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六教学设计

ID:859410

大小:35.0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学二、教材分析:1.《课程标准》对本课教学内容的要求。《课程标准》对于三、四年级教材内容明确要求:能用普通话交谈;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他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2.分析本课内容的组成成分;  本课(语文园地六)有三部分内容,分别是“口语交际”和“习作”、“我的发现”和“日积月累”、“宽带网”。  “口语交际”是结合本组的课文学习及“宽带网”的内容进行的,而“习作”部分承接口语交际进行整理,写成习作。  “我的发现”是让学生体会相同的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词义是不同的。“日积月累”中设计了“读读背背”和“读读记记”,其中“读读背背”是启发学生学习积累古诗,“读读记记”意在让学生发现词语的特点并进行扩展练习。  “宽带网”从“迷人的风景”和“富饶的物产”两方面向学生提供了资料,丰富了学生的资料积累。3.分析本课内容与小学教材相关内容的区别和联系。  第六单元的教材围绕着“壮丽的祖国山河”这个专题编写的,由3篇精读课文、1篇略读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组成。从导语到课文、到语文园地,各项语文活动的安排,都是围绕着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展现祖国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祖国的思想感情这一主旨编排的。  在二年级上册第三组课文和二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学习本组课文,可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祖国的山河壮美。三、学情分析:由于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已有了游览名胜古迹的生活积累,再加上影视频媒体的宣传、课外阅读的积累,降低了学习难度。再者,二年级的教材学习中,学生对祖国的大好河山已经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现在将新旧知识融会贯通,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只是在语言的表达上,还有待加强。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组的口语交际而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并通过整理写出习作。 2、了解不同词语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3、积累名诗、名句。 4、积累词语,发现其中的规律。  过程与方法:  1、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口语交际,从而整理、写作。 2、学习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区别相同字的不同意义。 3、通过观察发现词语特点,并积累相类似的词语。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2、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和物产的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五、重点难点:重点:1、积累“aabb”、“又…又…”、“不…不…”三组类型的词语2、通过本组的口语交际而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并通过整理写出习作,习作时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教学 教学来写。难点:学习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区别相同字的不同意义六、教学策略与手段学习本课,采用讲授法、对话法、实践法、电教法(投影机、广播、电脑、网络、多媒体等)、自学法、情景教学法、合作教学法等来实施教学。注重小组合作学习,使传统和现代教学手段融会贯通、相辅相成,共同提高教学效率!七、课前准备:学生:1、课前搜集自己游览过风景区所拍的照片、其它资料,放入自己邮箱;2、搜集尚未游览过但最感兴趣的风景区资料,放入自己邮箱3、搜集描写祖国壮丽山河的诗歌,并试着了解诗歌大致含义教师:搜集几个典型名胜古迹的相关资料,做好知识储备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可以上网的多媒体教室里,学生以6人小组为单位就坐教学用具的设计和准备:简易课件一个八、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本组的口语交际而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培养收集、处理、表达信息的能力2、能写一个介绍景物点的小片断,为下一堂写作课—介绍风景区做好准备过程与方法: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来口语交际,从而整理、编码、表达信息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和物产的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通过本组的口语交际而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讲清楚“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教学难点:运用清晰、规范的语言介绍收集到的信息,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教学准备:学生:1、课前收集自己游览过风景区所拍的照片,并准备好介绍材料,放入自己的邮箱;2、事先收集尚未游览过但最感兴趣的风景区资料,放入自己的邮箱; 3、按6人小组就坐教师:1、组织好学生事先搜集曾经游览过的或未曾游览、但感兴趣的有关风景点资料,放入自己邮箱;2、教给学生存、取邮箱资料的方法;3、简易课件一个4、导游小红旗一面教程预设:一、谈话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山河壮美、景色迷人。