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诗两首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会写9个字,书写端正、规范、整洁。2、读懂诗句意思,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用词的精妙。(e(p)E2d+d1t+@3、把握诗的节奏,读出诗的韵律,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433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l(T!S"O"y3c8a;`7\5、了解古人对山河的描写,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怎样把握重点字词读出诗的感情、读出诗韵。#u8j,}&\1y)B.Y教学难点:5R-~*~*_;B J%H5}感悟古诗表达的意境,体会诗人用字的精妙。教学准备:教师方面:对学生阅读学习的已知领域和未知领域深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深入挖掘教材,理解教材;课件制作;微视频。学生方面:课前预习古诗相关内容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设计:一、单元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将开始第五单元的学习。首先请同学们看一下单元导读。2、谁来说说,我们这一单元要讲什么内容?3、对了,在这一单元里,我们将随着课文一起游览安徽的天门山、杭州的西湖、祖国南疆的西沙群岛、祖国北部的小兴安岭以及历经沧桑、终于回到祖国怀抱、素有“东方之珠”美称的香港。(ppt)看,我们的祖国多么辽阔!到处都有迷人的风光!所以本单元的习作也是写景的,请把书翻到77页,自己默读一下习作要求。4、谁来说说要写好这次习作要写清什么?对了,就是要写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ppt
)那我们要写好,就必须先从课文中向别人学习怎么写。只要你认真学习,一定会大有收获的!5、今天第一站让我们和唐代大诗人李白一起去看看安徽的天门山吧!(齐读课题)二、预习检查1、课前,大家已经根据微视频学习了古诗,那么你还了解了关于这首古诗的哪些资料?(作者李白,天门山、楚江资料)(出示天门山、长江PPT)三、把握节奏1、自读:了解了关于这首诗的这么多内容,你现在想不想读一读这首诗?出示阅读要求:大声朗读古诗,读准字音、把握节奏,结合书上的插图,边读边想象诗歌所写的画面。2、集体交流:(1)出示本课的生字:断楚孤帆,认读。(PPT)(2)指名读,总结诗句的节奏,出示节奏划分(PPT),并读出节奏。(3)齐读。四、抓住重点,品读诗文(一)、同学们读得很好!现在就让我们细细品读这首古诗吧,首先请同学们默读古诗,思考:这首古诗写了哪些景物?交流,(PPT)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提示:其中有两组词语写的是同一事物,你能找出来吗?对,天门山就是青山,楚江就是碧水。板书:青山、碧水、孤帆、日。(二)、再默读古诗,找出让你感觉到画面在动的字,用笔圈起来。交流,板书:断、开、流、回、出、来。总结:同学们,一首诗就是一幅画,当诗人让景物动了起来,这幅画就活了。下面就让我们抓住这些动词,体会一下这首诗的动态美吧!(三)、逐句学习1、学习“天门中断楚江开”
(1)首先让我们读读诗的第一行,结合“断”和“开”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①天门山断了。(评:你读懂了这句诗的意思,你真了不起。)②断开的山什么样?(中间一丝不连,完全分开)③是怎么断开的?横着上下断的吗?还是从中间断开?④那天门山是被什么冲得完全断开的?(楚江水)(2)同学们,天门山高80多米呢!居然被长江水冲得让出了一条路来!什么样的水能这么有气势呢?你找一个词语形容一下:(汹涌、澎湃、波涛滚滚、浪花滚滚、势不可挡、难以阻挡)(3)同学们用词很恰当。浩浩荡荡的楚江水冲击而来,怒涛拍岸,天门山被这来势凶猛的江水冲成东西两段。多么有力的江水呀!难怪诗人说“楚江开”,(板书:“开”下面画三角)。(4)你觉得“开”字用得好在哪里?天门山就像打开了门一样,再也阻碍不了这强大的、有无限生命力的长江水,李白真是用词的精妙啊!(5)现在再让我们回到“天门中断楚江开”的画面里来(ppt天门中断楚江开)(创设情景)不好:①同学们,当李白看到长江水在天门山之间奔腾汹涌、怒涛而来时候,他被这大自然的奇境深深地震撼了,他诗兴大发,不禁脱口而出:天门中断楚江开②(慢)不要着急,江水是浩浩荡荡奔腾而去的,你再试试。③(齐读)水劈山断,多么壮观的景象啊,咱们就把这种气势读出来吧。好:①读的太棒了,你的朗读读出了长江的气势,长江的浩荡,长江的奔腾。你真了不起!②现在就让我们齐读,一起感受长江的汹涌与奔腾吧。(齐读:天门中断楚江开)2、学习“碧水东流至此回”
