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教学目标:学习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的手法。认识帝国主义、封建军阀以及走狗文人的凶残下劣。体会作者强烈的爱憎感情,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理解作者对革命斗争的深刻见解。
写作背景1926年3月正是北伐革命战争的前夕。当时北方革命运动高涨,冯玉祥率领的国民革命军也节节胜利,使英、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大为恐慌。这些帝国主义国家一方面在物质上援助反动军阀吴佩孚镇压革命,一方面扬言出兵征服中国。这就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怒。1926年2月底,北京四万余人召开“反英讨吴”大会,震惊了北京的反动军阀。同年3月初,国民军与奉系军阀在大沽口发生冲突,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借口国民军违反“辛丑和约”,纠集“合约”签字国公使于3月16日提出通牒,要求中国停止津沽间的军事行动和撤出防务等,限48小时答复,并于17日云集20余艘军舰相威胁。
写作背景北京市民怒不可遏,各学校各团体于17日召开会议研究对策,会后有数百学生到执政府请愿。被砍伤数百人,这就预伏了次日更凶暴的屠杀。3月18日北京各界五千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抗议帝国主义和反动军阀的暴行,会后高呼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到执政府请愿。段政府早有预谋,竟命卫队开枪射击,制造了“三一八”惨案。惨案发生后,段政府为掩盖自己的血腥行为发布了颠倒黑白的指令,走狗文人也跳出来为刽子手开脱罪责,制造流言蜚语。3月25日鲁迅先生参加了遇难学生刘和珍的追悼会。学生干部程毅志请鲁迅先生写纪念文章,4月1日鲁迅作此文。
这时期的“政体”,准确地说,应当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民国初年,军阀争权夺利,政治混乱不堪,从1912年至1928年,17年间,北洋政府换了47届内阁,长不过两三年,短的只有一天。此时的鲁迅在北平已经居住10多年,其间发生过许多重大事件,他看惯了“城头变幻大王旗”。但是不管政府如何变,有一点是不变的,就是对内镇压,对外妥协,军阀仰仗外国势力,置人民于水深火热。鲁迅深刻地看到了这一点。简要补充两点:
中华民国十五年(1926)三月十八日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惨案发生后,许多正直的知识分子笔伐反动派……鲁迅先后写了《“死地”》《可惨与可笑》《记念刘和珍君》《空谈》《如此“讨赤”》《无花的蔷薇之三》等文章,控诉执政府的血腥暴行。
周作人在惨案发生的次日就写下《为三月十八日国务院残杀事件忠告国民军》《对于大残杀的感想》《可哀与可怕》《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新中国的女子》《闲话四则》《死法》等文,愤怒谴责军阀政府的暴行。北大代校长蒋梦麟在北大遇难同学公祭大会上致悼词,全场痛哭。朱自清先生参加了三一八集会游行,亲眼目睹了血腥一幕,遇难学生的血还洒在他身上。作为屠杀的见证人,3月23日,他愤怒地写了《执政府大屠杀记》,记下了那骇人听闻的暴行。
女师大教务长、刘和珍的英文老师林语堂,写了《悼刘和珍杨德群女士》,深切回忆了自己的学生刘和珍;闻一多发表了《文艺与爱国——纪念三月十八》,称赞烈士们的死难“不仅是爱国,而且是伟大的诗”;《现代评论》周刊主编、北大法学教授王世杰也写了《论三月十八日惨剧》,并提出要法律制裁段祺瑞及其帮凶;
听录音初步体会感情基调
阅读课文,读准字音长歌当哭桀骜赁屋黯然不惮尸骸攒射屠戮惩创绯红干练喋血殒身不恤压抑dàngjiéàolìnàndànháicuánlùchéngfēigàndiéyŭnxùyì
阅读课文,理清思路写追悼会上程君请求写文章,勾起“我”对烈士的悲痛的忆念,感到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抒发对“似人非人的世界”的无限感慨,再次感到“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痛心地回忆起认识刘和珍的经过,赞扬她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叙述得到噩耗时的惊愕和眼见的事实,抨击反动派的专制统治和御用文人的恶毒流言。记叙刘和珍等人遇难的经过,揭露、控诉段祺瑞政府布下罗网杀害爱国学生的暴行。从人类历史的进程,沉痛地总结了“三一八”惨案的经验教训。高度评价烈士死难的意义,热情讴歌刘和珍等人临难从容的勇毅精神。
全文七节,可以归并为几部分?理由是什么?第一部分(一二节):交代写作的缘起。第二部分(三四五节)记述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第三部分(六七节):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深远意义。思路:先说明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然后转入沉痛的回忆和愤怒的控诉,最后在此基础上再深入议论。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精读第一部分(1)为纪念死者,控诉暴行和阴险的流言(2)使庸人不致忘却,要人们牢记血债
