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王羲之
关于序的体裁知识序的体裁,有的近似论说文,有的近似记叙问,后代有的还很像是抒情散文。例如《史记》中的书、表、传的序,都是在议论中夹着感慨,借以总结历史教训、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和对所记叙的人和事的态度。《战国策序》则历述从春秋到战国的转变,通过叙事表现作者的道德礼义观和对战国至秦之间君臣兴诈伪任刑法的看法,以及对纵横游说之士作品的评价。后来的“史序”便都是继承了汉代这类序文的传统。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等。这种序的抒情,也都离不开议论和叙事。
在中国书法艺术的发展史上,魏晋时期具有承前起后的重要作用:一方面汉隶发展至魏晋,基本奠定了汉字形态;另一方面,真、行、草书又得到长足发展。就在这一时期,诞生了一位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世誉为“书圣”,他写的《乐毅论》《黄庭经》等楷书作品世“书之圣”,他的行草书被尊为“草之圣”,他写的行草《兰亭集序》被后世书法家誉为“行书第一”,他就是王羲之。
关于《兰亭集序》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农历三月初三日,这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王羲之与谢安、孙绰、谢万之遁、许询及王羲之子侄献之、凝之、涣之、元之等41位文人墨客在兰亭修禊雅集。王羲之、孙绰等26人当场赋诗,共得37篇。王羲之将这些诗句汇集起来,编辑成一本《兰亭集》,并为此集作了一篇序,共324字。王羲之为《兰亭集》写的序文,原来无题目,今题《兰亭集序》是后人所加。
1、阅读课文,归纳作者是如何入题的先交代修禊的时间、地点和与会者描写当地的自然风光,暗示它可以引发与会者的诗兴然后用“流觞曲水”“一觞一咏”概括了游宴中的欢乐情形思考:
2、作者在第一自然段是怎样写景状物的,具体用了那些词语?此时心境如何?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快乐心境
3、在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的思绪和心境有了怎样的变迁?思绪:(联想)人生的际遇和时光的短暂相聚的欢乐心境:感慨“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提出:“死生亦大矣”
3、结尾部分从“临文嗟悼”说到“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作者认为生就是死,死就是生,二者不得等量齐观,暗含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之意。
还有什么疑问?
王羲之《兰亭集序》
甲骨文实物拓片
大盂鼎攻吴王夫差鉴
篆书
秦隶汉隶
草书王羲之行穰贴张旭作品(局部)
张旭草书
毛泽东书法作品
颜真卿------多宝塔埤
苏轼------赤壁赋王羲之---姨母贴
启功作品启功临米芾作品
修禊事也茂林修竹况修短随化列坐其次丝竹管弦之盛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所以兴怀,其致一也足以极视听之娱夫人之相与重点实、虚词古代的一种风俗高长旁边,水边热闹繁多用来……的原因动词,穷尽交往
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曾不知老之将至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每览昔人兴感之由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有的人;会面乃,竟动词,至,及面对;明白,懂得本来;动词,看作一样动词,等同原因“犹”,如同,好像对;这
1、请按下列要求找出与《兰亭集》有关的语句A、说诗的产生:课堂练习:B、说诗集的由来:C、说编集的意义:(“一觞一咏”)(“列叙时人,录其所述”)(“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2、下列句子中,有的写景,有的叙事,有的抒情,请分别指出。A、崇山峻岭,茂林修竹()B、引以为流山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殇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C、清流激湍,映带左右()D、情随事迁,感慨系之()E、临文嗟悼()写景叙议写景抒情抒情
3.为下列句子中加粗的字注音。(1)岁在癸()丑(2)会稽()山(3)清流激湍()(4)放浪形骸()(5)临文嗟()悼(6)游目骋()怀(7)修禊()事也(8)流觞()曲水(9)趣()舍万殊(10)晤()言一室之内4.下列句子中与“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一句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顶是:[]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B.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C.我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D.一夫作难而七庙隳借代D
6.下列各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译:面对着欢乐的事,顷刻之间就成为过去的事。B.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看作一样是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看作一样也是虚妄的。C.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译:人与人相交往,很快就度过一生。D.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译:后人看待我们今天的人,也要根据我们今天的人看待前人的情况。5.与“信可乐也”中的“信”相同的一句是:[]A.信言不美,美言不信B.言必信,行必果C.文信美矣D.世儒学者好信师而是古C言语真实讲信用实在,的确相信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