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模块学习学案: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
加入VIP免费下载

2017-2018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五模块学习学案:第4课 归去来兮辞 并序

ID:854206

大小:1.21 MB

页数:23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4课归去来兮辞并序(一)作者简介陶渊明(约365或372或376-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生平私谥“靖节”。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晋安帝义熙元年(405),经历陶渊明为彭泽县令在任仅八十余日,就辞官回家,从此躬耕陇亩,不再出仕。组诗《归园田居》《饮酒》,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辞赋《归作品去来兮辞(并序)》。另一类题材的诗《咏荆轲》《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等。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后世称作“田园诗人评价之祖”“隐逸诗人之宗”。他的作品内容真切,感情真挚,语言质朴自然而形象鲜明,对后代诗人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二)人物轶事陶渊明谈读书一天,有个少年前来向陶渊明求教读书的妙法,陶渊明说:“天下哪有读书的妙法?只有笨法,全靠下苦功夫,勤学则进,辍学则退!”然后他又指着稻田里的一棵小苗说:“你虽然没看见它长,但它时刻都在生长,只是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读书学习,也是一样的道理,知识是一点一滴积累的,有时连自己也不易觉察到,但只要勤学不辍,就能积少成多。”接着,陶渊明又指着溪边一块有马鞍一样凹面的磨刀石对少年说:“我们大家天天在上面磨刀、磨镰,并没有看到它磨损,但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它才成为现在这样子。学习也是如此。如果不坚持读书,每天都会有所亏欠啊!”少年恍然大悟,请陶渊明为他留几句话。陶渊明欣然答应,写道:“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一)背景链接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士族家庭,从29岁起因生活所迫开始出仕,做了几任小官,一直厌恶官场向往田园。东晋义熙元年(405),他最后一次出仕,做了八十多天的彭泽令便弃官归田,以后再也没有出来做官。当时郡里一位督邮来彭泽巡视,要他束带迎接以示敬意。他气愤地说:“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挂冠去职,并赋《归去来兮辞》,以明心志。《归去来兮辞(并序)》可以说是他结束仕途生活的宣言书。(二)常识整理Ⅰ.文学常识辞“辞”是一种形式比较自由灵活的古体韵文。篇幅长短不限,句式散文化。大体上以四句为一小节,两句为一组;以四言、六言为主,间有长短句,在整齐之中有参差,错落有致,韵脚的转换和押韵的方式也灵活而富于变化。在汉代,人们习惯将辞和赋统称为辞赋,不加区别,但实际上二者仍是两种不同的文体。其相似之处在于:辞和赋都注重文采,讲究铺排,善于用典。不同之处在于:赋的句式进一步散文化,关联词语增多;在内容上,赋以咏物说理为主,而辞则重在抒情。Ⅱ.文化常识1.诸侯以惠爱为德。..(1)诸侯:源自分封制,最迟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当时土地连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贵族,让他们建立自己的领地,拱卫王室。封国的面积大小不一,封国国君的爵位也有高低。诸侯必须服从周王室,按期纳贡,并随同作战,保卫王室。(2)公:是爵名,五等之首曰公;其余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五等爵:公、侯、伯、子、男。)如:宋襄公之“公”是爵名,晋文侯之“侯”为爵名。(3)诸侯称国君,也可称爵名;侯爵、伯爵诸侯在封国内也可以通称“公”。如:齐桓公之“公”并非爵位,而是诸侯在封国内的通称。齐公即齐侯。(4)王:殷周时代对帝王的称呼,春秋时周衰,楚、吴、越等诸侯国国君也开始僭号称“王”,战国时各诸侯国国君普遍称“王”。2.仲秋至冬。..仲秋:古人把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三个月分别用孟、仲、季表示,“孟”是第一,“仲”是第二。仲秋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八月,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 1.掌握文中重点实虚词,把握文言句式,准确翻译关键语句。2.