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三篇
加入VIP免费下载

部编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三篇

ID:861479

大小:31.5 KB

页数:12页

时间:2022-02-25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司马光》教案三篇  篇一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6个字只识不写;认识3个偏旁部首;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遇事沉着、机智救人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认识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看图展开合理的想象,培养学生的思维。  课时划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简介司马光。   二、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范读课文。  2、思考讨论:主要写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一件什么事?  三、看图回答,出示生字词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古时候)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个什么样儿的?(出示:一口水缸)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出示:都找大人砸那口缸)  四、教学生字词  1、自学生字词。要求:看出示的词卡,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想想词义。  2、检查乍学情况。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评析:字音是否主导准,句子是否读通。  五、指导写字  1、巩固字音。  2、你用哪些方法记住了这些生字?  3、指导书写。  4、师范写,生描红、仿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教育学生要像司马光那样,遇事不慌,积极开动脑筋,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教学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图,学习第1自然段  1、有一天,司马光和小朋友来到了什么地方?干什么?  2、自读第1节。用自己的话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关键人物。  3、再指名说说假山、水缸的位置。  4、指导朗读。  二、学习2~3自然段  1、这时发生了什么事?自读第2节。  2、出示句子。有个小朋友爬上了假山,一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里。  (1)这时情况怎么样?谁来读?  (2)语汇议:是否读出了危险的语气。  (3)指导诗词:“一不小心”。  (4)指读,个别读,章读。  3、在这危险紧急关头,小朋友和司马光他们的表现和做法一样吗?用“-”画出有关句子。自读2~3节。  4、反馈、交流、讨论。   (1)出示句子:别的小朋友都慌了,有的哭,有的喊,还有的跑去找大人。  ①理解“都慌了”,指导读词。  ②引读,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他们有的(),有的()还有的()。  ③谁来学他们喊一喊?怎么喊?喊些什么?  ④表演读这句话。  ⑤且扩“有的……有的……还有的……”来说话吗?  (2)谁画了司马光怎么做的句子?  ①指导读词:“没有慌”、“使劲”。指导读句子,表演朗读。  ②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③结果呢?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  ④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5、小结。  6、有感情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板书设计:21司马光  没有慌使劲砸缸  遇事沉着有主张篇二  教学目标  1.认识司、假”等13个字,会写“别、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课文。背诵课文。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3.能借助课文插图学习观察人物的表情、动作、神态。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会书写要求写的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朗读,感悟司马光勇敢、机智的品格。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小朋友,你们知道司马光吗?谁知道?给大家讲一讲好吗?  (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材料说一说)  2.(出示司马光人物头像)师介绍:司马光是900多年前一位很有学问的人,他姓司马,名光,司马是复姓。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讲的就是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  板书课题:司马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播放多媒体课件和课文朗读的录音,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考。  2.提问:课文讲了司马光小时候的什么事?(学生概括故事)   3.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①读准字音,读通句子。②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读一读。③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4.师检查读文情况。①出示词语,指名认读。②出示生字,学生交流识记方法,“开火车”认读。③分段读课文,集体评议、订正。  三、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引读第一小节。  (2)读了这句话你知道了什么?  (3)“古时候”是什么时候?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是古时候?  (出示课文插图,学生看图回答)  2.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标一标有几句话。  (2)指名读,想一想:“他”指的是谁?  (3)出示句子,比较:这两个句子有什么不同?  他跟几个小朋友玩。  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  (4)花园里有什么?(自由读。)  (5)这是一口怎样的水缸?(看图)缸里的水多不多?从课文中措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3.学习课文第三、四段。  (1)这时发生了一件什么事?学生自由读第三段。   (2)看见一个小朋友掉进水缸里了,别的小朋友怎么样?(指导用着急的语气读第四段。)  (学生练读、评读)  了?“慌了”是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用“──”画出小朋友表现的句子,圈出表示动作的词语。  4.学习课文第五段。  (1)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自由读)  (2)出示句子:哪句话好?为什么?(学生读句子,比较异同)  他拿起一块石头,砸那口缸,砸破了。  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砸那口缸,几下子就砸破了。  (3)在句子中找出表示动作的词,标出△。  (4)把自己当成司马光,边读边做动作。  5.学习课文第六段。  (1)指名读,想想结果怎样?  (2)用轻松愉快的语气读一读。  6.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自己读,指名读)  四、总结全文  1.谈收获:你喜欢司马光吗?为什么?从这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想什么办法救人?  板书设计:  20.司马光  小朋友司马光   慌了没有慌  哭叫喊跑举使劲砸  第二课时  一、巩固识字  1.问答对唱:学生分两小队,老师进行指挥。先由师唱“什么字竖心旁?谁猜对了谁就走”。唱完,每排第一名同学接着唱,对答老师“慌字是个竖心旁,我猜对了我就走”,回答完毕回到座位。  2.读一读数量词:一座假山、一口水缸、一块石头、一个小朋友。  二、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引导学生观察,找出规律。(要写的六个字都是左右结构,横排两个字都有相同的偏旁。)  2.师范写,学生观察,练写。重点指导写好双耳旁。  3.展示、评议。  三、背诵课文  1.指名看图叙述故事。  2.同桌合作背诵。  3.自由背,喜欢背哪部分就背哪部分。  4.指名背诵全文。  四、实践活动  1.积累词汇:  (1)找出课文表示数量的词。谁还能说几个这样的词语?自由说。   (2)口头扩展词语,如:司—司机、公司……用“慌、假、别、吓、块、救”口头组词。分小组讨论、积累,再大组比赛,指定时间内,看哪组组的词最多。  2.创新故事会:学生交流有关司马光的故事。篇三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中字词的含义。  2.能够流利地翻译本篇课文。  3.通过此篇文言文,我们能够学习到司马光身上的哪些品质。  教学重难点:  1.能翻译此文,读懂其意思。  2.学习司马光身上的舍己救人品质。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第一次接触文言文,文言文具有语言简练的特点。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文言文是怎样叙述《司马光》这个小故事的。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老师先读一读,请同学们注意听。  二、读通课文,整体感悟大意。   1.请同学把课文试读一次,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教师抽查学生读文情况,学生评议。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1.自读自悟。  每读一句,就看这句有关词语的注释,把注释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提出与同学研讨。  2.小组合作学习。  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  3.全班交流。  ①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应予以点拨。  ②各组提出疑难问题,同学讨论,教师点拨。  ③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学情。)  (3)情景感悟:请一学生上台做做。  ①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  ②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  (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  (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砸缸砸得好!  (7)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  2.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动脑筋想办法。)  3.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话?  五、品读,读出理解和韵味。  1.自己练习朗读,把对词句的理解读出来。“与群儿戏于庭”要读出欢快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要读出着急的语气;“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   2.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  3.齐读,读出语气和韵味。  六、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  板书设计:  司马光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翁破之  遇事沉着有主张  教学反思:  教学中,准确理解古文的意思与通过想象丰富故事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准确的理解是想象的基础,否则再丰富的想象也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丰富的想象是准确理解的终极目标。而如何处理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成为课堂上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既要把古文理解准确透彻,又不显繁琐冗长,不留牵引痕迹;既要引导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又不离古文文本,想象恰到好处。这两方面,教师在课堂上操作起来往往容易失衡。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