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去来兮辞 并序》导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归去来兮辞 并序》导学案

ID:854052

大小:155.5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归去来兮辞》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作者反抗黑暗,辞官归田,不与当时黑暗的上层社会同流合污而热爱田园生活的积极精神,学习其高洁的理想志趣和坚定的人生追求。2·1·c·n·j·y2.理解记述中渗透出的或喜或哀,或决绝或犹疑的复杂感情。3.归纳实词、虚词的用法,掌握省略句、倒装句两种句式。【学习重点】体会感悟作者返朴归真的人生志趣与人生境界。【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陶渊明(365—427),又名潜,字元亮,私溢靖节,东晋大诗人,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曾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卒后朋友私谥“靖节”,故后人称“靖节先生”。陶渊明出身于贵族世家,受儒、道思想影响很深。他生于东晋后期和晋宋交替之际,家势已渐渐衰落。年轻时曾怀有“大济于苍生”的壮志,又因家境贫寒,二十九岁时走上仕途,历任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下级官职,每次时间都很短几度出仕,使他逐渐认清了当时官场的污浊与黑暗,四十一岁还家归隐,过起了自由闲适的田园生活。此后二十三年,虽忧愤常积于心,生活困窘多难,但再无出仕之念,最后在贫病交迫中去世,卒年六十二岁。陶渊明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其中的许多作品寄寓着对官场与世俗社会的厌倦,表露出洁身自好不愿屈身奉迎的志趣,但也有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等消极思想的。后代批评家常用“质朴、平淡、自然”评价陶诗的风格,称其为“田园诗人”。另一类题材的诗,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篇,寄寓抱负,颇多悲愤慷慨之音。其艺术特色,兼有平淡与爽朗之胜;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炼,具有独特风格。散文以《桃花源记》最有名,而辞赋以本篇最有名有《陶渊明集》2.写作背景陶渊明四十一岁那年(公元405年)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五天的彭泽令。据《宋书·陶潜传》和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潜归隐是出于对腐朽现实的不满。当时那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怎么能为五斗米而向这乡里小人低三下四!”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兮辞》这篇文章前面有序,叙述他家贫出仕和弃官归田的经过3.文体特点辞,是介于散文与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因起源于战国时期的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又因屈原所作《离骚》为这种文体的代表作,故又称骚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后人一般也将辞赋并称这种文体,富有抒情的浪漫气息,很像诗,但押韵和句式都较诗自由,比散文整齐,且篇幅、字句较长,句中多以“兮”字来帮助和谐语气,表情达意。辞和赋还是有区别的,一般说来,辞重言情,而赋重铺陈。【自主学习】一、文学常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又称(“五柳先生”)。是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大诗人,生活在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期。在传统道德理想消失殆尽之际,厌弃仕途,隐遁山林,在自然中寻找精神的慰藉。二、给画线字注音三、文言知识积累 (一)通假字乃瞻衡宇(衡,通“横”)      景翳翳以将入(景,通“影”,日光)胡不归(胡,通“何”,为什么)   曷不委心任去留(曷,通“何”)(二)词类活用1.瓶无储粟,生生所资(前“生”,维持;后“生”,动词用作名词,生活)2.眄庭柯以怡颜(怡:使动用法,愉快,使愉快)3.倚南窗以寄傲(傲:形容词用作名词,傲然自得的情怀)4.携幼入室(幼: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5.审容膝之易安(容膝:动词用作名词,仅能容纳双膝的小屋)6.园日涉以成趣(日:名词作状语,每天)7.时矫首而遐观(时:名词作状语,常常)8.乐琴书以消忧(琴,书:名词用作动词,弹琴,读书)9.悦亲戚之情话(悦:意动用法,以……为愉快)10.或棹孤舟(棹:桨,这里用作动词,用桨划)11.当敛裳宵逝(宵:夜晚,这里用作状语,在晚上)12.幼稚盈室(幼稚:形容词用作名词,儿童、小孩)13.情在骏奔(骏:名词作状语,像骏马)14.策扶老以流憩(策:名词作动词,拄着)(三)古今异义 《归去来兮辞》中有好多包含“以”的句子,这些句子中的“以”有时作介词,有时作连词。以下是文中部分包含有“以”的句子及“以”在句中的词性和含义(作用)。(五)文言句式1.判断句①皆口腹自役(“皆”表判断)②富贵非吾愿2.宾语前置①复驾言兮焉求(“焉求”即“求焉”,追求什么)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何之”即“之何”,到哪里去)③乐夫天命复奚疑(“疑奚”)3.省略句①情在骏奔(省略主语“余”)②寓形宇内复几时(省略介词,寓形“于”宇内复几时)③稚子候门(省略“于”,正常语序应为:稚子于门候)④耕植不足以自给(省略介词宾语,耕植不足以“之”自给)⑤足以为酒(省略介词宾语,足以“之”为酒)4.被动句①遂见用于小邑(见,被)②既自以心为形役(为,被)5.状语后置①农人告余以春及(即“以春及告余”)②将有事于西畴(即“于西畴有事)③寻程氏妹丧于武昌(即“于武昌丧”)④问征夫以前路(即“以前路问征夫”)【课堂导学】1.细读文章,为其划分层次,并概括主要内容。第一部分(1)主要写作者对官场的厌弃和归家时的急切心情。第二部分(2~3)主要写归家隐居后的家园之乐、田野之乐和劳作之乐。 