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石钟山记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二十一石钟山记

ID:854579

大小:285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石钟山记苏轼 学习目标1.复习积累本文中的文言知识。2.理解文章内容和蕴含的道理。3.背诵全文。 彭蠡()郦()桴()止响腾铿()莫()栖鹘()磔磔()噌吰()罅()识()无射()窾坎()镗鞳()如乐()作焉复习与积累lǐlìfúkēnɡmùqīhúzhézhéchēnɡhónɡxiàkuǎnkǎntānɡtàzhìwúyìyuè 复习与积累1.解释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A.始访其遗踪然是说也,余尤疑之B.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徐而察之C.至莫夜月明妆识之乎D.殆与余同余固笑而不信也寻访更加坐船慢慢同“暮”知道几乎当然 复习与积累2.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的词A.下临深潭,微风鼓浪虽大风浪不能鸣也B.扣而聆之,南声函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对着;振动即使;使动用法,使..发出响声敲击;听到~去 2.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红色的词C.与向之噌吰者相应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此世所以不传也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先前竟然;敲击;寻找~~的原因亲眼;亲耳;主观判断 复习与积累3.下列各句中“虽”的意义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虽大风浪不能鸣也②虽有槁暴,不复挺者,鞣使之然也③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④虽在下愚,知其不可⑤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A.①②④/③⑤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③/②④⑤C 复习与积累4.下列各句按其活用加以分类,全出现名词作状语的组是①大石侧立千尺②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③土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④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⑤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⑥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⑦而长迈将赴饶之德兴尉⑧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⑨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⑩天下云集响应A.①③⑤⑦⑨⑩B.①②③⑤⑧⑩C.①②④⑤⑧⑩D.②④⑥⑧⑨⑩B 复习与积累5.下列各句中,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B.古之人不余欺也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C 复习与积累6.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B.举类迩而见义远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D.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C 复习与积累7.下列句子中红色的词,与现代汉语词义不相同的项是A.郦元以为下临深潭B.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C.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D.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D 复习与积累8.下列对句子中红色的“之”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②送之至湖口③徐而察之④汝识之乎⑤周景王之无射也A.①⑤用法相同,②③④用法相同B.①②③用法相同,④⑤用法相同C.①③用法相同,②④⑤用法相同D.①②③④⑤用法都不相同A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今以钟磐置水中,显大风浪不能鸣也。(2)桴止响腾,余韵徐歇。自以为得之矣。(3)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4)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复习与积累 课文理解1.对于石钟山得名的原因,文中哪一句话可以体现出作者的看法?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课文理解郦道元的观点,在作者的实地探查中是如何体现的,请仔细阅读第二节,完成下列表格(填写原文中的句子)。郦道元(看法)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苏轼(实地探查) 郦道元(看法)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苏轼(实地探查)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淡澎湃而为此也。大石当中流,空中而多窍,与风水相吞吐。噌吰如钟鼓不绝。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 课文理解3.对于石钟山得名的另一种说法,作者的态度是什么?依据是什么?态度:然是说也,余尤疑之。依据: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游因——质疑郦说——人常疑之李说——余尤疑之游历——解疑夜游见闻肯定命名游感——总评:不可臆断有无议论为主提出问题叙议结合解决问题集中议论抒发感想 课文理解4.你从这篇《石钟山记》中读出了哪些人生道理,请分条概括之。1.人要有怀疑精神。2.看待问题不可主观臆断。3.真知来源于实践,要有勇于探索的实践精神。4.注重文化学习,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供参考) 课堂小结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一:“世人不晓石钟命名之故,始失于旧注之不详,继失于浅人之俗见。千古奇胜,埋没多少。坡公身历其境,闻之真,察之详,从前无数疑案,一一破尽。爽心快目。”这一段话或许是对这篇文章最好的总结! 课后作业1.背诵全文。2.活动单导学98页。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