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上《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目标设计与思考2018年7月1日,在成都参加新教材培训,在自主研习中,我们三年级组选择研习《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一课。首先,我们对整个单元进行分析,从教材编写意图看,本单元有三个目标:一是让学生学会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二是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三是尝试续编故事。表面看來是三个目标,但实际想来,本单元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续写故事。续写故事是一种能力,它能反映出一个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水平。续写故事也就是本单元要达到的终极目标。那么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呢?要想学生能顺利地把续写故事这一目标完成,需要做些什么准备呢?从教材的编写意图上看,是这样来层层推进的。要想具备续编故事的能力,就必须要做好三项基本功:一是学会一边读一边预测故事将会如何发展;二是掌握一些基本的预测方法;二是学会根据课文故事内容推测故事结局。只有学生掌握了这两种基本能力,那么他们再去续编故事时就不再那么困难了。通过讨论,我们的单元教学目标设定是以《总也倒不了的老屋》为抓手“让学生习得一些基本的预测方法。”再以《胡罗卜先生的长胡子》为例子,让学生实践预测故事会怎样发展;再以《不会叫的狗》为例子教会学生如何来推测故事的不同结局。最后在“习作”综合实践续编故事。这样每个课例的任务也就非常清晰了。
由此看來,“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预测方法”就是学习本课的核心目标。至于生字肯定要学的,课文肯定要读熟的,哪些词语他们最有新鲜感也是要交流的,但是这些方面的学习终究还是为核心目标的学习作准备的。可能有老师会说这个故事结构上“3”的运用非常典型,老屋想倒,但3次让它不倒,这个3恰到好处。的确是这样的,但这样的目标放在此处是不恰当,这属于文章结构的范畴,超越了三上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这应该是以后才会学习的目标,而不是现在。也有老师会说,老屋的语言很有特色,我们何不抓出这些句子来体会老屋说话时的心情呢?“抓住人物语言来体会人物的心情”这也应该是以后,而不是三上的学习目标。至于老屋的话,我们是可以用的,怎么用呢?当学生们在讨论预测依据时,聪明的学生是会找到这些句子,把它们作为预测的依据来陈述。比如,学生可能会说:“我从两个'再'字体会到老屋可能有点烦。”如果学生能够找出更多的预测依据,那自然是好;如果学生找不全,也是没有关系的,因为毕竟是第一次。我们老师就要深入研读教材,想想在教材提示的:文章的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等等这些方法,哪些学生可能会找到,哪些地方学生可以不易发现,如果学生发现不了,我们又将如何去操作。最终达到让学生们都知道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去预测,那么我们的这堂课也就成功。过去的课堂教学经验告诉我们:面面俱到的结果就是面面不到。为了这个“到”字,我们要做到“舍得”,
有“舍”才会有“得”。至于学生是否会,会到什么程度,那是下一课实践时再来检验与巩固。但我们的教学核心只有一个,不能改变。我本人最不能容忍的是在这一课中设计续编故事。理由有二:一是故事中的一波三折是非常完整的,如果我们再去续编,那就成了画蛇添足,造成故事的泛滥。二者,推测或预测都是有依据的,如何寻找依据,如何推测故事的结局,学生都还没有来得及学习就急忙实践,学生怎么会把续编故事写好,就算有部分学生能把故事编得像模像样的,那也是天才,不是我们老师教的。我们的教学任务不是教天才,而是让更多的学生都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真真实实地学会“续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