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行路难》学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拟行路难》学案

ID:854980

大小:18.45 KB

页数:3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拟行路难》学案【熟悉作者,知人论世】1.鲍照(约415~470),字(),南朝()(今山东郯城西南)人。南朝刘宋时的重要诗人,与谢灵运、颜延之称为“元嘉三大家”。他家世贫贱,曾任前军参军,后为乱兵所杀。他诗文俱佳,以乐府诗成就最高,内容上多以咏叹仕途失意和描写边塞生活为创作题材,艺术手法多种多样。其七言诗对唐代诗歌的发展起了很重要的作用,有《鲍参军集》。2.在中国历史上,南朝是一个门阀制度最盛行的时代。鲍照生活在这个“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黑暗社会,虽然胸怀大志,但却终因“身地孤贱”,一生沉郁下僚,报国无门,受尽了歧视和打击。世道的不平,使得他对当时的腐朽制度有着相当清醒的认识。在这首《拟行路难》中,诗人非常激愤地倾吐了自己的不平之气和抑郁情怀。【自主梳理】1.注音鲍照() 劲健() 踯躅()2.词义泻:踯躅:【解读讨论】1.第一二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道理?2.第三句中的命指什么?结合全诗看作者对此有怎样的看法?3.第五六句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4.第七八句用了什么写法?表达了什么感情?【精彩展示】【测评反馈】1.文学常识填空鲍照(415-470),字____________。东海(今江苏涟水)人。出身贫寒,虽才华出众,却一不得意。诗文俱佳,_____________尤受后世推重。有____________十卷传世。2.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泻水()酌酒()踯躅()4.下列诗句朗读的停顿有误的一项是()A.各自/东西/南北流。B.安能/行叹/复坐愁?C.举杯/断绝/歌路难。D.吞声/踯躅/不敢言。5.解释下列诗句(1)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2)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综合运用阅读《拟行路难(其四)》,完成6-9题。6.诗歌开头两句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怎样的哲理?7.第三句写“人生亦有命”,从诗歌本身看,作者对“命”有怎样的看法? 8.全诗是怎样紧扣“愁”字来写的?9.对最后两句“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面六句五、七言相间,最后两句连用七言,是感情表达的需要,如滔滔洪水,奔涌而出。B.用“吞声”“踯躅”来描摹情态、动作,形象地刻画了内心痛苦不堪的诗人形象,读之如在眼前。C.先用问句的形式,后用“不敢言”三字,都是运用了间接抒情的手法,委婉地表达了对现实的强烈不满。D.前面的“安能”自勉,“酌酒”自宽,放歌自解,是充分的铺垫酝酿,至最后两句写自己终没能平静解脱,反而因前面的铺垫而愈见出沉痛、抑郁。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8—9题。行路难(其一)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0.“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11.比较李白的这首《行路难(其一)》与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的异同。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10—11题。金陵城西楼月下吟李白金陵夜寂凉风发,独占高楼望吴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重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10.这首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11.颔联的“诗眼”是哪两个字?为什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题。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12.诗中用一个极普通的词写出了敬亭山的精神风骨,将敬亭山人格化了,写出这个词,并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拟行路难》学习导航答案【熟悉作者,知人论世】【自主梳理】【解读讨论】1.运用了比兴手法,诗人用泻水平地自然流淌这一自然现象作为比兴,引出对社会人生的无限感慨。借此说明正像水依照地势的高低流向不同的方向一样,人也是由家庭门第的高低贵贱决定了他的人生际遇。表达了作者对士族门阀制度造成的社会不公现象的愤慨之情。