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教学目标】1.会读会默写《望天门山》,了解古诗的大意。2.让学生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神奇壮丽,感受作者豪迈的思想感情。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感情。【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含义,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们都知道李白被人称为“诗仙”,谁来背一首李白的诗?出示课件,认识李白。板书:天门山。认识天门山。你怎么知道关于天门山的知识的?(要学会看注释)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所写的《望天门山》,板书:望,齐读课题。二、听读出示课件,听范读,说说这首诗是写什么的?你觉得这个地方怎么样?三、自读古诗,师生轮读。掌握古诗的节奏,韵律。四、理解1.师:(过渡启下)我们已经对古诗作者、古诗大意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逐字逐句品读,细细感受这首山水诗的意境吧。吟诵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读了这句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板书:天门断楚江开)A:结合实际(动作)理解:断、开。(断裂、冲破)B:结合注释理解:楚江C:用自己的话说说句意。D:想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景象?(长江浩荡撞破天门山)E:这儿主要写的是什么?(山)什么样的山?(高耸、雄伟、险峻)借山写了什么?(江水)什么样的水?(湍急、激流、奔腾)3/3
哪一个字给你印象最深?(断)F:感受着山水的气势,我们来读一读吧。(评价:a想着这奇景震撼人心啊,你来读。b想象着水劈山断,壮观,让江水更有气势,读出来吧。c想象着你的脑中的画面,让长江之水更有神力一些,再来试试。d让江水来得更汹涌一些,e你读出力量!读出气势!f太棒了,长江更具神力了。)21·com师:现在就让我们想象着“水劈山断”的画面,一起吟诵,再次感受长江的澎湃与奔腾吧。G:刚才我们在学习第一句诗时,我们首先理解字词,接着想象意境,最后感情朗读。(出示课件)2.下面我们来品味第二行诗。A:看图想象,理解:回:回旋。(板书:碧水回)出示课件,直观理解。B:想象:这是一种怎么样的景象呢?(江水东流在这儿转个弯)C:第一句中“断”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水劈山断的壮观画面,那么这一句中哪一个字也向我们展示了独特的意境呢?(回)你通过“回”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汹涌江水拍打岩石的声音)D:指导朗读。(师:谁能将这壮观的景象展现给大家?a让这个“回”字再耐人回味一些。再来。b范读。这样读,会让诗句充满遐想的。你试试。c让这“回”字充满遐想吧。d想象着山水的气势,你来。e想啊,漩涡、水花、波涛,你再来。)E:这一句主要是写什么?(长江水)什么样的水?借水又衬托了什么?(天门山)什么样的山?F:师:同学们,其实在古诗中每一词,每一句都是一幅优美的画面,我们这样边读边想像画面,你就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再现诗的意境。G:现在让我们走入诗的境界,通过诵读再现这“山阻水回”的画面吧。H:师:瞧,第一行诗是通过写山好像是断了,让我们感受水的气势汹涌;这一行又是明明写水回,我们感受到的是山的奇险。短短两行,却蕴涵丰富,令人遐思无限,这便是古诗的精妙所在。3.小组讨论后两行。完成以下问题:有感情读后两句诗。这两句写了什么景物,如何把它读好?A:理解字意:出:出现。(相机板书:青山出孤帆来)B:我们平时写作中,一般怎么形容高山的?(矗立、屹立、耸立、挺立)能不能换成“两岸青山相对立”?这儿为什么李白用了个“出”呢?(比较立和出后得出结论,立是静止的,出是运动的,出更能说明舟行江上。)3/3
C:想象这两句的意思。(两岸青山整齐排列出现,一片白帆从太阳那边驶来。)D:在这两句中,写了几种景物?(青山、孤帆、红日)E:面对这么美的景物,我们应该怎么来读这两句。指导朗读。(喜悦的心情)4.回顾全诗师:作者就是乘帆从日边而来,远远看山,渐渐观山(手势动),细细赏山的,所以李白为这首诗取名“望天门山”。(指题目望圈画)“望”字可以换成“看”吗?(不能,因为全诗的景物全是望到的。如果不望,怎么能看到天门中断;如果不望,怎么能看到楚江开;如果不望,哪会知道碧水东流;如果不望,哪会知道至此回;如果不望,就不清楚两岸青山相对出;如果不望,就不会发现一片孤帆日边来。全诗紧扣一个望字,诗中却无一个望字,这才是李白作诗的神奇所在。)5.师:现在就让我们随李白一起泛舟,远望天门山吧。请大家闭上眼睛,想像画面,吟诵这首山水诗吧。顺水东下,举目远望天门山……6.让学生通过自由诵读,结合看课文挂图,在头脑中形成画面,把想象到的景象用自己的话说出来,还可以让学生把想象的景象画出来。7.交流: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五、熟读基础上背诵。六、总结全诗。古诗是我国文化宝库里的一多奇葩,李白是诗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还有很多诗人和他们的诗歌也很有名,等着你们去欣赏,去诵读。【作业布置】搜集李白的诗歌,背下几首来。【板书设计】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