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兰亭集序同步练习2阅读题一.阅读下列语段,回答后面问题。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王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彰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之如此,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1.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的人的名字是()A.王君盛B.王君C.王盛D.王教授2.“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中有三个“其”字,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他(指王君)他的(指王羲之)这些B.还是他的(指王君)学舍C.大概这些那些D.莫非他的(指王羲之)那些对下列两句理解正确的是3.虽一能不以废()A.即使只有一点才能,也不愿被埋没掉。B.即使是一技之长也不肯把它埋没。C.虽然有才能,也不应虚度光阴。D.虽然始终如一,也不半途而废。4.况仁人庄士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A.况且这思念着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流传下来的好风气,影响到后世,又该怎么样呢?B.况且我认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遗留下来的德行和思想表现在后世,又该怎么样呢?C.况且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流传下来的教化和精神影响到后世,那又会怎么样呢?D.况且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流传下来的德行和思想被后人继承,好不好呢?二.阅读下文,完成后练习。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甲),乐琴书以消忧。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或命巾车,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寻壑,(乙)。木欣欣以向荣,(丙)。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1.根据对仗的特点,在文中画线的(甲)(乙)(丙)三处分别填上适当的句子(只填序号)。A.泉涓涓而始流。B.悦亲戚之情话。C.亦崎岖而经丘。(甲):(乙):(丙):2.比较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既窈窕以寻壑②寻程氏妹丧于武昌。③悟已往之不谏④怀良辰以孤往。A.两个“寻”字相同,两个“往”字不同B.两个“寻”字相同,两个“往”字相同C.两个“寻”字不同,两个“往”字相同D.两个“寻”字不同,两个“往”字不同
3.下列特殊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A.复驾言兮焉求?B.胡为乎遑遑欲何之?C.将有事于西畴。D.乐夫天命复奚疑?4.下列句子感情色彩有所不同的一项是()A.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B.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C.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D.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5.概括选段中作者所抒发的情怀。(1)第一段主要表明作者怎样的一个愿望?(2)第二段的“乐乎天命”应该怎样来理解?
[参考答案]http://www.DearEDU.com一.1.C(应注意“君”为尊称)2.D3.B(注意“虽”应译成“即使”)4.C(应注意“被”的翻译)二.1.(甲)B(乙)C(丙)A2.D(①寻找②不久③过去④出去3.C4.B(感叹时光的流逝,略带消极)5.抒发诗人“乐天安命”的情怀。(1)谢绝交游——主要是与世俗官场的人谢绝交往的愿望。(2)顺从于命运的安排,并以此为乐,这里包含了消极的“天命”思想,是我们应该批判接受的;但是如果把“天命”不看作茫茫宇宙中的不可知力量,而看作是自然的力量,这便接近于“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