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陈情表名师指导内容感知本文写于西晋武帝泰始三年,其时蜀国已灭亡三年有余。为笼络蜀国人士,司马氏大力征召蜀国贤士入朝做官,李密即是其中之一。一心奉养祖母且有怀旧之心的李密不愿应诏,为避免获罪被杀,李密上表晋武帝,反复申说祖母的养育之恩和自己“终养”祖母的决心,同时又摆出“圣朝以孝治天下”的道理,使人感到无懈可击,终于打动了晋武帝。文章主要围绕“孝”“情”两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的不幸以及和祖母相依为命的现状,在表达了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后,提出了供养祖母的要求。感情真挚,催人泪下。基础梳理一、字音险衅(xìn)夙遭闵凶(sùmǐn)门衰祚薄(zuò)期功强近(jīqiǎng)茕茕孑立(qióngjié)床蓐(rù)猥以微贱(wěi)陨首(yǔn)逋慢(bū)矜育(jīn)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二、通假字夙遭闵凶〔“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零丁孤苦(“零丁”通“零仃”。孤独的样子)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蓐”通“褥”。草褥子,草席)三、古今异义四、一词多义
五、词类活用历职郎署(职,名词作动词,做官)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上,名词作状语,向上)则刘病日笃(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凡在故老(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臣具以表闻(闻,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知道)六、特殊句式今臣亡国贱俘。(判断句)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被动句)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倒装句)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省略句)七、文学常识1.李密(224—287),一名虔,字令伯,三国时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东)人。父早亡,母改嫁,由祖母刘氏抚养成人。为人正直,颇有才干。曾仕蜀汉为郎,蜀亡以后,晋武帝司马炎为了巩固新政权,笼络蜀汉旧臣人心,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他上表陈情,以祖母年老无人供养为由,辞不从命。祖母死后,出任太子洗马,官至汉中太守。后被谗免官,死于家中。2.表,古代的一种文体,属于奏议一类,是臣民对君主陈请事务的文书。八、名篇名句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2.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3.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句段剖析一、疑难妙句1.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剖析: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李密说: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作者用“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个字,概括了自己的坎坷命运。“险衅”“闵凶”两个词很快就把读者带入到悲惨的境地。这句话是第一段的综述,又是全文陈述苦情的总起。下文接着围绕这两个词,写了自己的三大不幸: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少多疾病,九岁不行。2.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剖析:前两句是对偶句,一外一内都强调一个“无”字,写出了自己举目无亲,后代尚
小无人终养祖母的困苦境地形象生动地表现出来了,让人觉得急切而无可置疑。后两句直陈其事,白描手法把自己形只影单,孤独寂寥,极为形象地表现出来,读之让人动容。3.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剖析:这段话用了一系列的四字句,整齐的句式,不仅音节、语气有缓有急疏密有致,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表达情感,短促的节奏,反映出异常紧张的情势,有效地突现出从皇上到地方官征召的急切心情,又表现出李密无所适从的矛盾心理。4.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剖析:这句话借着排比、对偶句式整齐而和谐的节奏,反复地强调语意,情感也得以加强,通过内容上的相互对立和相辅相成,来表达情绪上的起伏变化。通过内容的对立,突出了李密无所适从的心态5.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剖析:作者用“犬马怖惧”“伏惟”等典雅谦恭的语言,恳切真挚的语气,多方面表明了自己的心迹。特别结尾两句,简直是含泪哀求的语气,并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为誓,忠爱之情溢于言表,出现在武帝面前的俨然是一个活脱脱的忠臣形象,终于化解了武帝的疑心,博得了他的同情。二、重点语段1.“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至“未曾废离”。剖析:此段分条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先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个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说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段内容,是陈情不仕的唯一事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2.“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至“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剖析:此段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了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再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针对上文留下的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这段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则孝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不仅合情亦合理合法,并为下文乞终养给出了理论根据。随后说自己出仕蜀是图宦达,不矜名节,打消武帝疑虑。再以祖母病笃,说明自己确实不能远离出仕。文中自陈宦历一节写得委婉动人,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作结,表达出至为恳切之情;说刘病一节,语语皆出于至孝之心,感人至深。结构图解主旨探究关于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本文作者李密首先陈述个人悲惨遭遇及家庭凄苦,突出母孙的特殊关系,作为陈述的依据。其次,写自己愿意奉诏,但又以刘病日笃,处于狼狈之境,借以博取晋武帝的同情。再次,抬出晋武帝以孝治天下的大旗,恳求准如所请。同时表白了自己的心迹,排除不愿出仕的政治因素,最后提出解决方案。全文脉络清楚,构思缜密,感情真挚朴实,铺叙委婉曲折,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具有很强的逻辑力量。先尽孝,再尽忠,亦合情合理。
我的观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审美鉴赏情感真挚语言朴实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叙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叙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陈情表》是写给晋武帝的,是为了达到“辞不就职”的目的。李密并没有把感情一泄到底,而是用理性对感情加以节制,使它在不同的层次中、不同的前提下出现。第一段先写自己与祖母的特殊关系和特殊命运,抒发对祖母的孝情,“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如果从这种孝情继续写下去,会有许多话要说,如对祖母的感激、对祖母的怜悯等等。但作者却就此止笔,转而写蒙受国恩而不能上报的矛盾心情,写自己的狼狈处境。第二段表白自己感恩戴德,很想走马上任,“奉诏奔驰”。为什么不能去呢?因为“刘病日笃”,这就从另一方面反衬了他孝情的深厚,因为孝情深厚,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所以才有“实为狼狈”的处境。前面抒发的孝情被节制以后,又在另一个前提下出现了。第三段作者转写自己“不矜名节”,并非“有所希冀”,不应诏做官,是因为“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在排除了晋武帝的怀疑这个前提之下,再抒发对祖母的孝情,就显得更真实、更深切、更感人。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此外,本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炼准确,有些词句还成了成语,如:零丁孤苦、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日薄西山、朝不虑夕等。句题探究李芳是班里的团支部书记,在母亲节到来之际,她准备在班里组织一次以歌颂亲情为主题的活动,你能帮助她设计一个活动方案吗?导思:亲情无价,亲情永存。她曾留给我们无限的遐想,无尽的思念。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携起手来,共唱亲情之歌。探究:第一,安排同学们在课下搜集表现亲情的优秀诗文。第二,同学们搜集完成后,先组织同学在学习小组内朗诵自己搜集的诗文,并说说自己选择的理由,其他同学进行点评,然后与同学交流讨论,相互启发。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班内朗诵。第三,排演室内剧,以赞颂亲情为主。可选择有表演积极性的同学参加。第四,用排演相声、小品的形式,来歌颂亲情。第五,发挥你的联想和想象,寻求一种合适的方式来表达对亲情的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