把握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作者是如何表达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的。3.辨别筛选文中信息,深入理解文章内容。一、阅读课文序文部分,完成后面的题目。环节一:突破词句1.生生所资生生:..2.幼稚盈室幼稚:..3.彭泽去家百里去:.4.尝从人事人事:..5.翻译下列句子。(1)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译文:(2)遂见用于小邑。译文:(3)寻程氏妹丧于武昌。译文:明确:1.维持生活。第一个“生”是动词,第二个“生”是名词2.古今异义词,指小孩3.距离4.古今异义词,指出仕5.(1)正赶上有奉使外出的差事,地方大吏以爱惜人才为美德。(2)于是(我)就被委派到小县做官(“见……于”表被动,被动句式)。(3)不久,嫁到程家的妹妹在武昌去世。环节二:把握文意 6.下列各项中,全都属于归隐田园原因的一项是()①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②彭泽去家百里③饥冻虽切,违己交病④尝从人事⑤犹望一稔⑥程氏妹丧于武昌A.①③⑥B.②④⑤C.①②③D.④⑤⑥解析:选A②是说离家并不很远,是出去做官的有利条件;④是说自己曾经出仕;⑤是盼望归家,再等一年。二、阅读课文第1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环节一:突破词句1.田园将芜胡不归将:..胡:2.奚惆怅而独悲奚:.3.悟已往之不谏谏:.4.知来者之可追追:.5.觉今是而昨非今:.6.恨晨光之熹微恨:...熹微:7.翻译下列句子。(1)既自以心为形役。译文:(2)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译文:(3)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译文:明确:1.将要何,为什么2.何,为什么3.劝止,挽回4.补救5.正确6.遗憾天色微明7.(1)既然让内心被形体所役使(“为”表被动,被动句式)。(2)认识到过去的错误已经不可挽回,知道未来的事还来得及补救。(3)问询行人前面已到了何处,问询行人到了何处,遗憾的是天刚刚放亮。环节二:把握文意8.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部分从“田园将芜”“心为形役”“已往之不谏,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等语句可以看出作者为何辞官归田。B.本部分可以看出作者当时的心境是自责、自悔、自觉、自醒。C.用舟轻快、风吹衣的飘逸来表现自己归居田园的轻松愉快,形象而富有情趣,表现了作者乘舟返家途中轻松愉快的心情。 D.“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中的“问”和“恨”表达了作者对前途的迷茫之情。解析:选DD项表达的是作者归心似箭,急于赶路,希望早日回到家中的心情。三、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环节一:突破词句1.乃瞻衡宇衡:.2.引壶觞以自酌引:.3.眄庭柯以怡颜眄:.4.审容膝之易安审:.5.园日涉以成趣日:.6.门虽设而常关而:.7.策扶老以流憩策:..以:8.时矫首而遐观矫:.9.景翳翳以将入景:.10.抚孤松而盘桓盘桓:..11.翻译下列句子。(1)僮仆欢迎,稚子候门。译文:(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译文:明确:1.通“横”,横木2.拿,取3.斜视,这里有“随便看看”的意思4.明白,知道5.名词作状语,天天6.表转折,却7.名词用作动词,拄着相当于“而”,表修饰8.举9.通“影”,日光10.徘徊11.(1)仆人们欢欢喜喜出来迎接,小儿早就等候在屋门口(“稚子候门”为省略句,省略了介词“于”)。(2)云气自然而然地冒出山头,鸟飞累了也知道飞回巢中。环节二:把握文意12.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从以下三方面写了归隐之“乐”:家人相迎,一乐;家室之乐,二乐;自得安适,三乐。B.本部分诗人的心灵与生活,已与世俗隔绝,而向自然开放。C.望见隐居时常踏的小径已然荒凉,诗人心头涌上了对误入仕途的悔意;只是那傲然于荒径中的松菊,又使诗人欣慰于自己本性的犹存。D.“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作者在这里运用情景交融手法,把云和鸟人格化,形象地表现了作者想“脱离官场”“回归田园”的心情。解析:选DD项是借景抒情,而不是情景交融。四、阅读课文第3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环节一:突破词句1.复驾言兮焉求言:.2.悦亲戚之情话亲戚:..3.或命巾车或:.4.或棹孤舟棹:.5.既窈窕以寻壑窈窕:..6.善万物之得时善:.7.翻译下列句子。(1)复驾言兮焉求?译文:(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译文:(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译文:明确:1.助词,无实意2.