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洞庭》
洞庭湖位于湖南省的北部,岳阳市附近,有著名的岳阳楼。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淼。水天相接,朝晖夕映,气象万千。湖中有君山,山上有诸多名胜。
刘禹锡(772-842),唐代诗人.字梦得,河南洛阳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他与柳宗元交好,人称“刘柳”,由于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称“刘白”。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但他一生官途并不顺畅,多次被贬,【洞庭湖】就是他秋天转任途中经过洞庭湖时,月夜之下遥望洞庭湖写下的。作者简介
想一想照镜子的时候你有什么感觉?镜未磨磨:打磨、擦拭。镜未磨:古代镜子是用铜做的,磨了才能光亮。这里比喻月下的湖面虽然平静,但有点朦胧,像没有磨平的铜镜。
潭面无风镜未磨作者前半句写“潭面无风”,后半句写“镜未磨”,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什么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作者在写洞庭湖之美,怎么提到了盘子和青螺?这里作者又运用了连续的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把月光下的洞庭湖比作一个银盘子。把洞庭湖中的君山岛比作青螺。远看,远远地望去
理解诗意: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意思是: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湖水交相辉映,融为一体。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得像一面平滑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意思是:在皓月银辉之下,洞庭山愈显青翠,洞庭水愈显清澈,山水浑然一体,远远望去,如同一个银白色的盘子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这首诗的妙处,全在于几个生动的比喻。它们不但表现了月下洞庭的迷人景色,而且也映衬出诗人自己的形象:浩瀚无边的洞庭湖,在诗人眼里不过是一面铜镜,一具银盘;美而神秘的君山,不过是一只小小的靑螺。如果不是站得高、看得远,如果没有宽广博大的胸怀,要这样视大为小,举重若轻,那是不可能的。小结
等岳阳楼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哮病韶关学院医学院彭卫
概述定义: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逆,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痰患。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源流《素问.阴阳别论篇》“起则熏肺,使人喘鸣”。《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篇》:“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元朱丹溪首创哮喘之名,《丹溪心法.哮喘》“哮喘必用薄滋味,专主于痰”。
明虞搏始把哮证与喘证区分为二证。《医学正传.哮喘》“哮以声响言,喘以气息言”。“夫喘促喉中如水鸡声者,谓之哮;气促而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张景岳《景岳全书.喘促》喘有夙根,遇寒即发,或遇劳即发者亦名哮喘。未发时扶正为主,既发时以攻邪为主”
范围支气管哮喘、喘息性支气管炎及其它原因引起的哮喘均可参考本节辨证论治。。
病因病机病因主因:宿痰内伏于肺诱因:很复杂,如外邪、饮食、异味剌激,花粉吸入、劳倦、精神因素等皆可诱发哮病发作,尤以气候变化关系最为密切。
病机(宿痰产生的原因)外邪侵肺→肺不布津→聚液成痰宿饮食不当痰脾不健运→聚液成痰内思虑过度伏先天不足于肾虚不能蒸化水液→聚液成痰肺肺病及肾
宿风寒气痰诱饮食触痰机痰痰哮内+七情发随升阻气劳倦伏气降气搏喘伏因异味痰升不逆击于花粉利发肺作
病因:外邪、饮食、体虚(肺脾肾)——宿痰诱因:外邪、情志、饮食、劳倦病理因素:痰病机:诱因引动伏痰,痰随气升,气因痰阻,互相搏击,壅塞气道
病位:肺——脾肾病性:本虚标实发作时:标实为主;缓解期:本虚为主相关脏腑:肺、脾、肾预后:肺脾肾气虚——阳虚——阴阳两虚累及心——喘脱(心阳外脱)
哮病发作期:邪实为主寒邪外邪(表证)饮食(里实证)热邪外邪(表证)饮食(里实证)缓解期:本虚为主肺虚脾虚肾虚
证候特征1、发作时呼吸困难,喘息,喉中有哮鸣音。2、具有“夙根”,临床表现为发作性,反复性,顽固性。
