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基本信息:1、学科:语文2、教材版本:人教版3、年级:三年级4、课题名称:《美丽的小兴安岭》5、课时数:1课时 《美丽的小兴安岭》(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一定能力,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对于本课的学习,教师给予学生一定指导的同时,可以尝试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学习、积累。学生对于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观察方法的理解仍有些困难,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应有相应预设,有层次地指导。 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2-5自然段,欣赏文中的优美词句。 2、在读文过程中体会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在情境中感受小兴安岭四季的 美丽景色。 3、激发学生积累优美词句的兴趣,感受祖国河山的美好。 教学重点:感受小兴安岭的四季景色,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抓住小兴安岭每个季节景色的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 教法学法:朗读感悟、情境教学法、合作交流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领略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你可以说说小兴安岭给你留 下了什么印象吗?
2、指名谈感受。 3、今天,我们再一同感受作者给我们所描绘的小兴安岭的美丽。 二、学习课文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师出示春季景色图片,结合课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景物? 指名汇报。 (2)、自由读文,想想从课文哪里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小兴安岭春季的美丽? 指名读文。 (3)、课件出示句子,生比较: 春天,树木长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 结合图画,想想这两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作者选择用“抽出”。 (指导学生理解作者把枝条快速而有力长出来的样子生动形象地写出来) (4)、假如你是一名刚刚领略过小兴安岭春季景色的游客,你会怎样向大家介绍那里的 景色呢? ①分组讨论交流。 ②指名汇报。 (5)、指名读文、分组赛读。 2、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文,指名读文。 (2)、假如你在夏天游览了小兴安岭,你打算用相机拍下什么样的景象?说一说理
由。 ①分组讨论交流。(指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优美词句进行介绍) ②指名汇报。(指导生在介绍的过程中欣赏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句) (3)、欣赏夏天小兴安岭图片。 (4)、齐读课文。 3、师小结作者的观察方法。 4、学习课文第4、5自然段: (1)、师提示学生学文方法。 (2)、分组合作,用以上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师巡视指导。 (3)、指名展示小组学习收获。 ①指名读课文。 ②指名说说学习到的优美词句。 (4)、再读课文第4、5自然段中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三、拓展升华: 1、如果让你的好朋友想去小兴安岭游玩,你会推荐他们在什么季节去呢?可以简要说 说自己的推荐理由。 2、配乐朗读课文。 四、总结: 小兴安岭的景色十分美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习课文的过程是一个美的 欣赏,也是一种积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和作者、还有同学们产生了共鸣,一定有不小
的收获。 五、作业: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2、写一写家乡一处优美的景物。 板书设计: 23、美丽的小兴安岭 春:积雪融化 夏:树木 小溪 雾 野花 花园 宝库 秋:各种物产 冬:雪花 动物 教学效果: 我在上这一课之前做了一定的预设,但更希望的是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学生 在课堂上把自己的理解读出来了、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了,乐意与别人交流。 教学反思: 在这次学习基础上,我又一次备《美丽的小兴安岭》这一课,备课之前拿来上一轮 教学这课的教案,发现教案中有很多不足。也许是这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的积累,但 更多是此次学习让我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有了更明确的目标。根据上次的教案和教后 反思,我认真进行思考,要在此次教学中重点指导学生对课文中优美词句的欣赏,尽
量避免让学生单纯的在读文、背诵中去积累。 结合此次远程培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觉得有所提高的是,在预设中懂得让学生 去主动积累,因为仅仅靠反复地朗读、背诵是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于是我设 置情境,让学生以旅游者的视角去观察发现,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变得积极了,不论 是在小组交流中,还是在班级交流环节,他们都纷纷积极参与。在趣味十足的交流 中,学生不自觉地用上了课文中的好词好句,而且还表达了自己的见解,这无形当中 既积累了优美词句,又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在指导了学生学习春季、夏季部 分之后,我适时放手让学生们自主学习秋季和冬季部分,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有 一定难度,但是只有适时地放手才能有更多锻炼机会。教学目标之一是让学生“体会 作者用词准确、生动形象”,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完成得不是很好,学生能够通过朗 读体会,但是表达不出对词语准确性的理解,在预设中应当变换方式,让学生读读说 说,不应用既定的目标来约束了课堂教学。 在教学后我发现这次远程培训给予我很大的帮助,我应该多运用所学知识来提高 自己的教学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