(1)很好,让我们继续品读,继续感受李白的独具匠心。我们一起读第二行。(2)那么这一行中,哪一个字最能体现诗的意境并让你产生了遐想?(3)其实“回”这个字啊,很值得我们琢磨。(ppt)这个“回”,它是一个象形字,它的模样特别象水流产生的漩涡。其实它的本意就是指:水的回旋,以及水流动时受到阻碍所起的漩涡。(4)那么现在请你结合“回”的字义读读一二行,边读边想象,水为什么又回来了?(5)对了,长江水虽然滔滔而来,但是当它撞击在了天门山上,又不得不回旋而去!大家想想:怎样的山才能拦得住这么汹涌的水?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一下?(巍峨、雄伟、险峻、高大)(6)(ppt)多峻拔的山!多汹涌的水!此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水流碰撞两岸的天门山,产生波涛,溅起朵朵水花。)你仿佛听到了什么?(汹涌江水拍打岩石的声音,异常壮观!)(7)总结画面:瞧,就在这奇险狭窄的两山之间,汹涌而来的长江之水对着山石碰、撞、拍、打,溅起水花四射,激起漩涡无数,耳边响彻着浪花翻滚的声音。而这一切,就汇集在这一个“回”字中。我们不得不再次感叹这个“回”确实用得精巧呀!(8)指导朗读:(ppt碧水东流至此回)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再现这“山阻水回”的画面吧。(突出“回”,要读出水势的浩荡和回旋来。)(9)同学们,让我们连起来看这一句。(ppt)前半部分“天门中断楚江开”明明是写山断,却让我们感受到了水势的汹涌,这是借山写水。(ppt)后半句“碧水东流至此回”明明是写水,我们又感受到了山的奇险,这便是“借水写山”(ppt)。奇山异水相呼应,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李太白真是妙笔神仙呀!谁来连起来读读,表现出这种壮观的情景来?男女生对读!3、学习“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1)真有气势!我们继续往下读。(课件:齐读三四句)
(2)我这样改一下行吗?“两岸青山相对矗”“两岸青山相对立”(ppt)请你对比原句读一读,想想哪句好?为什么?(3)对了,“出”是“出来”的意思,像会动的人一样能走、能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多妙的“出”啊,随着天门山的接近,青山扑面而来,诗人的喜悦心情溢于言表。一个“出”字使静止不动的山活了起来,同时也可以判断:李白是在哪里看天门山的?对了,诗人是在船上看山,随着船的行驶一座座青山扑进了眼帘,极具动感。而且写这首诗时李白才25岁。当时的李白怀着报效国家的宏伟大志第一次离开家乡,真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所以李白看一切景物都是有情的、都是热情的!你能体会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吗?对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板书:热爱祖国山河)让我们带着这份热情读读这一行!(4)诗人就这样怀着一腔热情乘着小船顺流而下,欣赏山水,如痴如醉,多惬意啊!“孤帆一片日边来”(ppt),怎么理解这个“来”字?对了,“来”是相对于山来说的,山仿佛看见了李白所乘坐的船,感觉到客人来了,正肃立两边,夹道欢迎呢!这样又一次把山写活了,可见诗人的愉快心情。让我们再次通过朗读来体现李白的热情!齐读(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ppt)4、体会题目同学们,作者就是这样乘帆从日边而来,远远看山,渐渐看山,这便是(指题目)“望”的含义,板书加点。奇妙的是全诗除了题目,别的地方没有一个“望”字,但却句句体现出了作者在“望”,我们不得不再次佩服李白的功底!(四)有感情诵读全诗,体会真情。1、(ppt古典音乐)同学们,青山碧水是这首诗的外衣,热爱祖国的山河是这首诗的内涵!让我们在一起通过有感情朗读来体会这首诗的用字精巧,体会诗仙李白对祖国山水由衷的热爱之情吧!练习朗读。
2、想象读:此时你已经搭上李白的这艘船,看到两岸峻峭的青山耸立水中,江水翻滚,卷起浪花,你不禁朗诵到(接读)(ppt);此时你抬头仰望一会儿出现、又一会儿忽闪不见的青山,满怀喜悦,不禁大声诵读倒(接读)(ppt);此时你胸怀大志,意气风发,看到如此壮观的长江水势如破竹,看到如此峻拔的天门山能阻挡具有天险之称的长江水、不禁赞叹道:(接读)(ppt)!3、读得真有感情!就这样诵读给你的同桌听听!4、让我们把这首诗背诵下来,把这满腔的山水之情留在心间,好吗?5、指名背诵。五、总结写法1、同学们,让我们来学学李白的写作方法。谁先说说,这首诗给你的写作带来了哪些启示?(结合板书)2、对,这首诗的动词用得十分恰当。“断、开、流、回、出、来”都是一些很普通的字眼,(板书:圈字“断开”“流回”“出来”)但只要用得合适,就是妙笔。其实本组其他课文里也有很多动词运用恰当的地方,我们不妨一起去欣赏一下:(ppt)(1)海参(shēn)到处都是,在海底懒洋洋地蠕(rú)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划过来,划过去,样子挺威(wēi)武。——《富饶的西沙群岛》(2)鱼成群结队地在珊(shān)瑚(hú)丛中穿来穿去。——《富饶的西沙群岛》(3)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róng)化了,雪水汇(huì)成小溪,淙(cóng)淙地流着。溪里涨(zhǎng)满了春水。——《美丽的小兴安岭》3、你喜欢哪些动词的用法?为什么?
4、总结:我们本组作文是写景的。在写景的时候我们肯定要写到景色中的植物或动物,我们必须用心体会、抓住它们的动态特点恰当运用动词,作文才能活灵活现,有感染力,也才能表现出这个地方怎么吸引人,使别人读了也对这个地方感兴趣。(ppt抓住动态特点恰当运用动词)六、作业:1、把这首画下来。2、阅读其他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