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
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后人,也因此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村”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江沿岸种了很多柳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植树的文化渊源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祖籍河东郡解县(今山西永济县),世称“柳河东”。他出生于长安,少精敏而有文名,出入经史百子。21岁中进士,任秘书省校书郎。26岁第博学鸿词科,任集贤殿正字,博览群书,通观古今。贞元十七年(801)调任蓝田尉,得以了解世风民情。贞元十九年(803)任监察御史里行。顺宗即位,他参与王伾、王叔文等人的永贞改革,被任命为礼部员外郎。改革失败后,被贬为邵州刺史,途中,改永州(今湖南零陵县)司马,前后长达十年之久。他寄情山水,交往佛释以遣苦闷,并关心现实,写了大量文章驳难政敌。元和十年(815),被召入京,他满心以为可一展才志,不料又远放柳州刺史。在柳州任上,他关心民生,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解民倒悬,深得民心。元和十四年卒于任所,故又称“柳柳州”。柳宗元的相关文化常识
柳宗元是中唐进步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也是著名的文学家。他具有进步的历史观和朴素的唯物思想,反对天命论。他和韩愈一起领导古文运动,认为文章应辅物及时,其文学主张与韩愈大同小异。他的散文创作立意新颖,章法严谨,以杂文(《捕蛇者说》)、寓言(“三戒”之《黔之驴》)、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之《小石潭记》)等成就最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清新峻洁,似淡实浓,自成一家。有《柳河东集》行世。
1、唐士大夫耻学于师,更少人敢作人师,柳宗元敢。即便被贬在永州,也对所有的请教者悉心的指导。韩愈后来追忆说:“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确实一代文坛宗师。
2、矢志改革,两次被贬。但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即便被贬在极偏远的柳州任上,仍尽职尽责,解放奴婢,兴办学校,美化环境,使蛮荒之地柳州面貌一新。
3、因政治改革,八司马被贬。在被改贬柳州时,曾几次申请代替刘禹锡到更远的播州(贵州遵义),而让刘禹锡到较近的柳州任职,因为刘禹锡有80多岁的老母要照顾,而他自己的母亲已在贬所去世。后来因有人帮忙,刘禹锡改贬连州,柳宗元才动身向柳州。
柳宗元,字_______(773-819年),原籍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虞乡镇)人,世称________。曾任唐朝礼部员外郎,因参加政治革新失败被贬,晚年居官柳州(公元815-819年)刺史,也称________。在柳州期间,做了许多有益于人民的事。他病死柳州之后三年,建有罗池庙祭祀他。子厚柳河东柳柳州
本文名“传”,实际上是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从内容和风格上看,当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发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均节赋税恤百姓》)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绢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
小试牛刀:给下列字注音橐驼偻孳莳勖缫飧饔爪其肤tuótuólǚzīshìxùsāosūnyōngzhǎo
用一句话概括各段大意1、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2、转入正题,道出过橐驼是一个种树的行家3、郭橐驼谈种树经验4、在问答中将话题“移植”到政事上来5、写问者的意外收获及做传目的。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瘘,隆然伏行,有类患……病(名作动)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称、叫)(代词,这件事)名作动、称呼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确实)(于是)[译文]郭橐驼,不知道(他)原来(叫)什么名。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高高突起,弯着腰走路,好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的人给他起个外号叫“驼”。驼听说起外号的事,说:“很好。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就很恰当。”于是舍弃他(原来)的名,也自称起“橐驼”了。
提问(1)本段传什么?介绍人物身世(姓名、形象特征)(2)介绍身世侧重介绍名字,“驼”并不雅,为何驼要自称?豁达——身残而自信(3)驼自信什么?第一段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以……为职业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从事、经营多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移植高大茂盛(名作动、结果实)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即使没有人 比得上
[译文]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西边。驼以种树为业,凡是长安有钱有势的人(种树)作为观赏游玩的以及卖果的,都争着迎接和雇用(橐驼)。察看驼所种的树,即或移植,没有不活的;而且硕大茂盛,结果早并且多。其他种植的人虽然暗中观察,效仿羡慕,没有能赶得上的。
