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考察项
文言实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
18个文言虚词:之、乎、与、者、也、因、为、则、所、以、而、且、若、何于、其、乃、焉
词类活用:一、名词活用二、动词活用三、形容词活用1.一般动词(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名词作状语(天下云集响应)3.使动【使……怎么样】(阙秦以利晋)4.意动【认为……,以……为】(孟尝君客我)1.名词(追亡逐北)2.使动(惊天地,泣鬼神。)1.名词(是故圣益圣,愚益愚。)2.一般动词(春风又绿江南岸。)3.使动(苦其心智,饿其筋骨。)4.意动(梁以此奇籍。)
文言句式:一、判断句二、被动句三、省略句四、倒装句五、固定句式1.主谓倒装2.宾语前置3.定语后置4.状语后置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作家作品《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孔子作《春秋》,左丘明为之作传(传:解释经文的文字),因此《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因与《公羊传》《谷梁传》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长于叙事记言,记事精确清楚,详略得当;对话从容委婉,意味深长。语言艺术高超,往往寥寥数句,便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左传》是先秦时期最重要的史学著作,也是历史散文的典范。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左传》、《资治通鉴》等。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文学常识记录某一时期或某一时代的历史。如《汉书》等。断代史
借助教材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总结归纳重要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特殊句式。(参考《培养与测试》P18、19“自主学习篇”)自主学习
自学检测
若不阙()秦无能为()也已共()其乏困秦伯说(),与郑人盟夫()晋,何厌之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wéifúgōngyuèfúfánzhuìquē秦军氾()南夜缒()而出失其所与,不知()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zhìqǐpángshù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国家危险推辞军队灭亡早晨晚上满足戍守达到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词为主。解释课文中下列单音词,体会这一特点。
通假字①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②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③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④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句末语气词,了。
微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④微斯人,吾谁与归一词多义①连词,如果没有,如果不是②副词,暗暗地③副词,稍微,略微④如果没有,如果不是
封①又欲肆其西封②既东封郑③自寄一封书①名词,疆界②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③量词一词多义
若①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②仿佛若有光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④徐公不若君之美也⑤四方之民归之,若水归下也①如果②好像③第二人称代词,你④比得上⑤好像一词多义
许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③先生,不知何许人也④杂然相许⑤问渠那得清如许①约数②答应③表处所④赞同⑤这样一词多义
鄙①蜀之鄙有二僧②肉食者鄙,未能远谋③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④不以臣卑鄙①边远地方②庸俗,鄙陋③以……为边境④见识短浅,粗陋一词多义
以①以其无礼于晋②敢以烦执事③越国以鄙远④焉用亡郑以陪邻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虚词①连词,因为②介词,用,拿(它)③连词,表顺承④连词,表顺承⑤介词,把
焉①子亦有不利焉②焉用亡郑以陪邻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④且焉置土石⑤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⑥永之人争奔走焉虚词①语气词,表陈述②疑问副词,为什么③疑问代词,哪里④“于何”,在哪里⑤代词,之(捕蛇)⑥兼词,于此
古今词义①敢以烦执事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③行李之往来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⑤共其乏困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古义:那人;今义:妻子。古义:办事的官吏,此处是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人),可作动词或名词。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疲劳。
词类活用1、夜缒而出2、朝济而夕设版焉3、晋军函陵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5、若不阙秦6、邻之厚,君之薄也7、越国以鄙远8、若亡郑而有益于君9、阙秦以利晋(名词作动词,驻军,驻扎)(动词使动用法,使……灭亡)(鄙,名词意动用法,以……为边邑;远,形容词用作名词,边远的地方)(名词作状语。在早晨,在晚上)(东,方位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封,名词使动用法,使……成为疆界)(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动词使动用法,使……减损)(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文言句式①夫晋,何厌之有?②以其无礼于晋。③佚之狐言于郑伯曰。④是寡人之过也。⑤邻之厚,君之薄也。⑥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⑦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⑧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⑨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介词结构后置,“于晋无礼”)(介词结构后置,“于郑伯言曰”)(宾语前置,“有何厌”。)(判断句——这是我的过错。注意:“是”是代词,译为“这”,译文中的“是”是为符合现代汉语习惯而加上去的。)(判断句,“也”表判断)(否定判断句)(省略句,“军(于)函陵”)(省略句,“以(之)为”)(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也”“……者,……”“……者,……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采用副词“乃”“即”“则”“皆”“是”“诚”“为”“固”等表示判断。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安能辨我是雄雌?”“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知识点总结
