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案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散文《项脊轩志》“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特点,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感受其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方法与过程:朗读法、合作探究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表达怀念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厚感情。教学重点:认识散文《项脊轩志》“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特点。教学难点:体会这类文章的写法,感受其生活气息和情趣,提高鉴赏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离家求学,时常会想起家的温暖、家人的关怀,还会想起家中的一些小事。回味这些小事,其实就是在回味蕴含其中的深厚亲情。今天我们学习明朝的归有光的散文名篇《项脊轩志》来体会其寓深情于琐细之事的写作特点。(教师板书课题和作者)学生解题:项脊轩,书斋名。“志”即“记”,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学生介绍归有光,明代杰出散文家,后被称为震川先生,曾被前人誉为“明文第一”。
二、检查学案,小组展示学习这篇文章,首先要掌握基础知识。我们先来展示预习成果。大家看看,有没有不准确的地方呢?大家组内交流,听听其他同学的意见。有结果吗?(3分钟)三、出示目标:体会文章“文无定格,贵在鲜活”的特点。(看来大家的预习工作做得扎实,文言知识掌握得很好。这样我们就能更自如地走入文本。我们来了解学习目标)、文无定格,贵在鲜活,就是指文章没有固定的形式,只要能准确地,灵活地传情达意,做得新鲜,生动即可。(教师板书鲜活)四、听读课文,感知文本,体悟深情。大家说说你们感受到了什么?先请大家在组内进行一分钟的交流。学生交流所听成果(1分钟)大家准备好了。哪位同学说说。生谈论,教师倾听,尽可能多让学生多讲多谈。(你听出了细节,有心。那你体悟到了深情了吗?还没有,那你可以再体悟,和组内同学交流。平凡小事见亲情。从哪里可以看出这种情感?琐事见证夫妻深情。平凡场景可体会作者心中的苦痛。你能于日常家庭琐事中体会到作者的欢喜和悲愁,体会到亲情和爱情,真是有心人!(3分钟)五、合作探究,解读文本(1分钟)而将深挚的感情融汇在对日常家庭琐事和平凡场景的描绘之中,是本文一个最突出的写作特点。请从文中找出例子,体会这种特点。
探究方式:1、做一个朗诵者,读出琐事中的深情。2、做一个评论员,品评细微处的深意。3、当一个小作家,改写触动心灵的细节。探究流程:1、组内确定探究内容2、自主选择方式探究3、组员合作交流4、整合成果5、展示成果大家按探究流程,根据你们的兴趣任选探究方式。等下我们要看看哪组同学展示的成果最丰硕?学生活动,师参与其中。(6分钟)(一)、教师活动:教师深入到每个小组之中,和每个成员进行交流,探讨。时间要控制在每组1分钟左右。(二)、学生活动:1、学生展示合作探究成果。2、自评、互评、师评、借书满架、、、、、姗姗可爱。师评:幽雅的环境让作者感到喜悦。作者的深情蕴含在平凡场景中。应该用什么语气语调来读呢?你能读出这种喜悦之情吗?试读读看。、
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写出了环境的混乱和凌乱,体现了作者的悲痛之情。老师有一个建议,你能将这句话读得稍快一点吗?这样效果有什么不同?儿寒乎?欲食乎?体现了母亲对女儿的关爱之情。大家有过这样的生活体会吗?从自己的人生经历来体会作者的情感,于家庭琐事中见深情。你能说说用什么语气来读吗,读读试试。教师示范评点评:刚才进行朗读的同学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字正腔圆,语句流畅,有很好的朗读功底,只是在语气、语调上我觉得还可以做一点改进,要能更好地体现母亲的关爱之情;在品评时,我觉得很中肯,不仅品出了情感,还能说出从何事中得出此情感的,紧紧扣住了本课的探究目标;小作家的成果有自己的个性,紧紧结合了作者的情感,既与作者在情感上有共鸣,也写出了自己的人生体验,显示了优秀的文字功底。、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令人长号不自禁。你能体会长号的深刻含义吗,象笏和长号有关吗?、文章最后一句。师评:老师有一个疑问,亭亭如盖,是那么生机勃勃,你怎么读得如此凄婉低回呢?是乐景写哀情,更显其哀。语言质朴自然流畅,写出了蕴含在平凡场景中的深情。(三)小结:在小组探究过程中,可谓是百花齐放,朗读、点评、改写相得益彰。小组之间难分伯仲,很钦佩大家的合作探究能力。
大家能从日常家庭琐事和平凡场景中体会作者蕴含的深情,体会了作品的写作特点,实现了我们这节课的目标,我惊喜于大家的语文素养。清代桐城派代表人物姚鼐曾这样评价归有光的文章:震川之文,每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不要紧之题”的题是指题材,即文章写作的内容;体现了鲜活(教师板书),“不要紧之语”的语是指语言,语言朴素流畅,彰显了鲜活的色彩(教师板书),感情真挚发自肺腑,能引起我们的共鸣,自明代以来,流淌至今,鲜活至今(情感)。文章少雕饰,尚自然;少约束,尚闲散体现了“风韵疏淡”的散文风格。六、比较阅读《项脊轩志》和《陋室铭》项脊轩,为作者书房,“室仅方丈”,也是一个陋室。同样写陋室,本文与刘禹锡的《陋室铭》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探究方向:从题材、语言、情感三个方面加以探究。1、师布置探究任务:第一、二组探讨形式方面的不同,第三、四组探讨内容方面的不同,第五、六组探讨情志方面的不同。(大家组内探讨,得出结论之后,再与探讨相同问题的小组交流,力争得出最优的结果。)2、学生合作探究。3、学生展示探究成果。(3分钟)(大家自由发言,那一组同学还有什么意见吗?)4、
教师进行点评,小结。(1分钟)(合作探究真是一把利刃,任何难题都能迎刃而解。大家再与老师的看法交流一下,有补充和意见吗?)《陋室铭》和《项脊轩志》的不同之处:题材上:《陋室铭》写调素琴,阅金经,与鸿儒相往来,摆脱筵席应酬,免除公务纷扰,避世隐居。《项脊轩志》则是对轩室前后变化的描写,及一些生活琐事的回忆,事件更加世俗化、家常化,也更走近我们,也更鲜活。语言上:《陋室铭》是韵文形式,音韵和谐,句式骈散结合,对仗工整新颖,这也自然字数、句式、声韵的限制。而《项脊轩志》则是志传体散文,由项脊轩的演进引出家世、人事的变化,布局精巧,错落有致。所以行文也更加自由,更加活泼,体现其文无定格。情感上:《陋室铭》通过写高雅之事抒发清高恬淡、孤芳自赏的思想情感。而《项脊轩志》则是通过写生活琐事,表达了对家世衰微的伤感,对已逝亲人的思念,流露出对自己功业无成的愧疚之情。相对而言,这种情感更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也更鲜活。小结语:可以说,通过和刘禹锡的《陋室铭》进行比较阅读,我们发现了归有光的散文不是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选取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深情。选材贴近生活,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文人从高高的神坛下到了世俗的世界。感谢他,让我们领略到了平常生活中的另一段喜乐和悲愁。(1分钟)七、结语《项脊轩志》一文,作者用素净语,说家常事,抒真性情,让我们领略到了明清散文的情趣,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板书设计:《项脊轩志》归有光题材鲜活语言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