古今异义词,这里指乡里故人3.有时4.名词用作动词,用桨划5.深远曲折的样子6.喜好、羡慕7.(1)我还驾着车出去追求什么?(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语序应为“求焉”)(2)农夫们把春天来到的消息告诉我,将要到西边的田里去春耕。(3)春光里万木复苏欣欣向荣,清清泉水汩汩不绝涓涓长流。环节二:把握文意8.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先说“请息交以绝游”,而后又说“悦亲戚之情话”,这本身也反映了作者的矛盾心情。B.此段是转承段,从上文的路上、居室、庭院,延展到郊野与山溪,更广阔地描绘了一个优美而充满生机的隐居世界。C.“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既是实景,又是心景,由物及人,自然生出人生短暂的感伤。D.“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这是作者在领略到大自然的真美之后,所发出的由衷赞美和不能及早返归自然的惋惜之情。解析:选AA项,不是矛盾心情。“息交绝游”是断绝与官场往来,“悦亲戚之情话”是写回归田园后生活的惬意。二者话题的角度有别。五、阅读课文第4自然段,完成后面的题目。环节一:突破词句1.曷不委心任去留委心:.. 2.帝乡不可期期:.3.怀良辰以孤往怀:.4.或植杖而耘耔植:.5.聊乘化以归尽化:.6.乐夫天命复奚疑乐:.7.翻译下列句子。(1)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译文:(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译文:明确:1.随心2.期望,期求3.留恋,爱惜4.扶着5.造化,指自然6.以……为乐7.(1)为什么心神不定啊,想要到哪里去?(宾语前置句,现代汉语语序应为“之何”)(2)姑且顺应自然直到生命的终结,乐于顺从天命还有什么疑虑呢!环节二:把握文意8.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感到人生在世没有多少时光,既然如此,为什么不随心所欲地生活,为什么不自由自在地过好余下的日子呢?B.在良辰美景中独自出游,亲身参加农事劳动,在高岗上高声放歌,在清流旁纵情赋诗,这该是多么快乐的日子啊。C.“乐夫天命”,既是作者坚信自己的抉择无可怀疑,是心胸旷达的写照,也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情结。D.以“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结束全文,随着生命的自然变化一直到死,乐天安命还有什么疑虑呢!这是作者所得出的人生结论与处世哲学,也是作者历经曲折的人生后真实而复杂的感慨。解析:选C“乐夫天命”,听从天命,其间也流露出某种无可奈何、听天由命的消极情绪。六、阅读全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属于作者对恬适乡村生活的赞美的一项是()①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②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③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④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⑤或命巾车,或棹孤舟A.①②⑤B.②③⑤C.②③④D.③④⑤解析:选B①说的是作者迫切的心情;④表明的是作者的心志。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以“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的喟叹唤起全篇,平地而起,直抒胸臆,以突兀峻峭的笔势表达了自己归田之志的坚决。 B.作者在描写初回到家的情景时选取了几个有代表性的生活场景,表现了作者归家后的生活情趣,创设了一个安乐闲适、自由自在的意境。C.“木欣欣以向荣……感吾生之行休”说明大自然充满了生机,令人欢欣鼓舞,而诗人已近老年,表达了作者满腹的感伤,基调是消沉的。D.“怀良辰以孤往……临清流而赋诗”是诗人理想人生的集中描写。天好则出游,农忙则耕种,登高则长啸,临水则赋诗,这些使诗人的生活显得充实而自在。解析:选C虽然有低沉的感叹,也有及时行乐之意,但基调仍是乐观、旷达的。一、积累妙用素材·让文笔更鲜活(一)这样积累素材话题专辑——信念1.从教材中积累“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厌恶官场,向往田园,决心归隐。正是这种信念让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最终放弃仕途回归田园,从此,官场上少了一个唯唯诺诺的小吏,诗坛上升起了一颗光照千古的明星。2.从历史中积累苏武牧羊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派苏武出使匈奴。由于“虞常事件”,苏武受牵连被扣押。匈奴单于采用各种手段,软硬兼施威逼苏武投降。然而苏武在刀剑下昂首不动,在甜言蜜语中侧耳不应。