第二段(1)驼种树本领如何,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2)本段写驼种树本领全面高超,是种树行家,用了什么方法?A、际遇——争迎取养B、全面——两种人均能满足;C、高超——不怕“移徙”,D、他植者莫能如也(侧重于侧面描写)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活得长久 繁殖、滋生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天性 使达到 旧 树根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担忧 离开 栽种 放在一边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形作动、保全 妨碍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使动用法、使……硕大茂盛使动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己,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译文]有(人)问他(种树的方法),回答说:“橐驼并不是能使树木长寿而且茂盛啊,(而是)能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以使它的本性发展而已。大凡种树的方法,(它的)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它的)土要旧的,(它的)捣土要结实。已经这样做了,不要(再)动,不要忧虑,离开后就不再去看。(那)种植(小心得)像对待孩子,(那)放在一边(不管)像抛弃掉了,那么它的天然(品质)保全而它的本性(就)不会丧失了。所以我不妨害它生长而已,(并)不是有能使他硕大茂盛的(本领)啊;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而已,(并)不是有能使它早并且多(结果)的(本领)啊。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拳曲换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即使 此, 看 深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严重的、厉害的掐、名作动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活 枯死 树根 名作状、一天天背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日忧之,其实仇宾语前置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其他种植的人则不是这样。(树的)根拳曲而土常换,他给树培土啊,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假使有能不这样的,则又爱它太情深,忧它太过分。早晨察看,晚上抚摸,已经离开而又回来看。严重的,用指甲划破树皮来检验它的生死,摇晃树干来看它(栽得)是疏松还是密实,而树木的本性一天比一天远去。虽说是爱它,其实是害它;虽说是忧虑它,其实是仇恨它:所以不如我啊。我又能做(别的)什么呢?”
第三段提问:(1)郭橐驼总结的种树方法是什么?他认为种过后应采取什么态度?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是如何评价的?(2)其他种树的人往往怎样做?结果如何?(3)本段用了什么方法传郭橐驼?(4)本段分几层意思?(讨论)(对比、映衬)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不然爱之太恩,忧之太勤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而木之性日以离。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对比
三、郭橐驼谈种树经验总括分述1、木之性(理论说明)2、种植方法(实践总结)3、顺其自然(议论)4、他植者违反(反面申述)5、种树之术,并不高深(自谦明理)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治官吏树而已,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最终催促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你们勉励煮茧抽丝 通“尔” 丝头线养育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喂大小猪使动用法、使……聚集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百姓 木梆
吾小人辍(chuò)飧(sūn)饔(yōng)以劳停止晚饭 早饭 慰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怠。空闲 宾语前置 使动用法、使……安定 困苦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记载,作传
[译文]问的人说:“把你的(种树)经验,挪到当官治民上,行吗?”橐驼(回答)说:“我知道种树(的道理)而已,治理(百姓),不是我的事啊。但我居住在乡间,见做官的好多发政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而终于(却)给他们造成灾祸。早晚官吏来而喊道:‘官府命令催促你们耕种,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让)你们早早地煮蚕茧抽取蚕丝,早早地纺你们的线,养育你们的小孩,喂大你们的鸡和猪。’敲鼓而聚集他们,敲梆子而召唤他们。我们(这些)小民停止吃饭来慰劳官吏尚且不得空闲,又怎么能使我们(自身)繁衍生息,安顿我们的身家性命呢?所以穷困并且懈怠。像这样,(其中的道理)那么和我所从事的(种树行当)难道也有类似吗?”
