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泉一中2017届高一语文学案荆轲刺秦王创建日期:2017.9创建人:高鹏一.课前自主学习1、了解关于《战国策》的文学常识2、熟读课文,掌握以下词语的读音。虏赵王() 樊於期()拊心()戮没()骨髓()刎()揕其胸()变徵()濡缕()偏袒扼腕()惶急()被八创()箕踞()3、翻译课文,圈点勾画各种文言知识点并归纳。4、能够准确切分故事情节的各部分二.课堂合作探究(一)细读课文:研读第一部分1.荆轲为什么要行刺秦王?是在怎样的形势下发生的?课文写当时形势的语言有何特点?2.荆轲刺秦王的谋划,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写太子丹“不忍”,有何作用?3.荆轲私见樊於期,为什么能使樊於期慷慨献身?4.太子丹求“天下之利匕首”并“以药淬之”、“令秦武阳为副”为何略写?研读第二部分1、荆轲怒叱太子的原因是什么?显示了什么性格?2、太子及宾客为什么“皆白衣冠以送之”?3、音乐描写有什么作用?4、作者是怎样描写易水诀别这一场面的?研读第三部分行刺这一过程可谓是惊心动魄,作者通过哪些方法描写这一场面?请大家仔细读书,讨论回答。小组合作探究思考:1、怎样认识荆轲和荆轲刺秦王这一行动?2、本文写法上还有哪些可学之处?尤其是写人2完胜课内,决战高考学案使用日期:2017.9
(二)、了解高考2017年高考全国二卷(节选):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赵憙字伯阳,南阳宛人也。少有节操。从兄为人所杀,无子,憙年十五,常思报之。乃挟兵结客,后遂往复仇。而仇家皆疾病,无相距者。憙以因疾报杀,非仁者心,且释之而去。顾谓仇曰:“尔曹若健,远相避也。”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更始乃征憙。嘉年未二十,既引见,即除为郎中,行偏将军事,使诣舞阴,而李氏遂降。光武破寻、邑,憙被创,有战劳,还拜中郎将,封勇功侯。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B.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C.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D.更始即位/舞阴大姓李氏拥城不下/更始遣柱天将军李宝降之/不肯/云/闻宛之赵氏有孤/孙熹信义著名/愿得降之/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就职。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B.收考,指先行将嫌犯拘捕关进监狱,然后再作考察,进行犯罪事实的取证工作。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接称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京师,古代指国家的都城,《三国演义》中就经常提到“京师”,现代泛指首都。三.课后阅读:补充文化常识春秋战国四大刺客:要离、专诸、聂政、荆轲1、专诸: 春秋时期吴国人,家住阳山之野,靠为人屠猪维持生计,当时伍子胥隐居于此,与其交好。后来,吴公子光欲刺其兄吴王僚,来见伍子胥,请其荐一勇士,伍子胥荐了专诸。为了刺杀吴王僚,专诸于是隐太湖学治鱼三月。藏鱼肠剑于鱼腹,成功地刺杀了吴王僚。当时,吴王僚之子公子庆忌与其手握兵权的母弟掩余、烛庸均被派出征楚国,因此,公子光谋成王位,即吴王阖闾。2、 要离:春秋时期吴国人,因其折辱壮士丘迮(zé),被推为天下勇士。自吴王僚死后,阖闾立国,公子庆忌逃往艾城,招纳死士,接连邻国,欲待时乘隙,伐吴报仇。公子庆忌骨腾肉飞,走逾奔马,手能接飞鸟,步能格猛兽,矫捷如神,万夫莫敌。因此阖闾日夜忧虑。时伍子胥又羸弱体细的勇士要离刺杀庆忌。要离献计残身灭家,取得庆忌信任,终于成功刺杀了庆忌。(典故“壮士断臂”即来源于此)3、聂政:战国时期魏国人,原居轵(zhǐ)地深井,因得罪乡里,带母及其姐窨yìn避居齐国都城临淄,乃吴起好友。后吴起因私利将其荐给豪富严遂,聂政到达韩国都城平阳后,成功的刺杀了忘恩负义的韩相国侠累。4、荆轲:战国末期燕赵人,受燕太子丹之托刺杀秦王赢政,功败垂成。他的故事家喻户晓,也就不多写了。其友高渐离被后世尊为“乐圣”,高渐离的师傅是“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娥。后高渐离以灌满铅的筑刺杀秦始皇未遂,被施以瞎眼之刑。2完胜课内,决战高考学案使用日期:20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