他对前来劝降的匈奴官吏说:“以死报国,是我早就下定了的决心,只要能对国家有所贡献,即使是受刀剑,下油锅,肝脑涂地,我也心甘情愿。”不管匈奴人如何折磨他,他凭借自己坚定的信念,都没有低下那颗高贵的头。匈奴首领单于最后无计可施,只好把他赶到荒无人烟的“北海”,让他与羊群为伴。19年后苏武归国时已是须发皆白的老人了。3.从名句中积累(1)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2)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泰戈尔(3)在荆棘道路上,唯有信念和忍耐能开辟出康庄大道。——松下幸之助 (4)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的力量,大于九十九个只有兴趣者。——列夫·托尔斯泰4.从佳作中积累有一种力量能让嫩绿的小草顶开头上的巨大石块,只为迎接生命里的第一缕阳光;有一种力量能让柔弱的蚕蛹挣脱茧的束缚,只为开始生命中的第一次飞翔;有一种力量能让生命短暂的夏蝉歌唱整个夏天,只为创造生命中的第一次辉煌。这种力量就是信念。(二)这样运用素材坚守信念“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淡泊名利,隐居田园。他坚守自己的信念,守住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坚守了对名利的鄙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聆听着李白这略带醉意的长叹,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权贵的蔑视,不愿与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这是他对信念的坚守,他坚守了做人的原则,坚守了高尚的情操,坚守了凛然的气概。陶渊明和李白都坚守住了他们的信念和高洁。陶渊明的南山黄菊与李白的两袖清风为他们信念的坚守作了见证。他们坚守个人信念的执着使他们成为后人的榜样。这是坚守信念在历史舞台上的精彩演绎,美丽高洁。[领悟]文章确立的中心和对比点是信念,围绕中心如何选择论据,是丰富文章内容的关键。寻找我们熟悉的人物和事件时,重点落在“信念”在人物的身上的体现是什么。表现在陶渊明的身上是“淡泊名利,隐居田园”,体现在李白的身上是“他对权贵的蔑视,不愿与他人同流合污的高洁”,这些是他们坚守的理想和信念,也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内容。为此,找到关联点,才是熟练运用积累的课文素材的重中之重。一位老者,在落英缤纷的桃源深处,用人生舞着一曲淡泊,却在进退间遗万世芬芳。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无奈地望着家徒四壁,望着操劳的妻,望着渴求的儿,迫于生活,他怀抱满腹经纶,依依惜别了故乡的青山,故乡的绿水,奔走仕途……他曾在满朝文武钩心斗角的风口浪尖,舞着一曲对名利地位的淡泊,以坚守的步伐,踏出清高的旋律,遗万世的芬芳。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愤怒地望着钱财万贯,望着昏暗的官场,望着佳肴美人的颓废,迫于不满,他怀抱满心厌恶,毅然告别了江城的深府,江城的大殿,上任参军……他曾在市俗纷乱歌舞升平的纸醉金迷里,舞着一曲对荣华享乐的淡泊,以轻蔑的步伐, 踏出桀骜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满足地望着春色满园,望着倦飞知返的鸟,望着涓涓细流的泉,为免于玷污,他怀抱满心悔恨,匆匆回到了故乡的田园,故乡的山水,远离尘世……他曾在硕果累累的田间,丰收的满目金色中,舞着对谷物满仓的淡泊,以轻盈的步伐,踏出悠然的旋律,遗万世以芬芳。“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一位老者感慨着,田园都将荒芜了,以心为形役的自己怎能不归?“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一位老者决然脱掉华丽的官袍,那些华丽如何比得上朴素?那些贪图如何比得上淡泊?“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位老者就这样断绝了世俗,归居田园,以山为钵,以水为酒,饮着归真返璞,饮尽一生。历史的诗坛多少次风起云涌,诗坛的天空多少次云卷云舒,天空又多少次变幻无穷……然而,灯火阑珊蓦然回首时,我依然可以看到这样一位老者舞着一曲淡泊,桃花在他身边纷纷落下,遗留万世芬芳。佳作赏析这篇文章侧重从“淡泊”的角度,歌颂和怀念伟大的田园诗人陶渊明。考生对陶潜的理解绝不停在肤浅的说白上,而是借助于其诗歌来赞颂其品格。开头结尾互为照应,点明题旨“淡泊”。本文语言非常精彩,用诗的语言来写散文,读之朗朗上口,又回味无穷。写作借鉴1.学开头本文开门见山,扣住“淡泊”与“芬芳”直接点题,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值得借鉴。2.学语言本文语言优美生动,富有诗意。大量排比句的使用,使文章句式整齐,气韵流动,如“依稀记得,有这样一位老者”三段一气呵成,概括介绍了陶渊明的主要经历。多次引用陶诗,更增添了文章的文采。3.