第四段(1)“问者”问“养树”后,提出了怎样的建议?(2)驼是怎样评价,描述官吏烦令扰民的?(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祸——呼、鼓、聚、击、召)
悍吏百姓好烦其令送往迎来旦暮来呼应酬官吏鸣鼓聚之应付摊派任务击木召之在郭橐驼生活的乡村存在一种什么现象?他是怎么评价、描述的?
“种树”和“治民”有何相通?研读第四段根拳而土易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肤以验摇其本以观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促尔耕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种树勤虑害树治民烦令扰民类比的手法
郭橐驼谈繁政扰民1、无论种树或治民,都要“顺天致性”,不能违背规律。2、要做到“顺天致性”,必须掌握事物发展规律3、动机和效果要一致,不要好心办坏事拓展末段“问者”的“养民”之论,有什么深刻含义?与郭橐驼的“养树”相应,你能分条阐述“养树”和“养民”应共同遵循的原则吗?
第五段提问:作者写此文的用意何在?(传其事以为官戒)
起承转合诗文写作结构章法上的术语。“起”是起因,开端,文章的开头;“承”承接上文,是事件的过程;“转”是结果,是转折,从另外的角度立意;“合”归纳结束,是对该事件的议论,是结尾。
起第一段:得名由来。外形特征(因形取号)人物性格(豁达自信)第二段:种树专长。别人的态度(侧面描写)种树的实效(正面描写)他植者效法(对比反衬)
承第三段:种树之道。郭橐驼具体办法:(种植时)本舒,培平,土故,筑密(种植后)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工作态度: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比喻)目的: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坚持的原则: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反说)顺木之天,以致其性。
他植者(对比)种植时:根拳——土易——培(过、不及)种植后:旦视暮抚,已去复顾爪其肤,摇其本结果: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评价:爱之太恩——虽曰爱之,其实害之忧之太勤——虽曰忧之,其实仇之养树勤虑害树
转第四段:官理(官吏治民)特点:长人者好烦其令评价:怜——祸表现: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则幼孩,遂而鸡豚结果:不得暇,病且怠繁政扰民养民
“种树”和“治民”有何相同之处?根拳而土易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爪其肤摇其本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促尔耕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种树勤虑害树治民繁政扰民培之过或不及若甚怜焉,而卒以祸。类比
类比所谓类比,就是由两个对象的某些相同或相似的性质,推断它们在其他性质上也有可能相同或相似的一种推理形式。种树治民天道人道
思考柳宗元主张“文以明道”,这篇文章所“明”何“道”?“官理”应当尊崇百姓的“天道”(人道)
合第五段作者感叹——善养树——养人天道:养树“顺木之天以致其性”人道:养人“顺民之性以养其民”写作目的——以为官戒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揭露当时“长人者好烦其令”的社会弊端,告诫为官者尊崇百姓的“天道”,阐发作者“养民”治国的进步思想。
养树之道——移之官理顺民之性以养民繁政扰民对比映衬种树郭橐驼传(寓言式的人物传记)总结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至其性他植者:(害之、仇之)抑木之性勤虑害树本文主旨:借郭橐驼“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的种树之道,阐明了“顺民之性以养民”的养民之道,表达了作者改革弊政的政治理想。1、文章主旨
2、用什么方法来说明这一道理?(1)对比与映衬文章先以种植的当与不当作对比,继以管理的善与不善作对比(侧重第三节),最后以吏治与种树相映照(侧重第四节)映衬即互相照应的写法,通过上下文内容或语言的遥相呼应,来强化表达效果。在反复比照中导出题旨,阐明事理。
先讲“养树”再讲“养人”,把树和人的话题合二为一,互相补充,增强文章的气势。(内容上)“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与“吾又何能为哉!”回应,自谦中起到强化“顺木之天以至其性”的观点。(语义上)“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与“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呼应,强调了“顺民之性以养民”的观点。(语义上)