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也早觉得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我正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反复诉说,意味深远爱愤怒爱国青年似人非人世界庸人警示
“可是我实在无话可说。我只觉得所住的并非人间。四十多个青年的血,洋溢在我的周围,使我艰于呼吸视听,那里还能有什么言语?长歌当哭,是必须在痛定之后的。而此后几个所谓学者文人的阴险的论调,尤使我觉得悲哀。我已经出离愤怒了。我将深味这非人间的浓黑的悲凉;以我的最大哀痛显示于非人间,使它们快意于我的苦痛,就将这作为后死者的菲薄的祭品,奉献于逝者的灵前。”惨案的凶残,令人目瞪口呆,说不出话,表现强烈的愤怒之情要更深入地体味这浓黑的“非人间”,警告“非人间”的统治者及其爪牙帮凶,不要高兴太早,血债必定要以同物来偿还寄托生者的哀思,对死难者表示由衷的尊敬和悼念,不能用更好的形式纪念死者感到歉疚。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然而造化又常常为庸人设计,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仅使留下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在这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中,又给人暂得偷生,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我不知道这样的世界何时是一个尽头!二对猛士的颂扬对庸人的悲哀对非人间的控诉
“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真正勇猛的革命志士,能严肃对待反动统治下的血腥屠杀,毫不回避,毫不畏惧,奋然而起,前仆后继。他们为国家、民族的前途,人民的悲惨命运而哀痛,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正面注视,绝不回避。
“鲁迅的语言,往往使人在寥寥数语中,体察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的对于社会的观察,他的热烈的对于民众的同情。”瞿秋白爱恨悲喜,巧妙交织
热心学生运动,为人正派,有正义感,有责任心,有反抗精神,不愧为“为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关键词(1)“态度温和3一常常微笑3一始终微笑5”——一位和蔼可爱的青年。(2)毅然1——黯然3——欣然5刘和珍是怎样的一个人?(找出关键词语)
研读第二部分,体会其语言风格作者几次写到刘和珍“微笑着”?有何作用?反复写刘和珍“始终微笑着,态度很温和”,其意蕴是说,世上哪有这样的“暴徒‘?段政府反诬他们是暴徒,不仅不值一驳,而且充分暴露出他们自己的滥施暴虐,才是真正的“暴徒”。流言家说他们是受人利用?欣然前往
四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但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他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痕迹。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群众向执政府请愿的事;下午便得到噩耗,说卫队居然开枪,死伤至数百人,而刘和珍即在遇害者之列。但我对于这些传说,竟至于颇为怀疑。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况且始终微笑的和蔼的刘和珍君,更何至于无端在府门前喋血呢?然而即日证明是事实了,作证的便是他自己的尸骸。还有一具,是杨德群的。而且又证明着这不但是杀害,简直是虐杀,因为身体上还有棍棒的痕迹。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
连用虚词,表意丰富词实词虚词表实在意义名动形数量代连接句子语法手段介连助20虚词鲁迅消息闭塞噩耗传来神速卫队惨无人道刘遇害出人意料事实之确凿凶残+无耻惨象+流言表意丰富
“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惨象”——有形的刀枪——武力镇压,滥杀无辜;“流言”——无形的刀枪——反动舆论,思想统治屠刀加钳口术,致使老百姓敢怒不敢言,默无声息,衰弱不振。选择复句告示人们必须起来跟凶残的敌人作殊死的斗争。既有对反动派的警告,更有对“后死者”的呼唤、激励、鼓动!
无话可说?默无声息的缘由?沉默:爆发,灭亡?反动政府:残忍走狗文人:无耻白色恐怖惨象+流言物极必反警告反动派呼唤后死者爆发
“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来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教训意义研讨第三部分
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说明徒手请愿的不可取(教训)本体:人类历史喻体:煤的形成付出巨大的代价大量的木材(条件)历史只前进一小步只是一小块(结果)比喻教训?
意义?(1)引用陶潜的诗,意在前两句。革命者的牺牲毕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人们将会永远纪念他们,那么,烈士们的鲜血就不会白流了。
“依稀”,模模糊糊;“微茫”,隐约、不清晰;“更”,更加。这个并列复句,十分恰当地评价了“三·一八”死难烈士对于将来的意义。指出烈士的壮烈牺牲精神将激励、鼓励人们继续战斗。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意义?