学引用作者在围绕“淡泊”精心选取与陶渊明相关材料的同时,灵活引用陶渊明的诗句如“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等突出人物品格,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充实。4.学结尾结尾要照应开头,但不是简单的重复。本文结尾抓住关键词“淡泊”“芬芳”对全文进行了总结,进一步点明主旨。二、研读品味经典·让积淀更丰厚 不忮不求,何用不臧。——《诗经·邶风·雄雉》注释:①这是一首描写妻子怀念远役在外的丈夫的山歌,写出了家中妻子对丈夫的思念。②忮(zhì):忌恨。③臧:善,好。[翻译]不嫉妒,不贪求,为什么结果不好呢?[明理知义]一个正直、诚实的君子在遭遇不平待遇时不嫉恨别人,对非分财色也不起贪求之心,这样的君子怎会没有善果呢?对人不存企求不寄希望,心里恬淡而平静,在生活中,也就用不着做那有损道德的事了。做到了“不忮不求”,自然就能保守志向和节操。心理上也就平淡自如,自然就气宇轩昂。孔子也曾用这句话告诫子路,希望他不断地提高内在修养的自觉性,永不知足地拓展道德精神的新境界,不要总是停留在较低层次的“不忮不求”上。读《孟尝君传》王安石①②③④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嗟乎!孟尝君特鸡⑤⑥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⑦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注]①孟尝君,姓田名文,战国时齐国公子(贵族)。以门客众多而著称。②归,投奔。③赖,依仗,依靠。④特,只不过。⑤雄,首领。⑥擅,拥有。⑦所以,……的原因。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译文:参考答案: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参考译文:世人都称孟尝君能够招贤纳士,贤士因为这个缘故归附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从像虎豹一样凶残的秦国逃脱出来。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的首领罢了,哪里称得上得到了贤士!如果不是这样,(孟尝君)拥有齐国强大的国力,只要得到一个贤士,(齐国)就应当可以依靠国力在南面称王而制服秦国,还用得着鸡鸣狗盗之徒的力量吗?鸡鸣狗盗之徒出现在他的门庭上,这就是贤士不归附他的原因。 亚伯拉罕·林肯(1809-1865),政治家、思想家,美国第16任总统,在其任总统期间,美国爆发内战,史称南北战争。林肯击败了南方分离势力,废除了奴隶制度,维护了美利坚联邦及其领土上不分人种、人人生而平等的权利。内战结束后不久,林肯遇刺身亡。只为正义辩护林肯曾一度离开家乡独自一人外出谋生。他什么活儿都干,打过短工,当过水手、店员、乡村邮递员、土地测量员,还干过伐木、劈木头的重力气活儿。不管干什么,他都非常认真负责,诚实守信用。在林肯当杂货店店员时,他曾为了顾客多付的几分钱、少给顾客的二两茶叶而跑了十几里路前去归还。他诚实、好学、谦虚,每到一处,都受到周围人的喜爱。后来林肯通过自己的努力当上了律师。当律师以后,由于他精通法律,口才很好,在当地很有声望。很多人都来找他帮着打官司。但是他为了当事人辩护有一个条件,就是当事人必须是正义的一方。许多穷人没有钱付给他劳务费,但是只要告诉林肯:“我是正义的,请你帮我讨回公道。”林肯就会免费为他辩护。一次,一个很有钱的人请林肯为他辩护。林肯发现那个人是在诬陷好人,于是就说:“很抱歉,我不能替您辩护,因为您的行为是非正义的。”那个人说:“林肯先生,我就是想请您帮我打这场不正义的官司,只要我胜诉,您要多少酬劳都可以。”林肯严肃地说:“只要使用一点点法庭辩护的技巧,您的案子很容易胜诉,但是案子本身是不公平的。假如我接了您的案子,当我站在法官面前讲话的时候,我会对自己说:‘林肯,你在撒谎。’谎话只有在丢掉良心的时候,才能大声地说出口。我不能丢掉良心,也不可能讲出谎话。所以,请您另请高明。”从失败中突围1832年,林肯失业了,这显然使他很伤心,但他下定决心要当政治家,当州议员。糟糕的是,他竞选失败了。在一年里遭受两次打击,这对他来说无疑是痛苦的。林肯着手自己开办企业,可一年不到,这家企业又倒闭了。在以后的17年间,他不得不为偿还企业倒闭时所欠的债务而到处奔波,历经磨难。林肯再一次决定参加竞选州议员,这次他成功了。他内心萌发了一丝希望。认为自己的生活有了转机:“可能我可以成功了!”1835年,他订婚了。但离结婚的日子还差几个月的时候,未婚妻不幸去世。这对他精神上的打击实在太大了,他心力交瘁,数月卧床不起。1836年,他得了精神衰弱症。1838年,林肯觉得身体良好,于是决定竞选州议会议长,可他失败了。1843年,他又参加竞选美国国会议员,但这次仍然没有成功。林肯虽然一次次地尝试,但却是一次次地遭受失败。林肯一生的奋斗,有九次失败,却只有三次成功。而 第三次成功就是当选为美国的第16任总统。,[人生教益]林肯无论是做小职员还是做大律师,都有一个诚信良心为准则的信念。信念不会屈从于利益,更不会被外界的一点点诱惑而打败。人在坚持信念中才能看到自己的意义。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辞。林肯的命运绝对不算幸运,可他却能在命运的起伏波折间屹立不倒,在失败中学会平静,在焦躁中耐心等待,终究迎来了成功。成功也好,失败也罢,命运可能不尽公平,但也不会太过苛责、亏待付出的人。