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文心雕龙》评价口才的作用“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此言是否夸大了言辞的作用,这节课我们走近《烛之武退秦师》去验证一下。危亡之际挺身行,宝刀未老史留名。但凭三寸不烂舌,说退秦伯虎狼兵。战争的最高境界:“不战而屈人之兵。”——《孙子兵法》
《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问题展示1、关于《左传》,你知道多少?2、烛之武是在什么情况下说退秦师的?(了解故事的发生背景)2、烛之武是如何说退秦师的?请翻译课文并掌握重点文言词汇。
1、《左传①》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整的,相传是鲁国的史官所著。因为《左传》和、都是为解说《春秋》而作,所以它们又被称作“春秋三传”,《左传》又名《春秋左氏传》。(①传--注释或解释经书的文字。)2、《左传》也是一部富有文学价值的历史散文著作。《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记事条理清楚,详略得当;写人简洁生动,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是历代散文的典范。(一)《左传》简介编年体历史著作左丘明《公羊传》《谷梁传》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朱彝尊《经文考》二、问题解决
按年月日顺序编写的史书体裁。如《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等。分不同的国家编写的史书体裁。如《国语》、《战国策》等。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的史书体裁。如《史记》、《三国志》等。编年体国别体纪传体史书体例
原因一:秦、晋围郑发生在公元前630年。在这之前,郑国有两件事得罪了晋国:一是晋文公当年逃亡路过郑国时,郑国没有以礼相待;二是在公元前632年的晋、楚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出兵帮助楚国,结果,城濮之战以楚国失败而告终。郑国感到形势不妙,马上派人出使晋国,与晋结好。甚至在公元前632年五月,“晋侯及郑伯盟于衡雍”。但是,最终也没能感化晋国。晋文公为了争夺霸权的需要,还是在两年后发动了这次战争。原因二:晋国为什么要联合秦国围攻郑国呢?这是因为,秦国当时也要争夺霸权,也需要向外扩张。发生在公元前632年的城濮之战,事实上是两大军事集团之间的战争。一方是晋文公率晋、宋、齐、秦四国联军,另一方则是以楚国为主的楚、陈、蔡、郑四国联军。两年后,当晋国发动对郑国的战争时,自然要寻找得力的伙伴。秦、晋历史上关系一直很好;更重要的是,秦国也有向外扩张的愿望,所以,秦、晋联合也就是必然的了。(二)故事背景
春秋时期形势图(春秋五霸)
公元前630年郑新郑函陵氾水秦晋晋军秦军
无能为()也矣共()其乏困秦伯说(),与郑人盟夫()晋,何厌之有微夫()人之力不及此wéifúgōngyuèfúfánzhuìquē秦军氾()南若不阙()秦夜缒()而出失其所与,不知()使杞()子、逢()孙戍之zhìqǐpáng1、读准字音(三)读课文,掌握课文内容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晋文公、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在与晋国结盟的情况下又与楚国结盟。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汜南。晋侯、秦伯:晋文公、秦穆公。五级爵位制。于:对无礼于晋:于晋无礼。状语后置。以:因为。贰于楚: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贰,从属二主。数→动军:驻扎。名词→动词介绍背景——晋秦围郑。开篇为下文的情节发展埋下伏笔,翻译:第一段2、合作翻译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如果能派烛之武去见秦伯,一定能说服他们撤军。”郑伯同意了。烛之武、佚之狐:“之”为介于姓、名之间的语气助词。烛之武、佚之狐,都是郑国大夫。师:军队。之:代词,他。若:如果。使:派言于郑伯=于郑伯言,介宾短语后置。翻译:第二段
状语后置(1)介词结构“于……”翻译的时候要把它作状语,因此,我们称它“状语后置”,或“介词结构后置”。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得双石于潭上,叩而聆之。公与之乘,战于长勺。而大声发于水上。(2)介词结构“以……”、“乎……”等有时放在谓语动词后作补语。(这种情况在文言文中并不多见)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如:验之以事,合契若神。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做不成什么了。”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危急之中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之: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无能为也已:不能干什么了。为:做(什么)已,同“矣”子:古代对人的尊称。是寡人之过也:是,代词,这。过,过错。也,判断句的标志。然:然而。辞:推辞,之前省略主语“烛之武”犹:尚且而:才(烛之武)答应这件事写烛之武临危受命,谈谈你对烛之武的牢骚与郑伯的认错行为的理解。翻译:
1、判断句(1)主语后用“者”,谓语后用“也”表示判断。如:①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2)主语后单用“者”,或谓语后单用“也”表示判断。如:①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②梁,吾仇也。③邻之厚,君之薄也。1、用“者”或“也”表示判断,这是典型的文言判断形式。
(4)“者”、“也”全不用。如:①刘备,天下枭雄。②秦,虎狼之国。(3)“者也”在句尾连用表示判断。如:①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②莲,花之君子者也。③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其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之)烦执事。当晚,烛之武用绳子从城上吊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什么好处,那就冒昧地拿(亡郑这件事)烦劳您。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里;当夜。亡:使…灭亡。使动用法。缒:用绳子拴着从城墙上往下吊。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烛之武)曰既:已经翻译:第三段
