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四上语文*古诗诵读《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反思张家铺学校程爱莲《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七绝,写于苏轼担任杭州通判期间。此诗不是描写西湖的一处之景、一时之景,而是对西湖美景作全面的概括与评价。这首诗抓住了天气亦晴亦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一利用图片,烘托意境。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的难点,难就难在怎样引导学生真正进入诗词的意境。在教学这首诗时,我通过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力图让学生真正入境。在教学时,我出示了一组晴天西湖的风景图,然后着眼于波光闪闪的画面,让学生面对美丽的湖光山色,在反复的吟诵中去体会西湖晴天,日照湖水,水映日光,碧波荡漾,一片浩然天边、开阔艳丽的水乡景象;接着又通过观看雨中的西湖云雾迷蒙的图片,让学生在配乐解说中通过直观的画面来发现西湖的美。这样,学生从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自然入境,当他们体会起作者所描绘的诗歌思想感情,就自然水到渠成。
二抓住诗歌的重点,突破诗歌教学的难点。我从理解“潋滟”,“空濛”这个词入手时,让学生从注释上去理解这两个词的意思,接着又紧紧抓住晴,好,雨,奇,总,西这些词,联系上下文的注释并结合图片,逐步体会诗意以及作者所表达的诗歌情感,上半首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写了西湖的晴姿雨态。学生一下子明白了西湖无论是在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是春天还是冬天,它的魅力是永恒的。诗人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诗人之所以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这个比喻得到后世的公认,从此,“西子湖”就成了西湖的别称。因而诗人以绝色美人喻西湖,不仅赋予西湖之美以生命,而且新奇别致,情味隽永。本节课中,我利用了板书,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一个“总”字等,注意引导学生体会西施之美。即让学生明白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那样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永远是那么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三注意古诗教学以读为主。古诗教学中,朗读是重头戏,只有通过朗读,才能让学生理解诗歌,体会到诗人表达的感情。这一堂课中,我采用了多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品味,在读中感悟,渐渐去领会诗人的情感。课文的题目本就是古诗诵读,古诗的重点首当其冲也是以读为主。我首先让学生自由读,初步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接着认读生字,让学生互相之间纠音读。然后是老师范读,让学生注意读出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这样层层启发,逐步养成自主学习古诗的习惯。紧接着,是分析诗句的意思,在领悟诗歌意境的过程中,品读古诗。达到和诗人声音,神韵合一的地步。事实上,学生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在情感上能得到很好的升华,从而引起强烈的共鸣。四教学上要善于设置问题,循循善诱。除了引导学生理解单个字词外,我有意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话来概括诗句的意思。教学中每一步的问题,我都是经过精心的设计,自然过渡,这样让学生的思维按一定的坡度上升,让他们在思考中领会诗歌的大意。通过老师循循善诱,学生渐渐进入了诗歌的情境,西湖时晴时雨的美丽画面顿时就浮现在了他们的脑海之中,然后,随着诗人的笔锋一转,把西湖与美女西施联系在一起,将西湖在不同的天气所呈现出的美妙
与西施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神韵相提并论,出人意料,深入浅出。有利于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理解,学会感悟中华文化经典的魅力。五小组读的多样性。学生在领悟了诗意和诗境后,我让他们分组反复诵读,最后熟读成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重视读诗的方法,通过递进地读让学生学会读诗、品味诗歌语言,逐渐感悟出诗的意境。此外,我注意介绍诗人的写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到苏轼正是有了一份热爱大自然山水的情怀,才会面对如此美景,冲口诵出这流传千古的名篇佳句。我在小结中注意结合诗人的简介和写作背景,启发学生体会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感情,这样课堂教学首尾呼应,一气呵成。由于是初次尝试运用多媒体进行语文古诗教学,本节课遗憾的地方还许多,比如,我应该把节奏放缓一点,指导学生朗读时应该更细致一点。总之,这节课需要反思的地方很多。我今后在教学工作中要不但总结经验,让每一节课不留遗憾或少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