一、文言基础专练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恨晨光之熹微恨:痛恨.B.三径就荒,松菊犹存就:接近.C.时矫首而遐观矫首:抬头..D.云无心以出岫岫:泛指山峰.解析:选AA项,恨:遗憾(的是)。2.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用法相同的一组是()①策扶老以流憩①善万物之得时A.②或棹孤舟B.②眄庭柯以怡颜①园日涉以成趣①悦亲戚之情话C.②乐琴书以消忧D.②携幼入室解析:选AA项,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①拄着;②用桨划。B项,①形容词用作动词,羡慕;②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愉快。C项,①名词作状语,每天;②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快乐。D项,①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喜悦;②形容词用作名词,幼儿、儿童。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诸侯以惠爱为德公田之利,足以为酒A.农人告余以春及B.悟已往之不谏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于时风波未静C.门虽设而常关D.寻程氏妹丧于武昌解析:选BB项,第一个“之”为助词,表修饰,相当于“的”;第二个“之”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A项,均为介词,把;C项,均为连词,表转折;D项,均为介词,在。4.下列句子中,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胡为乎遑遑欲何之B.乐夫天命复奚疑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D.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解析:选CC项,为定语后置句,其他三项均为宾语前置句。5.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译文:(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译文:(3)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译文:参考答案:(1)孩子很多,米缸里没有存粮,所赖以维持生活的,没有本领解决。(关键词:“盈”“生生”“资”)(2)拄着拐杖出去,到处走走,随时随地休息,常常抬起头向远处望望。(关键词:“策”“流憩”“矫首”)(3)爱惜美好的时光,独自出去游玩,有时扶着拐杖除草培苗。登上东边的山冈,放声呼啸,面对清澈的流水吟诵诗篇。(关键词:“怀”“植杖”“舒”“临”)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作者登山临河长啸赋诗的诗句是:“,。”(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表达自己回家途中摆脱束缚,重返自然的欢快舒畅的心情的句子是:“,。”(3)“山、水、鸟”是诗人们钟爱的意象,在诗人笔下,它们或灵秀或壮阔,或低吟或高唱,给作品增添了丰富的意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描写的傍晚时分山静鸟倦令作者留恋不已的图景是:“,。”答案:(1)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以赋诗(2)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3)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二、阅读理解专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相关题目。陶渊明字元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曾祖侃,晋大司马。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群,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时人谓之实录。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后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书曰:“汝旦夕之费,自给为难。今遣此力,助汝薪 水之劳。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公田悉令吏种秫,曰:“吾常得醉于酒,足矣。”妻子固请种粳,乃使二顷五十亩种秫,五十亩种粳。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征著作郎,.不就。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渊明尝往庐山,弘命渊明故人庞通之赍酒具于半道粟里.