2.“命”指由门第决定人生,作者认为这极端不公,却又无法改变,这里表面上认命了,实是愤激之辞,是对社会不公的愤怒控诉。3.已非常精炼的笔法,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一个悲怆难抑的诗人形象。酌酒原为排遣愁绪,但这愁又岂是酒所能排遣的?诗人趁着酒意击节高歌,唱起悲壮的《行路难》,将一腔悲愤倾泻出来。4.第七句是对前面诗句的总结,用反问句表明诗人的心并非无知无觉的木石,意即能深切的感受到门阀制度所带来的愁闷。表达出作者抗争。第八句恰与之构成鲜明的对照,表达的是作者心中的无奈,“岂无感”越是激昂,“不敢言”的痛苦就越是深沉。将诗人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情状表现得淋漓尽致。【精彩展示】【测评反馈】1.答案:明远七言乐府《鲍参军集》2.答案:xièzhuózhízhǘ.3.提示:两个“自”不同,前一个是介词,“向”的意思,第二个是代词,“自己”的意思。“安”和“岂”都是副词,表反问语气,“怎么,哪里”的意思。答案:C4.提示:诗歌朗读的停顿固然有一般的规律,一般是两个音节或三个音节一个音步,相同的句式停顿大致相同。但更要注意根据思想感情来停顿。A项中的“东西南北”是一个联系紧密的短语,不能读断,这一句的停顿应该是:各自/东西南北/流。答案:A.5.提示:诗句的解释不能像文言文翻译那样机械,要在理解诗句内涵的基础上,把诗句解释得丰满一些。答案:(1)每个人的人生都有上天注定的命运,我又怎么能因为不得志而走也叹息,坐也愁闷呢?(2)人心不是木石,对这不平的世道怎么能毫无感慨呢?但欲言又止,只能独自徘徊而不敢一吐为快啊!6.提示:要理解这两句的深刻含义,必须了解鲍照的生平思想及《拟行路难》组诗的整体思想倾向,还要把它放入整首诗中去把握。那流向“东西南北”不同方位的“水”,恰好比喻了社会生活中高低贵贱不同处境的人。“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因此说,这起首两句,通过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答案:比兴手法。用泻水于地的日常现象,比喻了社会生活中因为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造成了人的贵贱穷达各不一样的现实。7.提示:表面上看,“人生亦有命”表达了一种宿命思想,反映了诗人的自我安慰。但从下面的诗句来看,诗人始终没有能够自我解脱,对这种“命”是怀有愤懑不满之情的。因为诗人认为“命”并不是上天注定的,而是不合理的制度造成的。答案:“命”是不合理的封建门阀制度造成的,诗人对此怀有强烈的愤懑不满之情。8.提示:“愁”正是这首诗的主旨,句句离不开“愁”,但写愁的方式角度不同,但都可归结到一点,即愁深难解,愤恨难平。答案:全诗突出写“愁”,起句以比喻暗示愁之原因,然后所叹者愁,酌酒为销愁,悲歌为泄愁,最后“不敢言”则更见愁之深幽。全诗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深沉而又激越奔放的感情。9.提示:“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都是直接抒情,只是没有明言“感”和“言”的是什么而已。答案:C10.答案:写世路的艰难,充分显示了黑暗污浊的现实对诗人远大政治抱负的阻碍,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抑郁和不平,突出了诗人对理想的执著追求。11.答案:这首诗在题材、表现手法上都受到鲍照《拟行路难(其四)》的影响,但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两人的诗,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都写“愁”。而由于时代和诗人精神气质方面的原因,鲍照的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在平淡的外表下蕴涵着深沉而又激越奔放的感情。李诗却揭示得更加深刻强烈,同时还表现了一种积极的追求、乐观的自信和顽强地坚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鲍诗相比,李诗的思想境界更高。12.答案:怅惘、孤寂、抑郁的心情。13.答案:是“摇”和“滴”两个字。城不会动,但“凉风发”使水摇影动,似乎城也在摇荡;月是不含滴露的,但秋月如洗,仿佛会凝珠滴下。这两个字化静为动,使整个画面活了起来。14.答案:将敬亭山人格化的词:看。一“看”字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鸟飞云去之后,静悄悄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凝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似乎也在一动不动地看着诗人。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表面看来,写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15答案: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