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故乡的杨梅》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板书课题。 1、同学们见过和吃过杨梅吗?知道产地吗? 2、看看本文作者是怎样讲他故乡的杨梅的。 3、板书课题。 二、指导检查预习。 1、初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些内容,要读准字音。 2、通过指名读,检查读音的正误。 三、自由读,想一想课文可以分成几段,为什么要这样分?[可分三段,一(1);二(2);三(3—6)] 四、讲读第一段。 1、集体读第一段。 2、这段告诉我们什么?有什么作用?(总起全文) 五、讲读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讨论:每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段主要讲了什么?(结合理解“贪婪”“吮吸”“甘露”“伸展”“狭长”等词语的意思。) 2、“贪婪、吮吸、伸展、欢笑”这些词语本来都是写人的行为动作和感情的,这里用来描写杨梅树,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3、指导朗读。 六、讲读第三段。
1、指名读第三段,思考:课文从哪几方面写杨梅果的?(形状、颜色、味道) 2、齐读第三自然段,说说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端午节”指什么时间,是什么节日? 3、指名读描写杨梅形状的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杨梅果是什么样的?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体会“细腻”“柔软”是什么感觉) 4、指名读写杨梅颜色的自然段。思考:作者是怎样讲杨梅颜色的?(先讲外边的,后讲里边的)哪些语句使你感到杨梅果非常惹人喜爱,为什么? 5、指名读描写杨梅味道的自然段,想一想哪句话是讲杨梅味道的,哪几句是讲“我”爱吃杨梅的? 板书设计: 枝:常绿 杨梅树 叶:狭长 一、15我爱故乡的杨梅 形状:圆 小刺 杨梅果 颜色:淡红深红几乎成黑 味道:又酸又甜 甜津津
我爱故乡的杨梅教材分析: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五年级语文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故乡的杨梅,从杨梅的形状、颜色、味道,突出了它的可爱,表达了作者热爱故乡的思想感情。课文篇幅短小,层次清楚。首先,作者开门见山地点出“我”的故乡所在地,“我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这里既有突出强调的作用,又能引起读者的好奇:“我”为什么爱杨梅,杨梅有哪些可爱之处呢?接着,作者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及时,杨梅树的渴望以及它那旺盛的生命力。然后,作者抓住杨梅的形、色、味的特点,生动、细腻地描写,使读者对杨梅产生了如见其形、如观其色,如品其味的感觉。另外,在描述的过程中,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这篇文章的写作特点是:作者按杨梅的生长过程,由整体到部分,由表及里的顺序进行叙述,语言十分精练、简洁、朴实、亲切,是学生学习写作的一篇很好的范文。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贪婪、吮吸、狭长、细腻、嘴唇、汁水、豆腐”等7个词语;2.通过对“贪婪”等词语的理解,感受杨梅树的可爱。
3.了解杨梅果的特点,体验吃杨梅的乐趣,体会作者喜爱杨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4.学习作者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和写作方法,学会简单运用。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感受杨梅树的蓬勃生机和杨梅果的特点,体会吃杨梅的乐趣。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细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检查预习,认识杨梅树。(课前板书课题“我爱故乡的杨梅”)1.同学们,喜欢吃杨梅吗?杨梅被誉为“江南奇珍、百果之王”,它色鲜、味美,很多人都对它爱不释手。有一位名叫王鲁彦的作家,他也特别喜爱杨梅,我们来看看他是怎样介绍故乡的杨梅的。(齐读课题)2.3.1、作者的故乡是指哪里?(江南) 2、杨梅上市大概是什么时候?(什么时候可以吃杨梅了?你从哪里看出来的?)(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2.检查预习。
这是一篇选学课文,同学们在课前都预习过了吧!让我们来完成《预习单》上的练习。学生做练习。开火车读①②,校对。齐读。▲理解 “贪婪地吮吸”、“春天的甘露”,品读杨梅树的可爱。“贪婪地吮吸”是怎么样子的?小朋友吃果冻的时候,先剥开上面的纸,然后去吸——轻轻地吸还是用力地吸?(用力地吸)这就是“吮吸”。这时候,你肯定是吃了一个还想吃一个,吃了第二个还想吃第三个,永不满足,这就是“贪婪”。多可爱的小朋友呀!故乡那一棵棵杨梅树好像一个个可爱的小朋友在细雨如丝的春天里贪婪地吮吸着那甜甜的露水,真是舒服极了!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多么可爱的杨梅树呀!作者就是这样巧妙地运用拟人的写法把杨梅树写得活灵活现,今后我们在介绍一种事物时也可以用这种方法,这样,你的文章就更生动了。让我们把这样的语言记在心里吧!(读)二、品读杨梅果(一)形、色、味作者在介绍杨梅时不仅介绍了杨梅树,(板书:杨梅树)还从哪几方面介绍了杨梅果呢?请同学们赶快翻开语文书第97页,自由读读课文的3-6小节,用“——”划出直接写杨梅果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