邀之。渊明有脚疾,使一门生、二儿舁篮舆,既至,欣然便共饮酌。俄顷弘至,亦无迕也。先是颜延之为刘柳后军功曹,在浔阳与渊明情款,后为治安郡,经过浔阳,日造渊明饮焉。每往必酣饮致醉。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延之临去,留二万钱与渊明,渊明悉遣送酒家,稍就取酒。尝九月九日出宅边菊丛中坐,久之,满手把菊,忽值弘送酒至,即便就酌,醉而归。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郡将尝候之,值其酿熟,取头上葛巾漉酒,..漉毕,还复著之。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自宋高祖王业渐隆,.不复肯仕。元嘉四年,将复征命,会卒,时年六十三。世号“靖节先生”。(萧统《陶渊明传》)1.“州召主簿,不就.”中“就”解释为任职。2.“聊欲弦.歌,以为三径之资可乎”中“弦”是名词作动词,解释为弹琴。3.“妻子固.请种粳”中“固”解释为坚决、坚持。4.“日造.渊明饮焉”中“造”解释为到……去。5.“其妻翟氏亦能安勤苦,与其同.志.”中“同志”是古今异义词,此处解释为志趣相投。6.“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中“以为”即“以(之)为”,解释为让……做/担任。7.“此亦人子也”是判断句,“也”字表判断。本句可翻译为:他也是别人的儿子。8.“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是省略句,“麾”前省略主语“陶渊明”。本句可翻译为: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陶渊明)都扔掉了。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麾:指挥. B.江州刺史王弘欲识之,不能致也致:招致,使……来.C.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造:前往,到.D.自以曾祖晋世宰辅,耻复屈身后代耻:以……为耻.解析:选A“麾”通“挥”,甩掉,扔掉。8.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B.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C.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D.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解析:选C“也”在古文中是句中或句末语气词,不会出现在句首,故A错;“天下”明显构不成完整句子,B项明显错误;“奈何”为一个词,不可分,D项错误。正确的断句应为: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若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文中指陶渊明做州里的掌管文书的小官。B.三径:指归隐者的家园或是院子里的小路。文中指陶渊明归隐。C.绶:古代用以系佩玉、官印丝带等。绶带的颜色常用以标志不同的身份与等级。文中的“绶”代陶渊明的官职非常低。D.葛巾:以葛布制成的头巾,形如幍而横着,尊卑共服。古代平时成年男子不必戴帽子,于是就用葛布做成头巾,包住头发,称作葛巾。葛巾比丝绸便宜,大众化。解析:选CC项,文中以“绶”代指官印。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陶渊明在生病、卧床、挨饿的情况下,拒绝了檀道济让他出来做官的建议,还把檀道济送给他的粮食和肉扔掉了。B.陶渊明在担任彭泽县令后,送给他儿子一个佣人,并写信告诫他,对待佣人要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C.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当喝酒喝到酣畅的时候,都弹拨一番寄托自己的心意。 D.陶渊明聪颖洒脱,卓尔不群,天真直率,他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解析:选BB项,陶渊明的意思是: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译文:(2)不以家累自随,送一力给其子。译文:(3)弘欲邀延之坐,弥日不得。译文:参考答案:(1)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关键词:“少”“高趣”“博”“属文”(2)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关键词:“家累”“力”,“自随”宾语前置句,应为“随自”)(3)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他。(关键词:“坐”“弥日”)参考译文:陶渊明字元亮,有人说他叫陶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他的曾祖父陶侃,是晋朝的大司马(官职名)。陶渊明少年时就有很高的志向,博学多识,擅长写文章,聪颖洒脱,卓尔不群,任性率真,清高自负。