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学设计 课题:《雨巷》科目语文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时1提供者王玲单位柳林县鑫飞中学一、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 1、学会鉴赏现代诗歌。 2、通过咀嚼、吟诵,能有感情地朗读本诗,做到朗读停顿准确,情感基本到位。3、能指出诗歌的个别表现手法并用简要的语言说说这种手法的作用。 4、感受诗歌的独特意境,领会诗人的感情,会抓关键词,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诗歌的思想感情。 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多形式地组织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学会通过诵读学习诗歌的方法。2、分组鉴赏探究诗歌表现手法,初步了解基本的诗歌欣赏方法; 3、体会诗歌的反复等手法。揣摩词句,咀嚼语言,运用联想想象,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受戴望舒所抒发的感情 2、开始喜爱上朗读现代诗歌,充分提高对诗歌的审美价值等的认识。二、教学内容及模块整体分析《雨巷》选自苏教版高中必修1第一专题,这个板块主要学习现代新诗。高一学生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用诗歌的美感染熏陶他们,有助于他们热爱生活,培养乐观积极的态度。雨巷有着极其浓重的象征意义,人生处处有“雨巷”,诗人在黑暗孤独中从未放弃对光明的向往,由此可以在教会学生语文知识,培养他们语文实践能力应用能力,引导他们勇往直前寻找人生出路,让青春之树结出灿烂饱满的果实。此外,《雨巷》这篇课文抽象,只有将学生引入其中情景才能让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三、学情分析一般特征:学生是高一年段新生,处于初中和高中知识的过渡和衔接阶段,对诗歌的了解还只是处于简单的接触的感性阶段,缺乏深入的探究。 初始能力:具有好表现、思维活跃等特点;以形象思维为主,认识问题的能力还不高;他们刚刚了解现代诗的特点、形成等,鉴赏诗歌的水平有限,理解诗歌的形式、内涵有一定难度;缺乏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经验和能力 信息素养:学生手头相关参考信息较多,能主动收集相关学习资料。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1教学本文,重在指导学生感悟文中内涵,培养语文能力,既学会又会学,领会文章内容,情感,写作技巧,掌握诗歌鉴赏方法。这篇课文抽象,难点较多,是探究性学习的好材料,要让学生预习时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有步骤地进行探究。体现课堂民主、师生平等对话的教学理念。
2运用讲授法,朗读法,问答法,情境导入法,点拨法等技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发散思维的良好习惯,构建开放,有序,充满活力的课堂。这篇课文思想深刻,主题的理解是多向的,要引导学生有创意多角度地理解。3依总-分-总的思路安排教学步骤。先整体感知课文,再探究局部性疑难问题,体会作者感情。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意象分析、感情把握教学难点 1、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情感,把握诗歌意象和内容的关系; 2、分析“雨巷”、“我”、“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语(师)“愿我在最后的时间,将来的时候看见你,愿我在垂死的时候用我的虚弱的手把握着你。”(作者戴望舒的告白词)从这句话大家可以看出诗人对爱情有着浪漫而美好的追求,爱情是生活的一部分,由此可以联想诗人对生活的向往是何其唯美。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戴望舒的《雨巷》,一起感受他的多样情怀。引发对课题的兴趣。背景简介(1)用ppt呈现相关背景知识。(2)播放相关的视频资料。阅读资料,观看视频。思考交流:诗歌背景意义何在?了解背景,把它作为解读诗歌的一把钥匙。知人论世(师)抽学生朗读课文,纠正字音,强调生词含义,掌握下列词语的读音及含义。彷徨(pánghuáng)彳亍(chìchù)寂寥(jìliáo)惆怅(chóuchàng) 检查预习情况,扫清阅读障碍。(师)下面我们来听听配乐朗读《雨巷》。用心去体会《雨巷》创设的意境,感受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倾听朗诵自主学习对诗歌产生亲近感。延续氛围的营造环节,在领略朗诵时,尽量引导学生亲近诗歌(师)齐读课文,留心下边的问题:①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②诗中写了哪几个“意象”?学生齐读讨论回答①生1:这是一首爱情诗。 生2: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②诗中写了油纸伞、我、雨巷、 丁香花、丁香姑娘、篱墙等意象。让学生有与文本对话的机会,能够在深入文本的过程中得到独特的感受与体验。