作者的笔触涉及到哪几类人?对每一类人作者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一些句子体会)(1)反动势力(2)爱国青年(3)中间状态的“庸人”、“无恶意的闲人”段政府(“当局者”)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几个所谓学者文人)“八国联军”、中外杀人者……
先对斗争的方式进行理性反思,再肯定烈士的勇毅对于将来的意义,全文收束在高昂的斗争精神上,更有鼓舞人心的力量。总结第三部分
(1)愤怒地控诉段政府虐杀爱国青年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下劣无耻的流言。(2)无比沉痛地悼念刘和珍等死难烈士,奉献自己的悲哀和尊敬。(3)痛心于“庸人”的不觉醒、不抗争,痛心于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渴望“爆发”、号召“爆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主旨
理解“无恶意的闲人”“无恶意的闲人”对于“真的猛士”的流血牺牲,没有悲痛与同情,他们将“淋漓的鲜血”作为“饭后的谈资”,这种精神状态是更为麻木的一部分人。教训?研讨第三部分
理解“苟活者”“苟活者”在文中有两处提到是作者为赞颂刘和珍等“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的崇高精神而特意这样对举的。另一处是“在淡淡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的“苟活者”。“庸人”对于“真的猛士”的流血牺牲,也会有悲哀,但随着时间的流驶,他们很容易忘记这“淋漓的鲜血”,他们经常是处于“微醉”的状态,过着“暂得偷生”的生活。他们没有改变现状的要求。这种“暂得偷生”的生活,正起到了“维持着这似人非人的世界”的作用。但这里所说的“苟活者”虽然不象“真的猛士”那样懂得真正的哀痛和幸福,不能象“真的猛士”那样去战斗,但他们也不同于庸人,他们还是有改变现状的要求的,他们能从“真的猛士”的斗争中看到希望,得到鼓舞。
下列每段文字中,都有一个修饰语是表明人物特点的,并指出表现哪方面的特点①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引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①毅然,表现人物渴求真理、坚定不移的精神②黯然,刘和珍为母校前途担忧的神情③欣然,写出了刘和珍爱国的热忱④奋然,写出后继者的决心
!巧妙的切入角度。(纪念刘和珍——评述三一八)这是一批怎样可爱的青年段政府杀害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流言家诬蔑的就是这样一批可爱的青年无耻谰言不攻自破,凶残下劣不言而喻以一当十,表现请愿群众的群体形象
文中多次出现“我实在无话可说”、“我还有什么话可说”、“我还有要说的话”、“我说不出话”,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全文贯串着一条明显的感情线索:无话——有话——无话。为什么会“实在无话可说”呢?因为这哀痛太沉重,社会太黑暗,作者悲愤到了极点。为什么又“还有要说的话”?因为面对“惨象”和“流言”,不能再沉默了,要通过呐喊来进行抗争。无论是“无话”还是“有话”,都是作者对反动的封建军阀屠杀革命青年的罪行的控拆,是对流言家的卑劣行径的批判,是对革命青年的正义行动的支持与赞颂。行文线索
语言特点一:反复诉说,意味深远二:爱恨悲喜,巧妙交织三:连用虚词,表意丰富鲁迅杂文的深刻性文化巨人
悲愤
现代史从我有记忆的时候起,直到现在,凡我所曾经到过的地方,在空地上,常常看见有“变把戏”的,也叫作“变戏法”的.这变戏法的,大概只有两种——一种,是教一个猴子戴起假面,穿上衣服,耍一通刀枪;骑了羊跑几圈.还有一匹用稀粥养活,已经瘦得皮包骨头的狗熊玩一些把戏.末后,是向大家要钱.一种,是将一块石头放在空盒子里,用手巾左盖右盖,变出一只白鸽来;还有将纸塞在嘴巴里,点上火,从嘴角鼻孔里冒出烟焰.其次是向大家要钱.要了钱之后,一个人嫌少装腔作势的不肯变了,一个人来劝他,对大家说再五个.果然有人抛钱了,于是再四个,三个……
抛足之后,戏法就又开场.这回是将一个孩子装进小口的坛子里面去,只见一条小辫,要他再出来,又要钱.收足之后,不知怎么一来,大人用尖刀将孩子刺死了,盖上被单,直挺挺躺着,要他活过来,又要钱.“在家靠父母,出家靠朋友……Huazaa!Huazaa!”变戏法的装出撒钱的手势,严肃而悲哀地说.别的孩子,如果走近去想仔细地看,他是要骂的;再不听,他就会打.果然有许多人Huazaa了.待到数目和预料的差不多,他们就捡起钱来,收拾家伙,死孩子也自己爬起来,一同走掉了.看客们也就呆头呆脑的走散.
这空地上,暂时是沉寂了.过了些时,就又来这一套.俗语说,“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其实是许多年间,总是这一套,也总有人看,总有人Huazaa,不过其间必须经过沉寂的几日.我的话说完了,意思也浅得很,不过说大家HuazaaHuazaa一通之后,又要静几天了,然后再来这一套.到这里我才记得写错了题目,这真是成了“不死不活”的东西了.
现代史耍把戏?“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到这里我才记得写错了题目。”“Huazaa!Huazaa!Huazaa!”耍把戏的核心要钱玩了把戏两人搭档抓住同情心严肃而悲哀的说过了些时,又来这一套现代史
1932年11月27日摄于北京师范大学操场
自嘲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百草园“我家的后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百草园。—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三味书屋“我不知道家里人为什么要将我送到私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
“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不幸全被这几缕血痕抹杀了。”这一节有一个重要的反衬。在赞颂三位女子在弹雨中从容救助后,一转“赞扬”“伟绩”和“武功”,政府不能维护主权,御敌于国门之外,学生站出来宣传爱国,反而遭政府镇压。在三个女子从容沉勇友爱的伟大精神反衬下,中外杀人者显得更加卑劣凶残。反语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