1)生自由读、找。2)指名交流汇报。老师随机出示,并教会学生概括出分别介绍了杨梅的什么?①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板书:季节)②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板书:形状)③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板书:颜色)④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板书:味道)3)引读,再次品味杨梅的形、色、味那作者用眼睛看到了,——引读: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他还看到了,——引读: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不仅用眼睛看了,还用手去摸了,发现---引读: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最后还用嘴巴去尝了,——引读: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是呀,课文就是这样来写的,作者对杨梅果进行细致地观察,从杨梅成熟的季节、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来介绍杨梅。抓住了这些特点来写水果的话,一种水果就清晰地摆在我们的眼前了。(二)体验吃杨梅的乐趣小时候,作者在故乡就特别喜欢吃杨梅,长大了,离开了故乡,他天天怀念故乡的杨梅。所以他并不是那么简单地在介绍杨梅,他还把自己小时候在故乡吃杨梅的感受以及和杨梅有关的经历、回忆写进去了。1.(师出示描蓝相关句子)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三处句子,细细品味,它们给你带来了什么感受?你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2、交流谈感受,指导朗读,学写批注。出示: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1)指名一生读句子。2)你从这处句子读出了什么感受?(我觉得杨梅身上的刺很有意思。)3)你的这种感受从哪儿来的?你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是呀,杨梅身上的刺,是平滑的而不是尖尖的;是细腻的而不是粗糙的,是柔软的而不是硬邦邦的。真可爱!)4)你能把这种感受读出来吗?谁也想读?
5)听了你的朗读,我迫不及待地想伸出手来从树上摘下一颗杨梅放进嘴里感受一下那种平滑、那种细腻、那种柔软。还有谁也想读?6)读着这些文字,我们眼前仿佛就出现了这样的画面。齐读。7)小结学法:刚才我们通过读句子,抓住关键词来细细品味,这就是品味语言,品读语言。把我们的读书感受写下来,这就是作批注。支老师在读到这句话时,也特别有感受,我写下了这样的批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作者用词非常准确,通过 “平滑、细腻、柔软”这三个词就写出了这刺的特点。)8)作批注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面,让我们也试着给另外2处句子写写自己的读书感受。9)学生写批注。10)学生交流自己写的批注,谈感受,指导朗读.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1) 生读句子。2)你从这处句子读出了什么感受?3)你的这种感受从哪儿来的?你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
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了,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1) 生读句子。2)你从这处句子读出了什么感受?3)你的这种感受从哪儿来的?你从哪些字词中体会到的?师:多么特别的果子呀!多么深刻的感受!多么有趣的经历!多么难忘的记忆!(板书:感受、经历、记忆)难怪作者这么喜欢它!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吧!(齐读)三、拓展阅读,体悟“故乡情”。1.作者写“我爱故乡的杨梅”,先写了杨梅树,再从这几个方面去写了杨梅果,还融入了自己的感受,让我们也喜欢上了这杨梅。作者就仅仅写了这故乡的杨梅吗?我们一起去听听作者的心声吧!(配乐)作者王鲁彦出生在浙江宁波,……因此,他写了一篇文章,题目就叫《故乡的杨梅》。我们的课文就节选自这篇文章。他在文中还这样写道:故乡的雨,故乡的天,故乡的山河和田野……,还有那蔚蓝中衬着整齐的金黄的菜花的春天,……还有那熟识的道路,还有那亲密的故居…… 2. 听到这儿,我们知道作者不单单爱故乡的杨梅,他还爱什么?(指名说)
3.一句话,他想念着故乡的人,想念着故乡的一切一切,他把对故乡的思念都融入在一棵小小的杨梅树里,他才写下了这么一篇文章,才有这样深刻的,这样细腻的描写。(齐读课题)。亲切地读,自豪地读。四、迁移写法,升华情感1 、这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王鲁彦爷爷写的《我爱故乡的杨梅》,知道了写一种水果可以抓住它成熟的季节、形状、颜色、味道等方面来介绍,也可以融入自己的感受和经历,这样文章就更生动了。下面,让我们也试着写写我们家乡的一种水果《瓯柑》。我们先来写写它的颜色吧!1)回顾杨梅颜色的写法。2)生学些瓯柑颜色的变化。(你轻轻剥开它,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尝到了什么?)3)交流。评价:你写出了瓯柑的颜色变化,很会观察!你把自己吃瓯柑的感觉都写出来了,真棒!听了你的介绍,我也特别想尝一尝呢!2 、升华情感:同学们有兴趣可以读读王爷爷写的《故乡的杨梅》,你会有更大的收获。板书: 我爱故乡的杨梅王鲁彦
杨梅树季节杨梅果 形状 感受颜色 经历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