有雄伟的长江三峡,秀丽的桂林山水,壮观的秦兵马俑,神奇的敦煌石窟;我们的祖国不光美丽,物产更是丰富。河北鸭梨、浙江龙井、山西煤矿,新疆的细羊毛等。在这一单元中,诗人、作家带着我们一起领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丰富物产。除了这些,同学们肯定也游览了很多风景吧?你都到过那些地方呢?有什么特色物产呢?二、介绍风景美1、师:同学们游览的地方可真不少,使我们也想欣赏这个美丽的景色。现在就请你来当“小导游”,把你游览过最美的地方向我们介绍一下。当然,也可以介绍你没有游览过,但很感兴趣的地方。介绍中,请讲解清楚: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游客”有什么疑问,可以向我们的“小导游”提问。(安排好“导游”和“游客”的角色,提醒“小导游”教学 教学可以打开自己的邮箱,展示自己搜集的资料,声情并茂地介绍风景,先小组内交流,再全班交流)2、评价小导游的介绍得如何?3、相机归纳出介绍风景点的方法:结合照片、图片或视频片断、选择最美的地方介绍,说出它是怎么吸引人的?它的物产是如何的丰富?语言流利、生动、形象。三、欣赏风景美1、教师课件出示视频掠影片段:大海、万里长城、杭州西湖、哈尔滨雪景等,请学生按照刚才归纳的方法,选择一个画面来介绍该景点的美。看谁的介绍最生动、最吸引人。(同一个小组选择一个画面,组内准备后,全班交流。)2、评选小导游优胜小组四、描绘风景美师:刚才我们评了小导游优胜组,考的是大家的齐心协力。现在要来看看每个同学的笔下功夫如何了?请你选择风景区最美的某一个点,用一段通顺的话把它的“美”描绘出来。相信你一定行!(让学生翻开《课堂作业本》47页第8题,指导学生先自学描写海龟有趣的一段话,发现这段话是按总分结构来写的。再请同学们按照“最___的要算____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小练笔。)五、小结下课 说明下一堂课要把本课的小练笔片断描写准备好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选择自己去过或最想去的地方,写成一篇习作。过程与方法:运用本单元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和物产的富饶,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习作时抓住“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来写。教学难点:习作语言规范、生动,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好已写的片段文章教师:准备好实物投影仪教程预设:一、评价习作片段,懂得如何吸引读者1、师:同学们,上一堂课,你肯定写下了记忆中最美的风景点了,现在请你来读读,让我们一起来领略你笔下的美景好吗?(指生读作文片段,其余认真倾听)2、你喜欢刚才同学描绘的风景吗?能具体说说喜欢他(她)写的什么地方吗?(请3、4名学生朗读片段,及时点评,彼此取长补短。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初步了解应怎样写才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师生讨论小结:怎么写才能吸引读者的兴趣。(语言生动、描写具体、富有想象)二、激励“锦上添花”,明确如何写作 1、师:同学们游览的地方真美,我真羡慕你。如果要把这整个地方向更多的人介绍,我们又该怎么做呢?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做一会小作家,让更多的读者能从你的文章中感受这份美。 2、怎么才能把文章写好呢?  (指导学生自由讨论后,得出:可以参照这个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  回忆本单元课文的写作方法:按顺序——写清楚 《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 《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 《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3、讨论这三篇文章中让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哪些句子?为什么?(通过这个环节,让学生明白,句子应写得具体、生动、形象,增强可读性)三、鼓励“以说促写”教学 教学,作文很简单1、师:明白了一些习作的小技巧,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把上一堂课交流的风景区,用我们的笔写下来了。请同学们把上次交流的内容,按照这堂课的要求,稍加整理,写下来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了!如果自己愿意,可以把上次的片断描写运用到文章中2、学生构思,自主写作、教师巡回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四、热情友好点评,作文更精彩 1、请学生把即兴写的文章读一读,然后自评。再请其他学生评议优点和尚需改进的地方。必要时师生互评。评议的重点是:结构上是否有一定顺序性,语言规范、通顺、形象吗?2、教师随机穿插,渗透写作的一些小技巧。