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钟山记教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重点字词、句式情感目标学习作者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精神能力目标:用质疑的精神学习本文教学重难点:学习作者勇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精神教学过程:一、导入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带我们领略了荷塘之美,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把我们逮到了秋日的背景。但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石钟山记》却并没有带我们游览石钟山的秀美,但在字里行间,作者却指给了我们看见自己人生绝美风景的途径。是什么呢?我们一起学习苏轼的《石钟山记》二、读课文,正字音教师范读课文,强调重点字词范蠡钟磬聆听枹铿锵硿磔噌吰窾坎镗鞳函胡莫夜三、串讲课文学生分组,自行结合注释翻译课文,每组派代表进行翻译。翻译完每一段后,教师要总结,强调重点字词和句式。第二段较长,可分为三部分让学生学习,以免学生不能集中注意力。四、分析课文
1.本篇文章围绕着哪个问题在进行展开?石钟山的命名2.关于石钟山的命名,有哪几个人的说法?郦道元、李勃、寺僧3.每个人的说法或者考证方法是什么?郦道元: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李勃:得双石而敲之,余韵徐歇寺僧:于乱石间择一二而敲之,空空焉。4、作者对这三者的态度?都是怀疑5、怀疑的程度一样吗?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郦道元:人常疑之(潜台词是什么?作者是存疑的态度)李勃:余尤疑之(怀疑)寺僧:笑而不信5、作者对三者怀疑的依据是什么?郦道元: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而况石乎?李勃: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鸣,何哉?寺僧:不信6、作者对这三种说法都有疑问,那么,解除疑问的最好的方法是什么?是自己试验,所以作者和苏迈乘舟至绝壁下。7、得到的真想是什么呢?
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8、所以,这篇文章作者想要我们明白什么呢?不能轻信,要勇于质疑。而且有了疑问,要去实践。9、很多人去了石钟山,为什么别人没有去思考这个问题呢?所以我们要勤于思考,才能发现问题。10、发现问题就要解决问题,作者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作者从郦道元和李勃的文章中寻求答案。但是并没有寻找到理想的答案,而是存疑。带着疑惑,作者通过实践得出真知。(教师强调: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学习中要有好奇心,以引出问题。有了问题要多渠道寻求答案,以丰富我们的知识。对于寻求到的答案,不能尽信,要有自己的判断。)五、能力拓展思考问题1、作者在最后一段说“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告诉我们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真知。谈谈你的看法。2、最后一句,作者说“叹郦元之简,而笑李勃之陋也”。作者为什么对两个人用了不同的词?寺僧比李勃更“陋”,作者为什么不提他?作者讥笑李勃有道理吗?为什么?六、总结这片文章没有以游踪或时间为线索,作者也没有带我们看到风景秀美的石钟山,但作者却指给了我们看到自己秀美人生风景的途径,那就是——敢于质疑,勇于实践。
七、作业填写下表求证对象考证方式和结果作者的态度作者辩驳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