名词作状语从句法关系看,状语常在谓语动词的前面,所以,如果名词出现在动词前,而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像对待兄长一样)/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当面)//夜缒而出(在夜间)/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在早上;夕,在晚上)/既东封郑(向东)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越过晋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境,您知道是很难的,(您)怎么要用灭掉郑国来给邻国(晋国)增加土地呢?邻邦的国力雄厚了,您的国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假如放弃灭郑的打算,而让郑国作为您秦国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对您秦国来说,也没有什么害处。以:相当于“而”。鄙:把…当作(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焉:哪里,怎么。以:相当于“而”,连词,表目的,“来”。陪:增加。以(之)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现泛指主人。行李:出使的人,使者。现指外出的人携带的随身物品。之:主谓之间。共:同“供”。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名越:跨过。其:这件事厚:增强薄:削弱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况且,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他也曾答应把焦、瑕两城割让给您,然而,他早上渡河归晋,晚上就筑城拒秦,这是您知道的。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设版,指筑墙。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借代)。君尝为晋君赐矣:曾经给予晋君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君回国)。尝,曾经。为,给予。赐,恩惠。之:主谓之间。也,表判断。
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不阙秦,将焉取?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晋国有什么满足的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又想扩张西部的疆界,如果不侵损秦国,晋国将从哪里得到他们所企求的土地呢?使秦国受损而让晋国受益,您还是好好掂量掂量吧!”既东封郑:已经在东边让郑国成为晋国的边界。东:向东。封:疆界,使……成为疆界。肆:延伸,扩张。何厌之有:有何厌,“之”,宾语前置的标志。“厌”,满足。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图:考虑。阙:侵损,削减焉:从哪里以:而
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秦伯高兴了,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并派杞子、逢孙、杨孙帮郑国守卫,就率军回国。盟:结盟。戍:守卫。说:通“悦”,高兴。乃:于是。烛之武说退秦师。赏析其高妙的劝说艺术。
亡郑(害于秦)(削其防心)舍郑(利于秦)(使其动心)赐晋(负于秦)肆晋(阙于秦)晓以利害处处言秦,处处为郑明则为秦,暗则图晋句句与郑无关,句句关郑兴亡。(8“君”,6“郑”。)合作探究郑亡(言于秦)(无利可图)1、探究烛之武高超的语言艺术,分析他为什么能一步步地说服秦穆公使其退兵的?(劝其死心)春秋无义战!利益至上。
烛之武谋略小析欲擒故纵投其所好挑拨离间釜底抽薪保全郑国句句言秦,处处为郑明里为秦,暗则为郑三寸巧舌力挽狂澜纾国难,一番善辩情荡衷肠罢干戈。古人评论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子犯请求晋侯下令攻击秦军。晋侯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人的支持,我就不会有今天。依靠了别人的力量却又去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国,这是不明智的;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我们还是回去吧。”这样晋军也撤离了郑国。微:假如没有。夫人:那人。因:依靠敝:损害与:结交,亲附知:同“智”其:表商量语气,还是。去:离开。易:代替及:达到其:代词,自己的武:战时应遵守的道义准则之:代郑国第四段子犯:狐偃的字。之:指秦军
合作探究2、晋文公在退兵时提出了三条理由:不仁、不知、不武。请思考一下,那条理由是他退兵的主要原因。不知正所谓:春秋无义战!利益至上。
三、课堂练习1、通假字无能为也已()共其乏困()秦伯说,与郑人盟()夫晋,何厌之有?()失其所与,不知()矣供悦餍智
④亦去之①行李之往来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2、古今异义(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古义:离开今义:往,到)阙秦以利晋(使动,使…受损、使…得利)3、词类活用
名词→动词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越国以鄙远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名词→状语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夜缒而出(从属二主)(驻军,驻扎)(意动,以……为边邑)(把……做疆界)(在东边;在西边)(在晚上,当晚)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形容词→名词邻之厚,君之薄也(变得……)形容词→动词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佚之狐言于郑伯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何厌之有4、特殊句式状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邻之厚,君之薄也。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四、课堂小结1、请在作业本上总结本课的文言现象及重点实词。2、通过本课的学习,谈谈烛之武出色的劝谏艺术对于现代人的处事有什么意义。
五、布置作业做《烛之武退秦师》课时作业”当堂巩固“与”课后知能提升“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