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树郭橐驼传温州瓯海二高施强国【学习目标】1.理解文章的深刻寓意。2.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3.重点掌握“业、如、性、理、尔、病”等词语。教学过程:一、寓言故事导入:教师讲述寓言故事(短小、浅显易懂),学生回答故事寓意,然后教师总结体悟寓意的方法:人(物)理——事理——情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唐朝大作家柳宗元所写的一篇寓言体人物传记《种树郭橐驼传》(板书课题)所传人物是一个种树的驼背,大家从这个人物的故事中能领悟到什么样的事理和情理?二、解题:教师:一般的人物传记题目往往是《XXX传记》或《XXX传》,比如《史记》里面的《廉颇蔺相如列传》、《屈原列传》等,这篇人物传记人物前面为什么要加上“种树”两字?学生:因为他是种树的/因为他树种得好教师:大家种过树吗?种树的成果如何?学生回答不一教师:在南方因土壤、气候等条件种树相对容易些,而在北方气候比较干燥、雨水不足,要把树种好、种活就比较困难了。而本文中的郭橐驼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学生:是北方人,因为他的家乡在长安。教师:在北方(没有天时、地理的优势)能把树种得很好,完完全全是他自己的技术和本事了,而且能种出水平、能种出名气,也可以说得上是种树方面的技术拔尖人才了,所以在名字前面加上种树两字,是对他的肯定和评价。三、研读文本:(一)研读课文第三段教师:郭橐驼树种得好,他有什么经验?他是怎么种树的?(原文中寻找答案)学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翻译)教师:他是怎样顺应树木的天性的?具体的方法是怎样的?(原文中寻找答案)学生:1.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种植)2.勿动勿虑,去不复顾(护养)3.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翻译)教师:其他种树的人有没有想学习他的经验的?学生:有,“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教师:其他种植者为什么不能种好树?其他种树的人种树存在哪些问题(原文中寻找答案)学生:1.根拳而土易,过或不及/爱之太恩,忧之太勤/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教师进一步提问:结果如何?(原文中寻找答案)学生:木之性日以离矣。(翻译)教师小结:从对比中我们可以知道郭橐驼和其他种树的人不同在于前者能顺应树木的天性,后者违背了树木的生长规律,实际上妨碍了树木的生长。那么郭种树为什么能做到顺应树木的天性,他有什么法宝和玄妙?有什么特别的素质和才能?请大家阅读课文第一段。(二)研读课文第一段教师:本段文字仿照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他告诉我们一些什么信息?学生:他是一个驼背,是一个残疾人。
教师:还有其他信息吗?学生:放弃自己的名字,自称自己为驼背,“甚善,名我固当。”并没有不高兴。教师:从中可以看出人物什么样的性格?(启发诱导)教师:豁达、乐观,豁达的背后是某种自信。(教师进一步补充:在《庄子》的寓言中也有这样的描写:人们把一个人称之为牛或呼之为马,他不觉得难堪,反而很高兴的答应。这同郭一样,这种描写实际上体现了老庄学派顺乎自然的思想,即认为名不过是外加的东西,并不能影响一个人的实质,所以被人呼牛呼马,思想上不会受到干扰波动。这种顺乎自然的思想和素质自然也体现在他的种树过程中。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学会作到的。(三)研读第5段教师:但是仅凭这些就值得为他作传吗?毕竟他只是种树的行家而已,难道想为他做广告,推销他的经验,可惜别人又学不过去,柳宗元为他作传的真正目的和意图是什么?(阅读文章最后一段)学生:传其事以为官戒(翻译)教师:为什么能作为官吏的警戒?(阅读文章第四段)(四)研读第四段1.教师:柳宗元为什么说自己问养树,得养人术,郭种树与官员治理百姓有什么联系?明确:能顺民之天以致其性。一些做官的人“好烦其令”,使老百姓不得安宁,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发展生产呢?因此,为官者也要像种树一样,不要过多地去扰民,而是应该为老百姓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使他们安居乐业。文章最后一句“传其事以为官戒也”点明了文章的写作意图,令人深思。2.填表对比:3.教师小结,明确主旨:以寓言的方式,借种树人之口,阐发他的政治理想,表现出改革弊政的愿望,也就是说作传的真正意图是警示上层统治者,要顺应老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让他们休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的安定。(与《捕蛇者说》主题基本一致)4.教师补充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中唐时期,土地兼并,科捐杂税,民不聊生。5.学生朗读全文五.布置作业:课后练习二江西省遂川中学语文组冯小兵教学目的:1.掌握“偻”等18个文言实词,归纳“虽”、“因”、“且”、“焉”四个文言虚词的用法。2.类比的写法,对比的手法。3.学习本文的讽喻性特点,理解作者的“养人术”。教学设想:[重点]文言基础知识用本文寓意。[难点]理解郭橐驼这一人物形象。[教时]三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古人勤于植树,树木造福于古人。因而激发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意,他们常对喜爱的树题诗吟咏。东晋陶渊明在归隐后就专门在房门前种了五棵柳树,曾留下“萦萦窗下兰,密密堂前柳”的诗句。唐代诗人杜甫因战乱流浪四川成都浣花溪时,向驻地熟人要桃树苗,“奉气桃栽一百根,春前为送浣花溪”就是生动的写照。