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和反思
加入VIP免费下载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和反思

ID:857374

大小:32.5 KB

页数:7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望天门山》教学设计《望天门山》是义务教育课标版第五册第六单元的一首古诗。这首古诗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景色。学习这首古诗,要读懂词句,理解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而古诗的语言非常简练形象,更重要的是它的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而三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古诗,由于阅历和生活积累的局限,很难进入文本所描写的境界中去,而运用多媒体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诗句的理解,给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的感受,更有利于学生进入情景,深刻地领悟诗歌所描写的意境,真正领略到大自然的神奇与秀丽。一、交流资料,感受意境。1、学生交流收集的有关李白及天门山的资料。2、教师展示资料(出示课件:天门山两山对峙,长江汹涌奔腾,一轮红日挂在天边,小帆船由远而近顺流而下。)(师生共同欣赏。)3、师:同学们,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充分地交流。)[评:播放课件,让学生观看美景,能给学生带来直观形象的感受,使学生一开课,就能进入文本所描写的情景中,从而初步感受意境。]二、自主合作,体验意境。1、师:请同学们读读《望天门山》这首诗,看诗人是怎样用诗句描写这一壮观景象的。读后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然后和同学们交流交流。(学生大声诵读,在小组内热烈地交流。)2、全班交流。 3、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梳理出理解上的难点,即对“至此回”与“相对出”的理解。(师相机板书:“至些回”?“相对出”?)4、合作探究不懂的词语。(1)理解“至此回”。(师再次出示课件,指导学生观看水流撞击到山石上,激起回旋,形成汹涌的波涛的情景。“碧水东流——至此回”,师一边读一边用动作演示。)①再次启发学生说自己又读懂了什么。(主要是解决了哪个“?”)②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小结:汹涌的长江水好像是从中间推开了天门山,碧绿的江水一路奔流向前,至此撞击到岩石上,激起回旋,更显得汹涌澎湃。大家能通过诵读的方式来表现这一壮观的景象吗?(学生自由诵读,然后出示配乐动画,指名配音朗读。)[评: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整理出难以理解的词语,这些词语如何理解?播放课件再现情景来帮助学生理解是最好的办法。学生在教师的巧妙引导与课件的形象直观感受下,理解到了诗意,突破了难点,再加之教师播放配乐动画,学生在这种美的情景的熏陶下,大声地配音朗读,从而让学生真正地体验到了古诗的意境。](2)理解“相对出”。①师:记得在《望庐山瀑布》一诗中,也有两句诗写得很有气势,是哪两句呢?(生齐诵:“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②师:很对!作者所望见的两处景象都是惊心动魄,极其壮观。不过,《望天门山》和《望庐山瀑布》的“望”却又有些不同,大家知道不同在哪儿吗? ③师再次出示课件,(指示学生看顺流而下的小船,站在船头的诗人。)想一想,作者分别站在什么地方望的?(引导学生比较:《望庐山瀑布》是李白站在瀑布前面,远远地望,《望天门山》是他乘着小船,从远处驶过来时望见的。而从远处看天门山和在近处所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远处看山很模糊,到近处就变大变清楚了。而“两岸青山相对出”写的就是作者的这种感受。)④再次请学生说出这句诗所描写的意境。⑤再次地播放配乐动画,让学生大声地诵读这两句诗。三、创设情景,想象意境。1、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一边听一边在头脑中画画,说说,你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师配乐诵读诗句,生想象)2、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意境。3、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师点拨:眼前这番壮丽而又秀美的景象,怎能不让人诗兴大发呢?让我们也像诗人一样,来吟一吟这首诗吧!(播放多媒体课件,激情诵读)[评:古诗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语言的简练形象,更重要的是它优美的意境,深挚的情感。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又创设了一系列的情景,有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想像,领会意境与情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和陶冶,并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四、合作朗读,升华情感。 1、师:浩浩的长江水啊,咆哮着奔腾向前,像一头猛兽一样撞开了天门山,汹涌澎湃的江水撞击在岩石上,形成了巨大的回旋。(男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2、师:一只轻快的小帆船从远处的红日之下顺流而来,它越驶越近,巨人一样挺立的天门山也越来越清晰地扑进我的眼帘。(女生齐诵: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3、师:眼前壮丽的山河不禁激发了诗人报效祖国、建攻立业的雄心壮志。他满怀希望,满怀激情地吟诵着:(指名读诗)4、师:想象一下,此时的你也和诗人一起站在顺流而下的小船上,眼前的景色怎不让你激动,你也情不自禁地吟诵着——(生齐诵: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教学反思:读---古诗教学的主旋律每一个学段,对于古诗的学习都有不同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对于中段学生的古诗学习指出: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的过程中体验情感,开展想象,领悟诗文大意。因而在《望天门》的教学过程中,我把握住了“诵读”的层次感,不断的带领学生领悟诗歌内涵:一读读准字音:在介绍了作者和诗歌的背景之后让学生自由朗读,然后叫个别学生朗读,随机的正字音,“楚江”、“孤帆”的字形、字义也随机讲解。二读读出节奏:七言古诗的基本节奏是二二三,学生以前没有了解,我简单介绍的基础上让学生按照节奏多读几遍,这样不单有提高助于学生朗读水平,还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例如碧水/东流/至此回。“碧绿的楚江水向东流到这里就从这里转完啦。”学生能过根据字面的意思大概的说出字面的意思。 三读读懂内容。想让学生说说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学生提出了很好的问题:“为什么用‘一片’来形容帆船”,“‘相对出’是什么意思?”,“‘孤帆’的意思孤单单的一只小船‘还是作者很孤单?”在浩瀚广阔的的长江水的映衬下,任何船只都会显得渺小无比,经过我语言的描述学生很快的明白了为什么作者选择用:“一片”来形容小船。而对于相对出这种物理视觉的解释,我就用举例子的方法让学生借助生活中自己坐车坐船的经验来体会。“孤帆远影碧空尽”中的孤单与不舍和“孤帆一片日边来”中的豪迈气魄是截然不同的,我从学生对李白已有的个性了解入手,让学生明白李白会因为送别好朋友孟浩然而伤心难过,却不会因为自己乘船出游而孤单寂寞。同时通过语言和图片结合,向学生展示和描述作者在汹涌澎湃的长江上,远有红日相伴,近有青山相迎,作者直挂云帆济沧海,会是一种怎样的豪迈呢?学生也被这种情绪感染,幻想着眼前的美景,大声的读出作者的豪迈。四读熟读成诵。其实学生已经在二年级的时候背诵过,现在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李白,站在船头,看着眼前的美景,结合自己的体会不断的诵读,加深印象。一节课下来学生能够知诗人、解诗题、识生子、解词句、悟情感,可是没有扎实的默写整首古诗,赵老师在点评的时候指出,古诗的含义不要过深的分析,而找出时间给学生写字默写才能帮助学生真正的积累。关于景色的分析也没有必要,只要引导学生去不断的读,学生自会读懂诗中的美景,课标中也指出学生能领悟诗句大意即可。我觉得赵老师的点评我应该在上每一节课前都仔细的琢磨琢磨。“一节课下来,学生沉淀下了什么?”这是所有老师都要思考的问题。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