大王来何操?宾语前置句古之人不余欺也!宾语前置句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其他形式的宾语前置唯你是问/唯利是图何陋之有/何厌之有微斯人,吾谁与归?一以当十/夜以继日
朗读课文疏通文意
概括各段内容,理清课文层次。秦晋围郑临危受命说退秦师迫晋撤围整体把握烛之武退秦师退师之因退师之人退师之法退师之果退师之因退师之人退师之法退师之果提要钩玄——提要:提出要点;钩玄:探求精深的道理
合作探究1.秦、晋两国围攻郑国的原因是。2.国危之际,善于辞令的烛之武却拒绝了郑伯请他会见秦君的请求,他的理由是。3.郑伯成功说服烛之武的言辞是。4.烛之武用两个事理和两个事实说服秦伯退了兵,请找出。并指出其中哪一点最关键。事理一(亡郑利晋):;事理二(舍郑利秦):;事实一(回顾过去,晋不讲信用):;事实二(展望未来,晋必将攻秦):。5.晋文公分析了形势,认为,不愿向秦军进攻。至此,郑终于转危为安。细读课文,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并翻译原文。“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合作探究1.秦、晋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2.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3.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其中哪一点最关键?4.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细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秦、晋两国为什么围攻郑国?“无礼于晋”,指的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且贰于楚也”,指的是在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与晋结好。以上两个原因,不外乎是秦晋二国出师围攻郑国的冠冕堂皇的借口。这两个原因与秦国根本没有关系,其真正的原因是为了扩张势力,称霸诸侯。所以说“春秋无义战,唯利而已”。也为烛之武成功说退秦师埋下伏笔。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3.郑伯是怎样说服烛之武的?——真切自责,动之以情指明利害,晓之以理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考城人,是三朝老臣,但始终得不到升官,在郑国一直担任“圉正”(yǔ、养马的长官),大概相当于《西游记》里所说的“弼马温”吧。被举荐使秦时,已年过七十,须发皆白,身子伛偻,步履蹒跚。——冯梦龙《东周列国演义》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4.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其中哪一点最关键?事理一:亡郑利晋事理二:舍郑利秦事实一:回顾过去,晋不讲信用事实二:展望未来,晋必将攻秦阙秦以利晋
春秋时期形式简图秦晋郑楚
4.烛之武用哪些事实和事理说服秦伯退兵?其中哪一点最关键?舍郑利秦亡郑利晋利回顾过去,晋不讲信用展望未来,晋必将攻秦事理事实辞令之妙:1.处处为秦着想,以利相诱2.充分利用秦晋矛盾分析利弊,层层深入
亡郑无利,有小害对秦存郑无害,有小利对秦亡郑将有大害对秦分析利弊,层层深入(表面)(深入)
5.晋文公为什么不愿向秦军进攻?——清醒的头脑、理智的判断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
赏析人物通观全文,你认为烛之武是一个什么样的人?(1)深明大义的爱国志士:国难当头,能不计前嫌,挺身而出。(2)知难而上,义无返顾的勇士:面对强敌,能勇于出使,直入敌营。(3)口若悬河,巧言善辩的辩士:为国效力,能巧舌如簧,不辱使命。一个智慧的爱国者形象
《左传》叙事中人物的行动、对话构成了表现人物的主要手段,而绝少对人物进行外貌、心理等主观静态描写。通过人物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的言行,人物性格得以展现,形象得以完成。——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左传》人物描写的特点
赏析叙事技巧中国古代文学很多都是以情节的匠心独运而吸引人的,本文在故事情节方面上有什么特点呢?①伏笔与照应得当。②情节波澜起伏。③叙事详略得当。
课堂检测
而①今急而求子②夜缒而出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④朝济而夕设版焉⑤因人之力而敝之虚词①连词,表示顺承②连词,表示修饰③连词,表示顺承④连词,表示转折⑤连词,表示转折
之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②是寡人之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行李之往来⑤夫晋,何厌之有?⑥唯君图之⑦子犯请击之⑧微服人之力不及此①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助词,的③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④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⑤助词,宾语提前⑥代词,指阙秦以利晋⑦代词,代秦军⑧助词,的虚词
课堂检测文言句子翻译。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我年轻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了什么事了。
课堂检测文言句子翻译。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您为何要灭掉郑国而增加邻邦晋国的土地呢?邻国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力量也就相对削弱了。
课堂检测文言句子翻译。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那个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它已把郑国作为东边的疆界,又想扩张它西边的疆界,如果不损害秦国,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呢?损害秦国而有利于晋国,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
文言翻译的原则“信”:要求译文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加意思;字字落实“达”:要求译文明白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文从字顺“雅”:要求译文用词造句比较考究,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文笔优美,富有表现力。1、信、达、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字字落实留删换文从字顺调补猜
天下间的事因为利益而聚合到一起的,亦必定会因为利益而分开。秦、晋连兵攻伐郑国,郑快要灭亡了,烛之武去说服秦穆公,一席话就把郑国从灭亡的边缘挽救回来了,不单是让秦军撤退,秦军撤退时还留下了军队援助郑国,局势的变化也太快了!烛之武的话使秦穆公背弃晋国亲近郑国,丢下强援、依附弱国;不顾旧日恩情、召来新的怨恨;放弃成功、愿意冒险。若不是利害关系打动了秦穆公的心意,怎会这样呢?秦穆公同晋国,相处很久,又那么信任,交情也非常深厚,一旦动心于烛之武所说的利益,便视晋国如眼泪唾沫,把它扔弃掉了,这跟郑国有什么关系呢?将来要是有比烛之武说的还要大的利益,我知道秦穆公必定会很快听从的!课后练习三翻译:
使动用法(例句)使使项伯杀人,臣活之臣请完璧归赵使项伯活了下来使和氏璧完整
意动用法(解说)认为主语认为宾语具有某种形态或特征以…为主语把宾语当作某种事物
意动用法(例句)吾妻之美我者认为把认为我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