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21课《称象》资源包材料之“整体规划”21《称象》整体规划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称象》是人教版…年级第二册第五单元中的-篇课文。本单元共安排了四篇精读课文,分别是18《四个太阳》、19《乌鸦喝水》、20《司马光》、21《称象》。本组教材是围绕“动脑筋,想办法”这一专题编排的。从“识字5”到课文,到语文园地,都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识字教学仍是重中之重,对于课文的教学,则应该紧抓朗读这个法宝,让孩子通顺、流利地朗读课文,同样是我们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所要完成的任务。《称象》一文记叙的是一个传说故事。通过两课时的教学,教师不仅要使学生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而且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词句的训练,促进思维发展,体会到小曹冲之所以能想出比官员们更好的办法,是因为他能注意观察,善于思考。本文的主要事件是称大象的重量,关键是该怎么称,重点段是小曹冲想出的好办法,共4句话,其思维规律是由单向思维变成多向思维。(二)教学对象分析课文是一则历史故事,记叙了曹冲动脑筋想办法称出大象体重的故事。全文围绕“称象”这一中心,运用渲染烘托,映衬对比的方法记叙了称象的全过程,表现了曹冲的聪明才智,给人以深刻启迪。“曹冲称象”原是一则民间传说,作者根据这一传说精心构思,按照“遇难题”、“议办法”、“点结果”思路展开的,“遇难题”——人象到底有多重;“议办法”一一曹冲显示才智;“点结果”一—石头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固然称出了重量。最后的结果点示照应了上文,起到了映衬作用。通过对教材的研读,笔者发现:1.文木中存在一定难度的科学知识点,如“大象与石块的重量为什么相
符”?“为什么曹冲的办法特別好”?这些知识不能拔高要求,不耽搁时间。2、教学中我安排了做实验这一环节,但实验的目的是帮助孩子理解称象的过程,而不是重点,因此还是必须把实验建立在读通读透课文的基础上。(三)教学环境分析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要称一头活着的大象的重量是不成问题的,可在古时候,这却是件很难的事,该用什么办法让孩子们感受到当时称出一头大象的困难所在呢?除了朗读,还有直观的动画视频,既有趣乂能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集声、形、色、动态于…体,给人以多感官刺激,极易营造学习情境,加深体验,使学生在最佳状态综合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利用信息,使课堂呈现“高效”状态。二、设计思路“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中获取信息,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理解文本,采用“以述促读”的方式精读课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朗读体会曹冲的聪明与机智。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会13个生字,区别形近字“象、像”、“称、秤”,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2、通过官员们的称象方法和曹冲称象方法的对比,理解曹冲称象方法的科学性。悟出故事所蕴含的意思。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4、练学生的求异性思维
(二)、过程与方法以本为本,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引导学生理清条理,运用问、划、读议等方法引导学生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从而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启迪。(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课文的内容,从屮受到启发,鼓励学生做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人。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愿意把本文的故事讲给他人听。四、教学重点、难点:1、了解课文的内容,从中受到启发,鼓励学生做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的人。2、学习生字、新词,能用“一边……一边……”说句子。五、教学课时:两课时六、教学流程设计:第一课时一、看录像,激趣导入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三、书写指导四、再读课文,了解课文中对大象的描写五、小结第二课时一、复习二、了解官员的办法1、官员们想到了哪些称象的方法?
2、这些办法行得通吗?(板“直摇头”)3、观看录相(两种方法)的录相,增强学生的理解。三、巧用实验抓住重点,突破难点1、请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思考:曹冲称象的办法是什么呢?把有关的语句画在书上。2、反复朗读找到的句子。3、思考:要称出大象的重量应该分儿个步骤呢?学生讨论。汇报。4、播放录相《称象》中的片断,了解称象的过程。5、动手操作: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一些简易的器材,谁愿意为大家演示称象的过程呢?三、指导复述故事。四、书写指导