发病特征①发作性:当遇到诱发因素时呈发作性加重。②时间节律性: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③季节性:常在秋冬季节发作或加重。④可逆性:平喘药通常能够缓解症状,可有明显的缓解期。
1、主要症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2、发作性:多发于傍晚、夜间或清晨。3、发作先兆:咽痒、鼻痒、喷嚏、流涕、咳嗽、胸闷。4、发作表现:突发胸闷窒息、咳嗽,迅即呼吸气促困难,呼气延长,伴哮鸣,为减轻气喘,病人被迫坐位,双手前撑,张口抬肩,烦躁汗出,甚则面青肢冷。5、发作时间:几分钟,几小时,几天不等。6、伴随症状:可见外感表现(发作期)。亦常见肺、脾、肾虚表现(缓解期)。
诊断⑴、病史:哮病多起病于童稚之时,常因气侯、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劳累等因素诱发;常数年、数十年反复发作不愈;有过敏史及家族史。⑵、先兆症状:鼻痒、喷嚏、咳嗽、胸闷。
⑶、临床表现①、临床特点:呼吸急促,喉间痰鸣有声,以及咳嗽、咯痰、胸闷;②、发作时表现:常突然发作,而后出现症状逐渐加重;若发作持续24小时以上,称之为哮喘持续状态。③、缓解期表现:可有轻度的咳嗽、咯痰、呼吸紧迫感等,但也有毫无症状者;多伴有肺脾肾虚之候。
⑷、体格检查:两肺可闻及哮鸣音,或伴有湿性罗音。⑸、辅助检查:血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痰液涂片可见嗜酸细胞。胸部X线检查一般无特殊改变,久病可见肺气肿体征。协助诊断1、支气管激发试验2、支气管扩张试验
鉴别诊断1、喘证:呼吸困难,甚至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2、哮病:喉中哮鸣有声为特征。3、肺胀:咳、痰、喘、肿、悸。病情缠绵,经久难愈。4、肺痨:干咳、咯血、潮热、盗汗、消瘦5、肺癌:刺激性咳嗽,咯血,胸痛,恶液质。
哮病喘证有宿根无明显的发作期和缓解期一般无发作时喉中哮鸣如水以气息喘急迫促为特点(声响)为特点(气息哮必兼喘喘未必兼哮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喘是一个症状两病都有呼吸困难的表现,但哮必兼喘,而喘未必兼哮。
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1、辨虚实实证:新病,喘哮声高气粗,体质状实。虚证:久病,喘哮声气怯声低,体质虚弱。发作时——邪实,未发作——正虚,久病——虚实夹杂。
2、辨寒热冷哮:哮证特征+咳痰清稀,痰白,口不渴,苔白。热哮:哮证特征+咳痰黄稠,胶粘难咯,口干欲饮,苔黄。冷哮:寒邪诱发,素体阳虚,痰从寒化热哮:热邪诱发,素体阳盛,痰从热化痰哮:情志、饮食、劳累诱发,寒热不显风哮:外风、阴虚生风、肝郁化风,引动宿痰
哮病发作期:邪实为主寒邪外邪(表证)饮食(里实证)热邪外邪(表证)饮食(里实证)缓解期:本虚为主肺虚脾虚肾虚
三、治疗原则⑴、治疗原则:发作时治标,攻邪为主,分寒热而施;缓解期治本,扶正为主,分肺脾肾而治⑵、善后调摄①、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酒;②、避免接触刺激性气味及过敏源;③、加强体质锻炼,预防感冒。
发作期:邪实为主(痰)寒(痰)邪外邪(表证)饮食(里实证)热(痰)邪外邪(表证)饮食(里实证)缓解期:本虚为主肺虚脾虚肾虚
(三)分证论治1、发作期冷哮症状:哮病发作时特征+冷天或受寒后易发,形寒怕冷,口不渴,咯白痰,舌苔白滑,脉弦紧。治法:温肺散寒,化痰平喘。方药: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厚朴麻黄汤。
热哮症状:哮病发作时特征+发热、面赤、口渴欲饮,咯黄稠痰,舌红苔黄,脉滑数。治法:清热宣肺,化痰定喘方药:定喘汤
痰哮症状:哮病发作时特征+咯粘稠痰难出,呕恶、纳呆、脘闷,便溏。苔浊腻,脉滑。治法:化痰定喘方药:“二陈汤”合“三子养亲汤”
风哮症状:哮病发作时特征+汗出、恶风+咽干口燥、面色潮红或萎黄不华+情绪不宁、抑郁舌淡或舌红少津,苔薄白或无苔,脉浮或弦细治法:疏风宣肺、化痰定喘方药:华盖散炙麻黄、苏子、杏仁、云苓、陈皮、桑白皮、甘草
缓解期肺虚症状:自汗,怕风,易感冒,气短声低,咯痰白色清稀,舌淡苔白,脉细弱。治法:补肺固卫方药:轻:玉屏风散;重:桂枝加黄芪汤。
脾虚症状:腹胀、便溏、食少,常因饮食不当而诱发,平素痰多,舌淡、苔白腻,脉细弱。治法:健脾化痰方药:六君子汤。
肾虚症状:哮病反复发作日久,短气息促,心慌耳鸣,腰酸体软,畏寒肢冷,面色晦暗。肾阴虚者颧红、烦热、汗出粘乎,舌红少苔,脉细数。治法:补肾摄纳方药:金匮肾气丸或七味都气丸
治疗注意事项1、有外感症状时不宜过早使用降逆、补涩之品,以免留邪;2、注意寒热相兼、转化;3、久病多正虚邪实,虚实夹杂,治疗宜掌握扶正祛邪的关系;4、尽量避免有关诱因,注意生活调理,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