切切,诚惶诚恐,卑微谦恭,将“听话者”置于至高无上的位置,既感激皇恩之浩荡,又感谢武帝之宠幸,巧妙地拉近了与对话者的心灵距离。】 2、这就是说,对自我地位的清醒认识和对皇帝拳拳敬意的溢于言表,使这一奏表的读者——皇帝如沐春阳。我还想问一个问题:写《陈情表》的真正目的是辞官不就,可在开篇部分李密倾诉了些什么?你觉得,他这样做的用意可能是什么呢?  【寻常家事见真情。开头部分是凡人俗事的家境铺叙。拉家常是人际交往中沟通思想、联络感情的一种方式。我们学过的《触龙说赵太后》也是这样。人皆有情,帝王也不例外。  这是对武帝进行情感诱导:祖母对自己有养育之恩,自己对祖母存报恩之心,中间维系的还有“孤”与“独”构筑的亲情通衢和“相依为命”凝结的惺惺相惜,祖孙之情经历了近半个世纪岁月的积淀,实现了从血缘相连到心灵相通的逐渐演进。亲情的滋养成为生活的慰藉,在经历了人生种种不幸之后,特殊的祖孙之情更成为了李密精神世界的一炳光辉的烛照。】小结语言特色:(1)用词委婉,谦恭。  (委婉:说“父死”,而说“慈父见背”,不说“母亲改嫁”,而说“舅夺母志”。谦恭:用“猥以微贱”“亡国贱俘”“至微至陋”“犬马怖惧”等典雅自谦的语言,表白自己卑贱的身份;又用“寻蒙国恩”“过蒙拔擢,宠命优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连用了“察臣”“举臣”“拜臣”“除臣”,准确地陈述了自己“过蒙拔擢,宠命优渥”的实情以及由衷的感恩戴德之心。又用“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来消除对方的误解;“伪”字用得特别好,这一用字细节,表明自己谦恭中对新朝的忠心。)(2)骈散并用(借着排比、对偶句式整齐而和谐的节奏,反复强调语意,情感也得以加强。)三、总结本课古汉语语词、文化知识:  2 .古今异义:至于,成立,告诉,不许,希冀,辛苦 3 .通假现象:闵,零丁,蓐 4 .成语:孤苦伶仃,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气息奄奄,朝不虑夕,皇天后土 5.判断句:①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②今臣亡国贱俘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6.被动句:  而刘夙婴疾病 7.修辞方式:比喻,对偶, 婉曲(“舅夺母志”讳母亲改嫁)8.文化知识:孝廉,秀才,拜,除,拔擢,陛下四、课堂及时练习:1、指名上黑板默写,其他同学相互背诵课文,默写精彩句子。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卒保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2、翻译句子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管门户的僮仆。)臣欲奉诏奔驰,则以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又不见准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难堪。)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相濡以沫,正是因为这些拳拳之心实在是不忍离开祖母而远行。)是以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也。(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五、布置作业1、熟读、翻译、背诵课文。2、预习《项脊轩志》。【资料集萃】资料卡片①《毛诗序》:“卫世子蚤死,其妻守义,父母欲夺而嫁之。”“舅夺母志”典出于此,但这是托词(因为封建社会里人们把妇女在亡夫以后的改嫁视为丑事),也是作者对母亲宽解的一种孝行。从心理的通常情况看,似乎长者特别喜欢第三代(这就是咱们沛县所说的“隔辈亲”),似乎祖父祖母喜欢孙子胜过儿、媳喜欢子女;如果这种判断不误,那么,祖母刘氏对作者的特别喜欢是很自然的,再加上作者是一个失怙失恃的孩子,当然特别喜欢又加上特别同情了,这样,“悯臣孤弱”的“悯”其含义之深、程度之重可以贴切体会,祖母当然“躬亲抚养”了。资料卡片②《晋书·李密传》:“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可见作者对祖母感情的深切、侍奉的殷勤和依附的紧密。从“而刘”到“废离”不过寥寥几句,却勾勒出陈情不仕的一个很重要的画面。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