第三部分(4)主要表达了年寿有限,应顺天应命,不必遑遑追逐的人生态度。2.梳理本文叙事思路:决意辞归──归途──抵家──室内──涉园──外出—-纵情山水──安度余生。3.梳理本文的情感思路:①归心似箭,自责自悔:辞官②天伦之乐,自安自乐:归途抵家③田园之乐,隐居之乐:家园之乐──田野之乐──劳作之乐──出游之乐④综述情志,乐天安命:如何度过余生【合作探究】1.列举陶潜辞官归隐的原因。点拨: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也就是说自己本性自然,不会扭曲自我,不会强迫自我去做本性不想做的事。②“饥冻虽切,违已交病”,忍饥受冻固然严重,但是违背自我性情会身心“交病”,那比交病可能更难以忍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③“程氏妹丧于武昌”,需要去奔丧。其中第一条是根本的。自己的本性使然,“性本爱丘山”,崇尚自然随意,任性随情,做官是“深愧平生之志”。官场实在有违自我性情与志趣,所以才最终弃官归隐。2.有人认为本文结尾一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包含着悲观消极的思想,试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1教育网明确:“兼济天下”规范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为中国第一位隐逸诗人、田园诗人,他的“济世”的确让人费解。文中为我们呈现了恬淡安闲、自然静谧的田园情趣,但这并不意味着陶渊明消极避世。古代出仕是文人志士必然的价值取向,在封建专制独裁统治下,他们只能在无条件服从与维护自身尊严、保持独立人格的矛盾中苦苦挣扎。除了陶渊明,李白、苏轼、辛弃疾都曾流露过归隐的心绪,只不除渊明比较明显,且付诸实际行动罢了。在前面介绍陶渊创作题材时曾提到过,陶晚年作过大量诗,“猛志”一词出现多次,这表明显然有一股济世的热流贯穿于他的一生,其平淡自然的诗风始终未能掩盖此股热流的跃动,看似恬淡的归隐并不意味着痛苦的消失,而是象征着苦难的加剧,即“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归去来兮”“忆矣乎”“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这些句子表明诗人在惆怅悲苦中饱受折磨。诗人回归田园,崇尚自然,这里“自然”指人的质朴真实、率性而行的本性。他无法忍受官场对人的本性的扭曲,追求“本我”“真我”,不一味趋同,以求保存他的社会政治理想和人格价值,从字里行间我们不也体味到济世不得的痛苦与回归田园的无奈了吗?因此,本文陶渊明的思想感情,既有回归田园的欢悦,又有理想受挫的失落和忧伤,应有完整的认识。【课堂训练】一、基础练习1.下列词语中解说有误的一项(D)A.景翳翳以将入 翳翳:暗淡的样子。    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遑遑:担心的样子。C.泉涓涓而始流 涓涓:细水慢流的样子。  D.舟遥遥以轻飏 遥遥:遥迢的样子。2.下列画线的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C)A.悦亲戚之情话  B.乐琴书以消忧  C.或命巾车  D.或棹孤舟3.下面句子中“以”字的用法分歧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B)A.请息交以绝游  B.农民告余以春及  C.既窈窕以寻壑  D.木欣欣以向荣4.下列句子中画线词语古今意完全一致的一项是(D)A.悦亲戚之情话  B.将有事于西畴  C.既窈窕以寻壑  D.善万物之得时5.从句式角度剖析,分歧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D)A.既自以心为形役  B.王之蔽甚矣  C.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D.鸟倦飞而知还 6.下列各句画线的词语的意思,判别正确的一组是(B)①既自以心为形役②寓形宇内复几时③觉今是而昨非④高贵非吾愿A.①与②雷同,③与④也雷同  B.①与②雷同,③与④不雷同C.①与②不雷同,③与④雷同  D.①与②不雷同,③与④也分歧7.下列句子“而”字意思和用法与“临清流而赋诗”中“而”字雷同的一项是(C)A.觉今是而昨非  B.门虽设而常关  C.时矫首而遐观  D.泉涓涓而始流二、阅读题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意会,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1.下列各句加粗词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B)2.对下面两个短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①曾不吝情去留 ②不求甚解A.①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②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B.①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②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功夫C.①从不装模作样,说来就来,说走就走  ②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D.①竟然不惜离开或留下  ②不强求更深一层的理解3.对“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理解正确的一项是(B)A.他的话很像这一类人所说的吧B.他的话说的好像就是(五柳先生)这一类人吧C.他说(五柳先生)就像是这样一类人吧D.他谈到(五柳先生)这类人,好像说过这样一句话吧4.下面对文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A.从开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到“因以为号焉”一段话中可看出,五柳先生是一个不为人所知的平常人。B.“赞”是附在正文之后,用来评论史事或认识的文字,最早的“史论”即指此而言。C.文中“箪瓢屡空”语出自《论语》“回也,其庶乎,屡空”,后人因而用“屡空”代指安贫乐道。D.文末“无怀氏”“葛天氏”句,表明了作者希望生活在上古那种生活安乐、恬淡自足、风气淳朴的理想社会中。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