(师)理清思路归纳我 希望逢着 丁香姑娘 走近 我 (追求) 飘过 我身旁 到了 篱墙 (照应) 走尽 雨巷„„ 我 希望飘过 丁香姑娘 (继续追求)讨论后归纳:我是一个有所追求的青年。学生口头回答,屏幕逐步显示下边内容结合学生的发言,引导学生利用合理的想象解决情结的补充、意象的把握等问题。说一说诗歌里的故事。(师)品味语言[屏幕显示下边词语]我: 独自、彷徨、希望、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 雨巷: 悠长、寂寥、颓圮、哀曲丁香姑娘: 结着愁怨、丁香一样的颜色、芬芳、忧愁、哀怨、默默、彳亍、冷漠、凄清、惆怅、太息一般的眼光、走近、飘过、像梦一般的、凄婉、迷茫、到了、走尽、消散了„„ [教师口头提示]:这些词语是表示动作、情绪、物态的,选出你认为用得很好的来说说。 学生讨论回答“希望”,写出了作者是有所追求的人。 “结着愁怨”,说明作者和丁香姑娘一样,有着忧愁,是为理想不得实现而忧愁。 “悠长、悠长”写出了道路的漫长,“独自”写出了诗人的孤独,“彷徨”写出了诗人在那个年代的迷惘。 “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写丁香姑娘外表的美丽,气味的芳香,象征着诗人理想的美好、高洁。 “走近”“飘过”“到了”“走尽”“消散了”等词语,写丁香姑娘飘然而来,又飘飘而去,象征着理想的缥缈、空虚,由此可知诗人的伤感、迷惘。通过重点词语的理解,充分发挥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师)把握特色①朦胧、含蓄 《雨巷》运用了象征性的抒情手法。诗中那狭窄阴沉的雨巷,在雨巷中徘徊的独行者,以及那个像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都是象征性的意象。这些意象又共同构成了一种象征性的意境,含蓄地暗示出作者既迷惘感伤又有期待的情怀,并给人一种朦胧而又幽深的美感。 ②学生讨论后,屏幕显示参考答案:①朦胧、含蓄 象征②富于音乐性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通过总结提升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富于音乐性是《雨巷》的另一个突出的艺术特色。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重唱等手法,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旋律和宛转悦耳的乐感。因此叶圣陶先生称赞这首诗为中国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纪元”。 拓展研读 说说丁香姑娘形象 教师归纳,屏幕上显示下边的文字她美丽,高洁、飘缈、哀怨,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学生讨论回答生1:丁香姑娘是作者塑造的一个形象,既是生活中可能遇到的, 也是作者驰骋艺术想象所产生的艺术形象。 生2:作者描写她的颜色、芬芳,希望丁香姑娘的外表和内心都是很美丽的,作者对未来的憧憬,就是要像丁香姑娘一样的美好。 生3:“寂寞”、“走尽、“像梦一样的飘过”,说明丁香姑娘就像美好的理想难以实现,缥缈、迷茫。 生4:丁香姑娘是一种象征性的。“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人就把丁香作为愁心的象征。丁香姑娘形象寄托着作者的愁心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完成了能力目标的任务。落实了教法。鼓励学生的个性化阅读课后补充阅读一棵开花的树席慕蓉如何让你遇见我在我最美丽的时刻 为这我已在佛前 求了五百年求祗让我们结一段尘缘佛于是把我化作一棵树长在你必经的路旁阳光下慎重地开满了花朵朵都是我前世的盼望当你走近 请你细听那颤抖的叶是我等待的热情而当你终于无视地走过在你身后落了一地的朋友啊 那不是花瓣是我凋零的心增加学生阅读量小结及作业作业:(1)诵读全文
这节课我们阅读欣赏了戴望舒的《雨巷》,初读课文,了解了它是一首有象征意义的抒情诗,写了六个意象;进一步品味精读,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品味了诗歌的内容,把握了诗歌的特色;同学们联系时代背景,联系作者经历来分析丁香姑娘形象,得到了美的享受。《雨巷》的魅力,不仅揭示了一个时代,而且还写出了一个人类共有的心情,那就是“失落的忧伤”。通过练习和课外阅读,我们的学习会进一步拓展延伸。下课!(2)完成练习册相关的习题对课文知识进行梳理,便于学生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作业是对课文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让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七、教学评价设计评价量表评价项目评价项目等级(权重)分 自评 小组评老师评知识技能掌握本诗的部分生字词知道诗人生平、诗歌风格和本诗的写作背景 掌握诗歌三美和主要表现手法,能例举一二并说出它的作用过程方法 能独立课外搜集相关的学习材料
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好停顿和节奏 情感态度课堂上积极参与,积极思维,积极动手、动脑,发言次数多小组协作交流情况:小组成员间配合默契,积极讨论探究,彼此协作愉快,互帮互助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诗人的思想感情说明:本表在课后由学生、班级小组、老师分别填写。等级权重分由三者平均分构成。形成性评价通过完成布置的作业来确定形成性评价(要求学生上交作业,由老师批改): 完成《习题册》中有关本诗的练习; 八、板书设计 油纸伞:复古、怀旧,迷蒙。 雨巷:悠长、寂寥、迷茫。雨巷戴望舒 颓圮的篱墙:破败、荒凉。 丁香:美丽、高洁、愁怨。 意境美──音韵美──执著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