五、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再一次润色六、作业设计:课堂:誊写文章到《作文本》上课后:寻找描写祖国大好河山、丰富物产的诗歌,做好摘录九、板书设计:方法:按顺序—写清楚语言生动、描写具体、富有想象《富饶的西沙群岛》:海面—海底—海滩—海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东方之珠》: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地—灯的海洋第三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了解不同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认识到词的意义常常要结合语言环境来理解。  2、积累名诗、名句。  3、积累词语,发现其中的规律。过程与方法:  1、学习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区别相同字的不同意义。  3、通过观察发现词语特点,并积累结构相类似的词语。情感态度价值观:  1、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丰富性。  2、感受祖国的迷人风景和物产的富饶,激发学生热  爱祖国的情感。教学重点:积累“aabb”、“又…又…”、“不…不…”三组类型的词语教学难点:学习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区别相同字的不同意义教学准备:  学生:摘录好描写祖国大好河山、丰富物产的诗歌  教师:简易课件一个教程预设:一、谈话导入“我的发现”1、师:同学们,前面两堂课,我们充分领略了祖国山河壮美、物产丰富,也感受了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彩。这一堂课,我们又将深入地感受汉语的神奇魅力。2、出示两组句子,请学生自由读文中两组句子,注意句子中加点的字。  海水有深有浅。  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教学 教学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3、读了这两组句子,你有什么发现?4、学生讨论交流,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句子里意思不同。5、引导学生查字典,了解“深”和“封”的多义。海水有深有浅。  深——与“浅”的意思相反。夜深了,老师还在工作。  深——久,时间长。他收到远方同学的一封信。  封——封起来的或用来 封东西的纸袋、纸包。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 封——密闭。6、拓展延伸“封”和“深”除了这两个意思外还有哪些意思?你能像课文里一样,也举个例子来说吗?(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45页第4题:选择带点的词义,填序号。及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祖国的语言确实神奇,同样的字词,在不同的句子环境中,意思却会有所不同。你还能举出其它的字吗?8、同样的字词,在不同的句子环境中,意思会有所不同,而且在不同的环境中,相同的字还有不同的读音呢?(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第45页:给多音字组词)  Cān  (    )             shǔ  (    )参               数  Shēn (    )             shù (    )    jiāng (    )                huá将                 划  jiàng (   )     huà(     )二、研究构词“日积月累”(一)读读记记导语:在我们的语言里,相同的字词在特定的句子中,意义不同。相同的词语结构,也可以演化出不同意思的词语。1、出示词语,师问:你又发现了什么?严严实实 又松又软  不慌不忙  来来往往 又香又脆  不紧不慢  舒舒服服 又唱又跳   不知不觉确确实实 又说又笑  不闻不问2、引导得出词语结构为:aabb  abac3、指名、齐读词语4、这种结构的词语,你还能说一些吗?5、照样子填空: 例:五湖四海()上()下   ()心()意   ()心()意()颜()色   ()荤()素   ()言()语 ()零()落   ()清()白(二)、读读背背1、请同学们借助拼音自由读读列出的诗句。2、谁能试着读诗句?(指名读。集体齐读。)3、结合查字典,请学生试着说说诗句的大概意思。4、学生自由地背一背诗句,同桌相互背诵。5、指名背诵、小组背诵、集体背。6、哪个聪明的同学发现了这些诗句的特点?(都是描写景物的)7、你还记得哪些描写景物的优美诗句?看谁积累得最多。8、完成《语文课堂作业本》45页第3题:背背填填连连9、看谁最棒,诗句填空⑴首夏犹清和,(                );     ⑵(               ),新雨带秋岚;教学 教学⑶清江一曲抱村流,(            );     ⑷芳菲歇去何须恨,(            );⑸(               ),高树早凉归;               ⑹江南孟夏天,(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三、作业设计:  完成《语文课堂作业》第1、5、6、7题问题研讨:一部分学生口语交际时,对风景的描述比较形象、生动,但是到了“写”这个环节,却相对呆板多了。究竟是什么原因?参考资料:语文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4——8页教辅资料:《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第106页、第129——132页教学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