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前积累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他的第一部中篇小说《灭亡》,主要代表作有“爱情三部曲”(《雾》《雨》《电》)和“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等小说。文革中,他受到了残酷的迫害,文革后创作《随想录》。
人为什么需要文学?需要它来扫除我们心灵的垃圾,需要它给我们带来希望,带来勇气,带来力量。
小狗包弟巴金
学习目标1、阅读文本,理解作者对小狗包弟的感情变化及其原因。2、研读文本,训练从文本中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3、品味文本,感悟作者敢讲真话、敢于自责的精神。4、写作启示:关心社会现实,重视文章的现实意义,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
(1)------艺术家与狗的故事(2)--------------包弟来历(3-5)---------七年相处(6-10)-------一朝离别(11-13)------“我”的真心忏悔预习检测:理清全文结构,标出“文眼”“我怀念包弟,我想向它表示歉意。”文眼:序幕:开端:发展:结局:尾声:最能揭示文章主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关键性词句引出下文,与“我”和包弟的故事形成对照“我”与小狗包弟的故事
小组合作讨论(1)找出相关语句,说说包弟的特点。(2)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3)小狗包弟有过哪些经历?随着包弟经历的发展,“我”的思想感情有什么变化?
(1)找出相关语句,说说包弟的特点。外貌:本领:干干净净,黄毛小狗作揖特点:聪明可爱讨人喜欢有情义通人性
(2)找出写“包弟”和人亲密接触的几件事?突出了它的什么特点?用意是什么?见到陌生人吠一阵就跑开了(正面)特点是:可爱、聪明、有情义、通人性用意:包弟愈是可爱,愈是聪明,作家的一家人就愈是不忍让它离开。在客厅里和客人作揖聊天(正面)拍摄包弟的镜头日本女士过问包弟的情况爱人外出食饭讨骨头喂包弟包弟的结局:成为包袱,最终被送进医院,成为解剖的对象。思考:为什么一条条讨人喜欢的小狗,却难逃厄运?天天在门口等候我们出来,天天这样,从不厌倦。
(3)情感发展线索——高兴、感动——害怕、忧虑——轻松——沉重——歉意与小狗的亲密接触不知如何安排包弟送走了包弟送走之后心不得安至今不能释怀(事)(情)
为什么小狗包弟讨人喜欢,也难逃厄运?⑴小狗的特殊身份:日本种,瑞典旧主人。⑵社会环境:人人自危,力求自保,无暇他顾--表明了小狗包弟命运的悲剧根源在于残忍的社会。
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十年浩劫,无辜者被迫害,社会动荡不安,是一个非人的疯狂年代,亲友疏远,人情殆尽,黑白颠倒时代。
作家秦牧曾这样记述“文革”期间在广州街头的所见:“人们咬着匕首,抬着尸体游行。”“一天早上,当我走回报社的时候,一路看到在树上吊尸的景象。那些尸体,大多是被打破头颅、鲜血迸流的。在一德路到人民中路短短一段路程中,我竟见到八具这样的尸体。”叶剑英元帅曾经沉痛地说过:“文化大革命死了两千万人,整了一亿人,浪费了八千亿人民币。”
冯骥才《一百个人的十年》文化大革命虽然这不是大动干戈的战争,再惨烈的战争也难以达到如此残醋——灵魂的虐杀。如果说法西斯暴行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血淋淋的尸体,“文革”浩劫留下的是难以数计的看不见的创伤累累的灵魂。
一、虽然小狗只是一条小生命,但在诚实,善良正直的作者眼里:每条生命都应该获得生存权利。为了生存,将包弟出卖和背叛,是可耻的,长久的歉疚是自我反省,自我解剖的表现。二、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那些悲惨的遭遇,给作者留下了不可抹灭的伤痛,对包弟歉疚这么长的时间,正是对在文革中失去的妻子和包弟的怀念。思考题1:送走一条小狗,作者为什么愧疚13年之久
在文革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里,几乎没有人为他们的所作所为承担责任,而巴金作为一个受害者却站出来忏悔,这是需要莫大的勇气和力量的。为生存而抛弃一条狗本来不算什么,但作家并没有为此而解脱自己,他谴责自己的话穿人心肺,这如卢梭式的诚实的除了解剖自己之外,更多的是为人们提供了一面值得借鉴的镜子,就像作者所说的,“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不允许再发生那样的浩劫”。这种忏悔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引起了人们对于“文革”的思索,所以作家的忏悔具有唤醒人心的作用。思考题2:巴金的忏悔有什么意义
《小狗包弟》选自巴金晚年散文集《随想录》。其目的是要对文化大革命做出个人的反省,巴金在十年文革的动乱中,看到许多同志、战友、亲人相继遭到迫害,却有恨不敢说,有泪不能流,有时还不得不说些违心的话,做些违心的事。粉碎“四人帮”后,他被压抑的感情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他说:“我吃够了谎言的苦了,现在到了讲真话的时候了。”“人只有讲真话才能认真的活下去。”“我必须用最后的言行证明我不是一个骗子。”《小狗包弟》完成于1980年1月4日。
有人说:“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巴金老人正是因为他承受的磨难才能清醒地看待社会,才能真诚地面对自己,才能坦荡地走完一生。一个世纪的生命长河,淌过崇山,流过峻岭,穿过峡谷,在2005年10月17日19时零6分这一刻停留了。然而,熔铸在他作品中的仁爱与忠诚、正义与自律,以及他的人道主义将永远闪耀着生命的光辉。最后,让我们一起大声朗读《感动中国2003巴金颁奖词》来结束这堂课吧。(幻灯片18)穿越一个世纪,见证沧桑百年,刻画历史巨变,一个生命竟如此厚重。他在字里行间燃烧的激情,点亮多少人灵魂的灯塔;他在人生中真诚地行走,叩响多少人心灵的大门。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感动中国2003颁奖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