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诸葛亮《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密《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愈《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苏轼
陈情表
陈情表陈述、禀报隐情、苦衷奏章禀告自己苦衷的奏章表,古代文体,属奏议类,臣民对君主有所陈述请求时所用。
分析第一段:
文章一开始,作者说:“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该句在全段中起到什么作用?总摄作用第一:半岁丧父,四岁母嫁,祖母抚养;第二:年幼多病,九岁不行,伶仃孤苦;第三:两辈单传,内外无亲,形影相吊;第四:祖母年迈,夙婴疾病,卧床不起。
文中哪些语句能体现李密与祖母相依为命的情感?答:①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②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作者陈述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形,其目的何在?答:让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试用简练的语句概括本段内容。答:本段主要通过陈述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情形,力图博得晋武帝的同情。
分析第二段:
研习课文:读悟第2段1.本段分几个层次?各自的重点是什么?明确:两层第一层叙朝廷征召之殷;第二层写自己进退两难的境地。
分析第三段:
研习课文:读悟第3段分析讨论:祖母情深似海,圣上恩重如山;在这样一个二难的境地里,李密是被动的,言辞稍有不慎,不仅达不到陈请的目的,还有可能招来杀身之祸。那么李密是如何化解矛盾,变被动为主动的呢?
②自陈宦历;称颂君恩。明确:①抓晋“以孝治天下”大理,解释自己应得同情。③祖母病笃。
分析第四段:
研习课文:读悟第4段1.本段中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目的(本文主旨)?明确:愿乞终养。2.李密最后提出解决尽孝与尽忠两者矛盾的办法是什么?明确:先尽孝后尽忠。
第一段:说家境闵凶,显祖孙相依为命的情状;第二段:感朝廷恩命,示祖母供养无主的苦衷;第三段:晓圣朝孝治,言降臣盘桓废远的处境;第四段;释忠孝矛盾,提愚诚共鉴终养的请求。整体把握
课堂巩固1.下列划线的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险衅xùn闵凶mǐn门衰祚薄zuòB.期功qī夙遭sù茕茕孑立qiónɡC.洗马xiǎn拔擢yào终鲜兄弟xiǎnD.陨首yǔn逋慢bū宠命优渥wò【答案】D/衅xìn期jī擢zhuó
2.对下列句中划线词语解释无误的一项是A.逮奉圣朝(及、至)沐浴清化(蒙受)B.供养无主(主人)辞不赴命(牺牲)C.寻蒙国恩(寻求)拜臣郎中(医生)D.刘病日笃(病重)告诉不许(告知)【答案】A/B主:主持、做。赴命:接受任命。C寻:不久。郎中:尚书省属官。D告诉:申诉。
3.下面各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答案】C/介词,用,表对象;其他三项,介词,因为,表因果。
5.一词多义①言A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C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D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E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陈说谈论书籍话字
②志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B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志向作标记
期A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龚自珍《病梅馆记》)B良马期乎千里(《吕氏春秋·察今》)C外无期功强近之亲(《陈情表》)D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战国策·邹讽齐王纳谏》)期限希望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周(年)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⑴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⑵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答案】⑴凭臣这样出身卑微地位低下的人,能去待奉太子,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能报答朝廷的。⑵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情感,但申诉又得不到准许。臣是进退两难,处境狼狈不堪。
成语积累零丁孤苦:形孤单困苦无依。茕茕孑立:孤单无依。qiónɡjié形影相吊:身和影互相安慰。急于星火:比流星坠落还要急。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喻人的寿命将终。气息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朝不虑夕:早晨不能想到晚上怎样。皇天后土:指天地神灵。结草衔环:指感恩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