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拟行路难
1、了解作者鲍照生平及写作背景。2、鉴赏诗人的情感及表现方式。教学目标
行路难:汉乐府杂曲,原为民间歌谣,其辞不存。《乐府解题》说:“《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后经文人拟作,前多着一“拟”字。释题
“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家世贫贱”,是“负锸下农”。“千载上有英才异士沉没而不可闻者,岂可数哉!大丈夫岂可遂蕴智能,使兰艾不辨,终日碌碌与燕雀相随乎?”作者资料
诗歌大意
诗歌大意向平地上倒水,水会向四处流散。每个人的人生都有各自的命运,怎么能成天悲叹哀愁。喝点酒来宽慰自己,歌唱《行路难》。歌唱声因举杯饮酒更加悲愁而中断。人心又不是草木,怎么会没有感情呢?欲说还休,欲行又止,不敢再多说什么。
诗中哪个字体现了诗人的感情?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愁
诗人的感情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变化过程?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坦然面对人生不公自我宽慰安于天命借酒浇愁歌声断绝心有悲愤却不敢言
怀才被抑的愤懑不平是《拟行路难》最核心的情感。这诗强烈地表现了寒士备遭压抑的痛苦,充满了对门阀社会的不满。“不敢言”三字蕴藏无穷悲慨。愈是不敢言说,愈见其感愤深切。“心非木石”而有感,却“不敢言”,一纵一收,把诗人内心难抑的悲愤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了。点评
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苏轼《定风波》——一蓑烟雨任平生《念奴娇•赤壁怀古》——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王勃《滕王阁序》——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你了解的诗人中,有怀才不遇的吗?他们是怎么对待人生的不幸的?(回忆其诗句)
阅读与探究二阅读、赏析李白的《行路难》。
这是一曲不甘沉沦的歌唱。从内容看,李白的《行路难》应写在天宝三年李白离开长安时。别筵上,他端杯又放下,他举筷又撂下;他拔剑却迟疑,他举目却茫然。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形象地显示了诗人情感的苦闷和激荡。姜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添了对前路的信心,但现实的人生道路却很是艰难。诗人积极用世以实现抱负的愿望始终是强烈的。在考问了人生歧路本来就多之后,终于发出了“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呐喊。点评
鉴赏鲍诗、李诗的异、同。阅读与探究三
点评内容上,都写了怀才不遇而郁愤难平的感情。语言上,都受到汉乐府的影响,质朴而生动。手法上,都有传统的表现形式,如比、兴等。内容上,鲍诗表现门阀制度给寒士带来抑郁难伸的沉沦命运,情感上更为屈抑、困顿;李诗表现权臣当道使志士难以施展抱负的艰难处境,情感上还有一种理想追求,更为积极和乐观。手法上,鲍诗主要有起兴、直抒胸臆等;李诗主要有描摹、用典、虚实结合等。相同处:相异处:
行路难南朝释宝月君不见孤雁关外发,酸嘶度扬越。空城客子心肠断,幽闺思妇气欲绝。凝霜夜下拂罗衣,浮云中断开明月。夜夜遥遥徒相思,年年望望情不歇。寄我匣中青铜镜,倩人为君除白发。行路难,行路难,夜闻南城汉使度,使我流泪忆长安!补充阅读
《乐府解题》说:“《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首四句写游子。以雁之孤飞哀鸣起兴,引发游子思妇,实中有虚,想象思妇思我之感伤不已。这种手法为古诗中常见,如曹丕《杂诗》“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点评
中六句写思妇。全为虚拟,想象思妇夜不能寐而徘徊庭院,浮云露隙,月洒清辉,照见思妇罗衣结满白霜。夜遥相思,望穿双眼,极言思妇怀人之苦。寄镜除白发,最显情意深长。铜镜当照妇之朱颜,却照夫之白发,物是人非尽在不言中。末四句再写游子。“行路难”重唱点题,可谓声声悲怆。夜闻汉使节度而来,游子遽兴羁留异地的故国之思,从此悲情绵绵无尽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