曾经著作《五柳先生传》自比,当时的人称这本书为实录。孝敬老人,家里很穷,被起用任命为州祭酒(官职名),忍受不了官场琐事,不久,自己弃官回家了。州郡召他担任主簿,没有前去任职。亲自耕种自给自足,得了疾病。江州刺史(官职名)檀道济前去探望他,陶渊明卧床挨饿好几天了。檀道济说:“贤人处世,朝廷无道就隐居,政治开明就出来做官。如今你生在开明盛世,为什么如此糟践自己呢?”陶渊明回答说:“我怎敢充当贤人,我的志向比不了他们。”檀道济送给他粮食和肉,(陶渊明)都扔掉了。后来担任镇军、建威参军(官职名),陶渊明对亲戚朋友说:“我打算弹琴唱歌过隐居的生活,可以吗?”当政者听说后,调任他为彭泽县令。不带家眷独自上任,送了一个仆人给他的儿子,写信说:“你每天的用度,要自给自足。现在派给你一个佣人,帮助你砍柴打水。他也是别人的儿子,你要善待他。”官府的公田他都让人种高粱,说:“我常常能喝醉酒就够了。”妻子、儿子坚持要求种粮食,于是下令二顷五十亩的田地种高粱,五十亩种粮食。年终,恰逢州郡派督邮(官职名)到彭泽县,下属请示陶渊明说:“您应该装束整齐穿官服面见他。”陶渊明叹气说:“我不能为五斗米(这些俸禄)弯腰(丧失尊严),小心谨慎地为乡下的小人做事啊!”当天就解下官印辞去官职,写了一篇《归去来》赋。朝廷征聘他为著作郎(官职名),没有前去任职。江州刺史王弘打算和他结交,却请不动他。陶渊明曾经去庐山,王弘让陶渊明的老朋友庞 通之准备酒席,在半路田地间邀请他。陶渊明脚上有病,让一个门生和两个儿子交替抬轿,到了以后,欣然和庞通之一同饮酒。不一会王弘到了,陶渊明也没有起身。起初颜延之(人名)担任刘柳后军功曹(官职名),在浔阳和陶渊明有交情,后来到治安郡做官,经过浔阳(地名),常常到陶渊明的住所饮酒。每次去,都要畅饮直到喝醉。王弘打算邀请颜延之赴宴,整天都找不到他。颜延之临调走的时候,留下二万钱给陶渊明,陶渊明全部送给酒店,以便来就能喝酒。曾经在九月九日那天在房子边上的菊花丛中闲坐,时间长了,采了一手菊花,忽然赶上王弘送酒来了,随即就喝,喝醉才回去。陶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了一张无弦琴,每次喝酒,都弹拨一番寄托心意。来拜访的人不论贵贱,只要有酒,就招待他们。陶渊明如果先喝醉,就告诉客人:“我喝醉了要睡觉,你可以走了。”他的天真直率达到这种地步。郡将(官职名)曾经来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糟熟了,陶渊明就用头上的葛巾筛酒,筛完,又把头巾扎在头上。陶渊明的妻子翟氏也能安于勤劳清苦,和陶渊明志趣相投。陶渊明自认为曾祖父是晋朝的宰相,耻于自己作为后代居在人下,自从宋高祖(南北朝时期的宋,宋高祖刘裕)的基业渐渐兴盛,再也不愿意做官。元嘉(南北朝宋文帝年号)四年将要接受朝廷征聘,恰好去世了,时年六十三岁。世号叫作“靖节先生”。三、语言表达专练12.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另选我国两位古代诗人仿写句子,注意结构一致。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陶渊明说,生活是“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的愉悦。解析:仿用句式关键是准确把握所给例句的句式特征及所用的修辞手法。仿写时要注意从我国古代诗人中选取例子,并正确引用相关诗句。参考答案:白居易说,生活是“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辛弃疾说,生活是“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的痛苦。13.下面是朱光潜《诗论》中的一段文字。请用一句话来概括朱光潜对陶渊明的评价,不超过15个字。自钟嵘推陶渊明为“隐逸诗人之宗”,一般人都看重渊明的隐逸一方面;值颜真卿作诗表白渊明眷恋晋室的心迹以后,一般人又看重渊明的忠贞一方面。渊明是隐士,却不是一般人所想象的孤高自赏、不食人间烟火气,像《红楼梦》里妙玉性格的那种隐士;渊明是忠臣,却也不是他自己所敬仰的荆轲、张良那样的忠臣。渊明还有极实际极平常的一方面,他处处都最近人情,保持着一个平常人的家常便饭的风格。答:解析:该文段先列举了一般人对陶渊明的评价,朱光潜同意陶渊明“是隐士”“是忠臣”,又用“却”点明了自己认识的与众不同,“还有……的一方面”即“处处都最近人情”,然后根据字数限制删掉非重要词语。 参考答案:(陶渊明是)最近人情的隐士与忠臣。14.王梅同学的语文老师上课时曾解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中的“五斗米”是薪俸少,而王梅同学在杂志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则认为:“五斗米”是日薪,是指薪俸高,这么高的薪俸却不为之折腰,更能体现陶渊明的节操。王梅觉得杂志上说得有道理。于是,她想找语文老师交流一下。请你为王梅拟写一段话,既要说明她的观点,又不至于让老师听后感到尴尬。注意:语言要得体,字数在100字左右。答:参考答案:老师,关于“五斗米”的解释,我曾在一篇文章里看到过,不过,与您的解释有些出入,它认为“五斗米”是日薪,是指薪俸高,这么高的薪俸陶渊明却不为之折腰,更能体现他的节操。我不知道这样的解释是否有道理,您能帮我解释一下吗?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