素有“柳痴”称呼的柳宗元,被贬柳州刺史后,在柳州沿岸种了很多树,曾留有“柳州柳刺史,种树柳江边”的说法。他的散文《种树郭橐驼传》不仅对指导种树有较高的科学价值,而且还有极强的讽喻意义。二、简介作者。柳宗元是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另一位领袖人物。他提出的“文以明道”的文学主张,对当时的“古文运动”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他的许多作品,体现了这个主张,为当时散文的写作树立了榜样,我国散文史上,他的贡献是很大的。创建的作品所达的思想高度和艺术,是超过韩愈的。柳宗元的作品,由刘禹锡整理编成《柳河东集》,刘并作了序。三、简介作品。本文是寓言体的传记。名“传”,实际上时一个讽喻性极强的寓言故事。是柳宗元早年在长安任职时期的作品。郭橐驼种树的本事已不可考,后世学者多认为这是设事明理之作。本文是针对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现象而为言的。中唐时期,豪强地主兼并掠夺土地日益严重,“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仅有一点土地的农民,除了交纳正常的捐粟外,还要承受地方军政长官摊派下来的各种杂税。据《旧唐书·食货志》记载,各地官僚为巩固自己的地位,竞相向朝廷进奉,加紧对下层的盘剥,于是“通津达道者税之,莳蔬艺果者税之,死亡者税之”,民不聊生。这就是柳宗元写作本文的社会背景。四、解题。从课文的题目我们可以获得那些信息?明确:文体是一篇传记,主人公是一位橐驼,他的职业是种树。[引]一位底层的种树者能值得士大夫阶层的柳宗元作传,肯定有他与众不同的特点,文中的郭橐驼有哪些方面的特点?(启发;写人当从哪些方面入手写?)[明确:形丑、性善、技高、理明。]五、课文分析。第一段:[注音]橐tuó偻lǚ[注释]橐tuó驼:骆驼。偻lǚ:脊背弯曲,即伛yǔ偻病。类:似,好像。号之:称他为。名:起名,名动。因舍其名:于是舍弃他的(原来)的名。舍,放弃。云:句末语气词。[译文]郭橐驼,不知道(他)原来(叫)什么名。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高高突起,弯着腰走路,好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的人给他起个外号叫“驼”。驼听说起外号的事,说:“很好。给我起这个名字本来就很恰当dàng。”于是舍弃他(原来)的名,也自称起“橐驼”了。[分析]1.本段“传”什么?明确:仿史传体例,介绍人物身世。(段意)2.郭橐驼是个什么样的人?明确:郭橐驼是一个平凡、朴实、具有丰富经验的植树能手。[评]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本名已无人知晓。他“病偻”而驼背,相貌不如常人,却名闻乡里,以致有绰号流行。
①“隆然伏行”写出了人物的形象特征;②为何郭橐驼要自称“驼”?明确:表现了郭橐驼的豁达、身残而自信。……《种树郭橐驼传》优秀教案,很实用的一份教案。荆州市北门中学吴秉新【教学设想】1、朗读,掌握基本的文言实词的词义、用法;2、研读,理解文章内容,学习和借鉴作者选材、构思技巧;3、仿写,培养学生简化、锤炼语言的能力,体会文中所寓含的人文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唐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但是到了唐代中期,已是危机四伏,封建社会开始走下坡路。我们从柳宗元的《捕蛇者说》中可以看出封建朝廷苛征重税,人民不堪重负,“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作者柳宗元不但揭示了当时官吏繁政扰民的这一社会现象,还指出了解决这一现象的方法。那就是清肃吏治,顺应百姓的生活习惯和生产规律,使他们修养生息,以维持社会秩序。我们今天学习的《种树郭橐驼传》就体现了作者的这一政治主张。二、听读,纠正字音,落实字词1、学生听读课文。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释义。郭橐(tuó)驼病瘘(lu)孳(zī)勖(xù)缫(sāo)丝飧(sūn)饔(yōng)3、归纳文中的文言知识。(1)指出下列加点词的词类活用现象并释义。①甚善,名我固当(命名) ②驼业种树 (以……为业)
③其筑欲密 (捣土) ④爪其肤以验其生枯(用指甲抓)(2)指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①植木之性(本性) ②根拳而土易(改变、更换)③字而幼孩(养育)④故病且怠(穷困)三、研读,疏通文意,学习写法1、解题。从课文的题目我们可以获得那些信息?(文体是一篇传记,主人公是一位橐驼,他的职业是种树。)2、研读第1自然段。(教师范读,学生思考)(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节的内容?(人丑)(2)从文中你还可以看出“郭橐驼”他的性格有何特点?(豁达、自信)3、研读第2自然段。(点读、思考)(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节的内容?(艺绝)(2)哪些语句是写郭橐驼的“艺绝”?(3)这里作者的写法是什么?(重在侧面描写)4、研读第3自然段。(齐读、思考)(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节的内容?(经妙)(2)郭橐驼种树最关键的道理是什么?(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3)具体的说,“郭橐驼”种树的窍门有哪些?(方法、态度、结果)(4)其他的种树人是怎样做的?(方法、态度、结果)(5)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来写“郭橐驼”种树的“经妙”的?
(对比)5、研读第4、5自然段。(点读、思考)(1)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本节的内容?(道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