(2)婉约而多讽结尾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道出了写作意图。通过人物传记,讲故事进行讽谏,决定了文章“婉约而多讽”的风格。一个“知种树而已”的驼者,朴实简单的对比中揭示出了吏治的弊端,颇具讽刺意味;“理,非吾业也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这些话语婉转而幽默,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人物传记,简洁体现了史传的特点;生动则蕴含了文学的情趣。用“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用“甚善,名我固当”写出了人物的性格。短短几句,不同凡响的“驼者”形象,跃然纸上。(3)简洁而生动
写作特点对比郭橐驼与他植者对比类比以种树之理类比推出为官之理
写作特点委婉含蓄的讽喻(讽谏)向帝王或上层统治者提意见——以委婉的方式进行劝谏。以郭橐驼种树的寓言故事喻示为官者不可扰民之理。
文章借“传”立“说”,用“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的养树方法,委婉含蓄地说明“顺民之性以养民”的道理。揭露并讽刺了统治者的苛政烦令对百姓的骚扰侵害,提出宽简为政、让百姓安居乐业的主张。总结全文柳宗元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文学作品的作家,开创了我国古代寓言文学发展的新阶段。
探究阅读结合“能顺木之天性以致其性”谈谈儿童教育树木与树人的道理是相通的。教育儿童的根本方法影视不害其长不抑耗其实,应按照既然规律教育儿童,不能太过或不及,更不能认为束缚或戕害儿童身心的发展。教育者只能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即“顺木之天性以致其性”,不能揠苗助长,也不能恨铁不成钢,动辄体罚。仿照文章第四段,试着用文言文写一段文字,谈“育人之理”
移之育人之理,可乎?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育人之道,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育,非吾业也。然吾观庠序之教,见育人者好烦其令,增学子之负,若甚怜焉,而卒以劳疲。旦暮师纷纷曰:‘促尔阅卷,勖尔作业,督尔勤勉,以苏秦为范矣’。然以频繁考试评学子之优劣,定其前程,岂不谬矣?众学子心抑忿然,既而头悬梁,椎刺股,大有‘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之势。虽苦读,然未有几人终成大事业者,而人人冷漠,惟忧分,亦不感于世情。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练习
总结古汉语知识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长人者好烦其令而卒以祸祸,名词灾祸,用作动词,造成灾祸其筑欲密一、词类活用非有能硕茂之也非有能早而蕃之也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蕃,使……繁衍生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致,使动,使……尽,使……发展筑,捣土用的杵,用作动词,捣土硕茂,使……硕大茂盛蕃,形容词作使动,使之蕃盛爪,名词,手、指甲的统称,用作动词,用指甲抓而木之性日以离日,名作状,一天天地长,名词官长,用作动词,治理。祸,名词灾祸,用作动词,造成灾祸蕃,使……繁衍
宾语前置沛公安在?何以战?疑问代词作宾语古之人不余欺也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何功之有哉?唯利是图用“之”“是”作标记夜以继日一言以蔽之”“以”的宾语常常前置总结复习宾语前置
二、特殊句式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宾语前置,故不若我也。宾语前置,能为何宾语前置,“何以”即“以何”。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省略句,移之(于)官理
病偻名我固当驼业种树早实以蕃病,名词作动词,患了……病名,名词作动词,给……命名业,名词用作意动,以……为职业实,果实,名词用作动词,结果实重点字词
古今通假古今异义早缫而绪通尔,你们不抑耗其实而已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传其事以为官戒也古:它的果实。今:副词,实际上古:小民。今:品行较差的人古:用它作为。今:认为
名我故当名,名作动,叫驼业种树业,名作动,意动,以……为职业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爪,名作动,用指甲抓、掐长人者好烦其令长,名作动,治理而卒以祸祸,名作动,造成灾祸其筑欲密筑,名作动,捣土非有能硕茂之也硕、茂,使……硕大茂盛非有能早而蕃之也蕃,形容词作动词,使动,使之蕃盛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蕃,使……繁衍生息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致,使……尽,使……发展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形容词作动词。保全名词作状语一天天地词类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